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一 (19)

1. 外科附方

八珍湯,調和榮衛,順理陰陽,滋養血氣,進飲食,補虛退熱。此氣血虛之大藥也。

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炒),熟地黃,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補中益氣湯,治瘡瘍,元氣不足,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或勞倦身熱,脈洪大無力,頭痛或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

黃耆(蜜炙,一錢半),甘草(炙),人參,當歸(酒洗),白朮(炒。各一錢),升麻,柴胡,陳皮(各三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一盞,空心服。

聖愈湯,治瘡瘍膿水出多,或金瘡出血,心煩,睡臥不寧,或五心煩熱。

熟地黃(酒拌,蒸半日),生地黃(酒洗),川芎,人參(各半兩),當歸(酒洗),黃耆(鹽水炒。各一錢),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人參養榮湯,治潰瘍,發熱或惡寒,或四肢倦怠,或肌肉消瘦,面色痿黃,呼吸短氣,飲食無味,或氣血原不足,不能收斂。若大瘡愈後服之,不變他病。

芍藥(錢半),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白朮,甘草(炙),熟地黃,五味子,茯苓(各一錢),遠志(去心炒,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不能統攝心血,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或健忘怔忡,驚悸少寐,或心脾作痛。

茯神,白朮,人參,黃耆(蜜炙),龍眼肉,酸棗仁(炒。各一錢),木香(各三分),甘草(炙,二分半),

上水一盞,姜一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臨臥服。

理中湯,治脾胃不健,飲食少思,或作嘔,傷寒及肚腹作痛。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炙。各錢半),

上水一盞煎五分,食遠服。

二神湯,治脾胃俱虛,清晨作瀉,或飲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作嘔,或久瀉不止。如脾經有濕,大便不實者,神效。

破故紙(四兩,炒),肉豆蔻(二兩,生用)

上為末,用大紅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碎,同棗用水煮熟,去姜,取棗肉和藥,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一人年四十,遍身發腫,腹脹如鼓,甚危,諸藥不效。用此數服,飲食頓進,其腫自消,兼以除濕健脾之劑而愈。

黃耆六一湯,治潰後作渴,必發瘡痕,宜常服此,可愈。

綿黃耆(六兩,一半生焙,一半鹽水潤,瓷器盛,飲上蒸三次,焙乾),甘草(一兩,半生半炙)

上咀,每用一兩,水二盞,煎八分,食遠服。或為末,每服二錢,早晨、日午白湯調服更妙。加人參尤效。

豬蹄湯,消腫毒,去惡肉,潤瘡口,止痛。

白芷,黃芩,當歸,羌活,赤芍藥,露蜂房,生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八珍湯,能夠調和身體的氣血,理順陰陽,滋養血氣,增進食慾,補虛退熱。這是一個氣血虛弱時非常重要的藥方。

藥材包含:當歸(用酒洗過)、川芎、芍藥(炒過)、熟地黃、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甘草(烤過,五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薑三片、紅棗兩顆,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前服用。

補中益氣湯,用來治療瘡瘍,以及因元氣不足引起的四肢疲勞、口乾發熱、食慾不振。也適用於飲食不節制、勞累過度引起的發熱、脈象洪大無力、頭痛或怕冷自汗、呼吸急促、身體發熱煩躁等症狀。

藥材包含:黃耆(用蜂蜜烤過,一錢半)、甘草(烤過)、人參、當歸(用酒洗過)、白朮(炒過,各一錢)、升麻、柴胡、陳皮(各三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薑三片、紅棗兩顆,煎煮至剩一碗,在空腹時服用。

聖愈湯,用來治療瘡瘍膿液過多、外傷出血、心煩、難以入睡、或手心腳心發熱等症狀。

藥材包含:熟地黃(用酒拌過,蒸半天)、生地黃(用酒洗過)、川芎、人參(各半兩)、當歸(用酒洗過)、黃耆(用鹽水炒過,各一錢)。

用法: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

人參養榮湯,用來治療潰瘍,以及發熱或怕冷、四肢疲勞、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呼吸短促、食慾不振、或原本氣血就不足,導致傷口難以癒合。如果是大瘡癒合後服用此方,可以預防其他疾病發生。

藥材包含:芍藥(一錢半)、人參、陳皮、黃耆(用蜂蜜烤過)、桂心、當歸、白朮、甘草(烤過)、熟地黃、五味子、茯苓(各一錢)、遠志(去除中心並炒過,五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薑三片、紅棗兩顆,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前服用。

歸脾湯,用來治療因思慮過度導致脾虛,無法統攝心血,以致於胡亂出血,如吐血、便血等。也適用於健忘、心悸、失眠、或心脾疼痛等症狀。

藥材包含:茯神、白朮、人參、黃耆(用蜂蜜烤過)、龍眼肉、酸棗仁(炒過,各一錢)、木香(各三分)、甘草(烤過,二分半)。

用法:用水一碗,加入薑一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七分,在飯後臨睡前服用。

理中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容易噁心、因外感風寒引起的腹痛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乾薑(炮製過)、甘草(烤過,各一錢半)。

用法: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五分,在飯後服用。

二神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導致清晨腹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噁心、或長期腹瀉不止等症狀。特別是對於脾經有濕,大便不成形者,效果顯著。

藥材包含:破故紙(四兩,炒過)、肉豆蔻(二兩,生用)。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大紅棗四十九顆和生薑四兩切碎一起煮熟,去除薑,將棗肉與藥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在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此方記載了一個案例:一位四十歲的病人,全身浮腫、腹脹如鼓,非常危險,各種藥物都無效。服用此方數次後,食慾大增,腫脹自行消退,再配合其他健脾除濕的藥物而痊癒。)

黃耆六一湯,用來治療潰瘍癒合後口渴的症狀,並防止留下疤痕。經常服用此方可以幫助痊癒。

藥材包含:綿黃耆(六兩,一半生焙,一半用鹽水潤濕,放入瓷器蒸三次,焙乾)、甘草(一兩,一半生用,一半烤過)。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用一兩,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服用。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在早晨或中午用白開水沖服,效果更佳。加入人參效果更好。

豬蹄湯,用來消除腫毒、去除壞死的肌肉、滋潤瘡口、止痛。

藥材包含:白芷、黃芩、當歸、羌活、赤芍藥、露蜂房、生甘草(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