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 (2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 (25)

1. 瘡瘍所致之由

氣血充實,經絡通暢決無患此。若氣血素虧,七情所傷,經絡鬱滯,或腠理不密,六淫外侵,隧道壅塞。醫者須當察其所由,辨其虛實,庶不誤人。

白話文:

身體氣血充足,經絡暢通,絕對不會有長瘡的困擾。如果本身氣血就虛弱,又受到情緒的傷害,導致經絡阻塞,或是皮膚毛孔不夠緊密,讓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入侵,使得氣血通道堵塞。醫生必須仔細觀察長瘡的原因,辨別是虛證還是實證,才能避免誤診。

2. 論癰可治不可治

發背、腦疽、脫疽,腫痛赤色,水衰火旺之色,尚可治。若黑或紫,火極似水之象也,乃腎水已竭,精氣已涸,決不治。

凡腫不高,色不赤,不焮痛,脈無力,不飲食,腫不潰,腐不爛,膿水青或多而不止,肌肉不生,屬元氣虛也,皆難治,宜峻補之。或膿血既泄,腫痛尤甚,膿水敗臭,煩躁時嗽,腹痛渴甚,泄利無度,小便如淋,乃惡證也,皆不治。腫瘍一日至四五日,未成膿而痛者,宜灸至不痛,灸而不痛或麻木者,明灸之。

凡瘡瘍發熱而痛者,發於陽也,可治。脈不數,不熱不痛者,發於陰也,難治。不痛者最惡,不可視為常疾。此證不可不痛,不可太痛,煩悶者,不治。

白話文:

背部癰、腦疽、脫疽這些疾病,如果腫脹疼痛而且呈現紅色,這是體內水分不足、火氣旺盛的徵兆,這種情況還能治療。如果顏色變成黑色或紫色,這代表火熱過度反而呈現類似水寒的現象,是腎水已經耗盡,精氣也枯竭,絕對無法治癒。

凡是腫塊不高起,顏色不紅,不發熱疼痛,脈搏無力,沒有食慾,腫塊不破潰,腐肉不腐爛,膿水呈現青色或是量多不止,肌肉無法生長,這屬於元氣虛弱的表現,都很難治療,應該用強力的補藥來調理。或是膿血已經排出,但腫痛反而更加劇烈,膿水腐敗惡臭,出現煩躁、時常咳嗽、腹痛、口渴嚴重、腹瀉不止、小便淋漓不盡等情況,這些都是惡劣的症狀,都無法治癒。腫塊從發作到四、五天,還沒有化膿但疼痛者,適合用艾灸來止痛,如果艾灸後疼痛沒有減輕,反而麻木,表示不適合用艾灸。

凡是瘡瘍發熱且疼痛,這是因為陽氣過盛所致,可以治療。如果脈搏不快,不發熱也不疼痛,這是因為陰氣過盛所致,難以治療。其中不痛是最不好的狀況,不能當作一般的疾病看待。這種病症不可以不痛,但也不可以太痛,如果出現煩躁鬱悶,就無法治癒。

3. 頭面赤腫(時毒發於面鼻耳項者是也。)

經云:身半以上腫,天之氣也,身半以下腫,地之氣也。乃邪客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而為腫,此感四時不正之氣也,與膏粱積熱之證不同。硝黃之劑,非大便秘實不可用,若不審其因,及辨其虛實表裡,概用攻之,必致有誤。嘗見饑饉之時,蒭蕘之人多患之,乃是胃氣有損,邪氣從之,不可不察。

常治邪在表者,用葛根牛蒡子湯,人參敗毒散,或普濟消毒飲子。邪在裡者,五利大黃湯、梔子仁湯。表裡俱不解者,防風通聖散。表裡俱解而腫不退者,犀角升麻湯。腫甚者,砭患處出惡血,以泄其毒,十日外自愈,若嚏出膿血即愈。欲其作膿者,用托裡消毒散。欲其收斂者,用托裡散,此法最為穩當。

五七日咽喉閉塞,言語不出,頭面不腫,食不知味者,不治。時毒者,為回邪之毒氣感於人也,其候發於鼻、面、耳、項、咽喉,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憎寒發熱,頭痛或肢體痛,恍惚不寧,咽喉閉塞。人不識者,將為傷寒,便服解藥,一二日腫氣益增,方悟,始求瘍醫。

原夫此疾,古無方論,世俗通為丹瘤。病家惡言時毒,切恐傳染。考之經曰:人身忽然變赤,狀如塗丹,謂之丹毒,此風熱惡毒所為,與時毒特不同耳。蓋時毒初狀如傷寒,五七日間,乃能殺人,治者宜精辨之。先論脈,滑、數、浮、洪、沉、緊、弦、澀皆其候。蓋浮數者,邪在表也;沉澀者,邪氣深也。

氣實之人,急服化毒丹以攻之。熱實不利,大黃湯下之。有表證者,解毒升麻湯以發之。年高氣耎者,五香連翹湯生之。又於鼻內搐通氣散,取十餘嚏作效,若搐藥不嚏者,不可治;如嚏出膿者,治之必愈,左右之人,每日用嚏藥搐之,必不傳染。其病人亦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泄熱毒,此治時毒之良法也。

經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尤宜和之,犀角連翹散之類,至七八日大小便通利,頭面腫起高赤者,可服托裡散、黃耆散,宜針鐮出血,泄其毒氣,十日外不治自愈也。此病若五日已前,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語聲不出,頭面不腫,食不知味者,必死。殊不知病有陰有陽,有可汗有可下,有微甚有逆從,不可不審也。

裡實而不利者,下之。

表實而不散者,解之。

表裡俱實而不解者,解表攻裡。

表裡俱解而不消者,和之。

腫甚焮痛者,砭去惡血,更用消毒之劑。

不作膿或不潰者,托之。

饑年普患者,不宜用峻利,當審治之。

一人頭面腫痛,服硝黃敗毒之劑,愈甚,診之脈浮數,邪在表尚未解,用荊芥敗毒散二劑,勢退大半,更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瘥。此憑脈發表證也。

一人患此腫痛,發熱作渴,脈實便秘,以五利大黃湯下之,諸證悉退。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此憑脈攻裡證也。

白話文:

頭面部出現紅腫,(這是指時疫導致臉、鼻子、耳朵、脖子等部位出現的紅腫)。

古籍說:「身體上半部腫脹,是天氣的影響;身體下半部腫脹,是地氣的影響。」這類紅腫是邪氣侵入心肺之間,向上侵襲頭部和眼睛所致,這是感受了四季不正常的氣候所引起的,和飲食過於豐盛導致的積熱症狀不同。使用瀉藥(如芒硝、大黃)並非在便秘嚴重時才能使用,如果沒有仔細分辨病因,以及虛實表裡的情況,就盲目使用瀉藥,一定會造成錯誤。我曾見過在饑荒時期,許多貧苦百姓患上這種病,那是因為他們的胃氣受損,邪氣就趁虛而入,這點必須注意。

通常治療邪氣在體表的,會使用葛根牛蒡子湯、人參敗毒散,或是普濟消毒飲。邪氣在體內的,則使用五利大黃湯、梔子仁湯。表裡都有問題的,使用防風通聖散。表裡都已解決但紅腫不消退的,使用犀角升麻湯。紅腫很嚴重的,用針刺破患處放出惡血,以排出毒素,十天左右就會自行痊癒,如果打噴嚏噴出膿血就會好轉。想要讓它化膿的,使用托裡消毒散。想要讓它收斂的,使用托裡散,這種方法最為穩妥。

如果五到七天出現咽喉阻塞、說不出話、頭面部沒有腫脹、吃東西沒有味道等症狀,就無法醫治了。所謂的時疫,是迴旋的毒氣侵入人體所致,症狀會出現在鼻子、臉、耳朵、脖子、咽喉等部位,紅腫沒有膿頭,或是有結核但有根,讓人感到怕冷發熱,頭痛或肢體疼痛,心神恍惚不安,咽喉阻塞。不了解的人會誤以為是傷寒,就服用解表藥,一兩天後腫脹更加嚴重,才會明白,然後找瘡瘍科醫生治療。

這種疾病,古代沒有相關的論述,世俗都把它當作丹瘤。病人及其家人很忌諱說時疫,很害怕會傳染。考查醫書說:「人體忽然變成紅色,像塗了丹砂一樣,叫做丹毒。」,這是風熱的惡毒所引起的,和時疫明顯不同。時疫的初期症狀像傷寒,五到七天內就會要人性命,治療時必須仔細辨別。首先要看脈象,滑脈、數脈、浮脈、洪脈、沉脈、緊脈、弦脈、澀脈都有可能出現。脈浮數代表邪氣在體表;脈沉澀代表邪氣深入體內。

體質強壯的人,要趕快服用化毒丹來攻邪。熱邪實在很嚴重,要用大黃湯來瀉下。有表證的,用解毒升麻湯發散。年紀大體質虛弱的,使用五香連翹湯來補益。還要往鼻孔裡吹通氣散,讓病人打十幾個噴嚏就能見效,如果吹了藥沒有打噴嚏,就無法醫治;如果打噴嚏噴出膿液,治療就一定會痊癒,周圍的人每天用嚏藥吹病人的鼻子,就不會被傳染。病人自己也要每天用嚏藥三五次,來排出熱毒,這是治療時疫的好方法。

如果三四天病情沒有好轉,就不能使用瀉下藥,應該用和解的方法,例如犀角連翹散。到了七八天,大小便順暢,頭面部紅腫高起,可以服用托裡散、黃耆散,可以用針刺放血,排出毒氣,十天左右不用治療就會痊癒。這種病如果五天之內,出現精神昏亂、咽喉阻塞、說不出話、頭面部沒有腫脹、吃東西沒有味道等症狀,就一定會死亡。要知道疾病有陰陽之分,有應該發汗的,有應該瀉下的,有輕微的,有嚴重的,有順向的,有逆向的,不可不仔細辨別。

體內實熱而大便不通的,要用瀉下法。

體表實邪而不能發散的,要用發散法。

表裡都有實邪而且不能解決的,要用解表攻裡法。

表裡都已解決而紅腫不消退的,要用和解法。

紅腫很嚴重並且灼熱疼痛的,用針刺放出惡血,再用清熱解毒的藥。

紅腫不化膿或不能潰爛的,要用托法。

饑荒之年大範圍流行的,不可以用太過猛烈的藥,應該仔細審查後再治療。

曾經有一個人頭面部腫痛,服用硝黃敗毒的藥,反而更加嚴重,診斷後發現脈象浮數,是邪氣在表還沒有解決,就用荊芥敗毒散二劑,病情就退了大半,再用葛根牛蒡子湯四劑就痊癒了。這是憑藉脈象判斷為表證而用發散法的例子。

另有一個人患上這種腫痛,發燒口渴,脈象實而且便秘,就用五利大黃湯來瀉下,所有症狀都消退了。再用葛根牛蒡子湯四劑就痊癒了。這是憑藉脈象判斷為裡證而用攻下法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