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 (10)
卷之八十 (10)
1. 瘡瘍灸法總論
《精要》曰:瘡瘍灸法,有回生之功。大凡針灸,若未潰,則拔引郁毒,已潰,則補接陽氣,祛散寒邪,瘡口自臺,其功甚大。瘡瘍在外者,引而拔之,在內者,疏而下之。若毒氣鬱結,氣血凝聚,輕者或可藥散,重者藥無全功。東垣云:若不針烙,則毒氣無從而散,膿瘀無從而泄,過時不烙,反攻於內。
故治毒者,必用隔蒜灸,舍是而用苦寒之劑,其壯實內有火者或可,彼怯弱氣寒,未有不敗者也。又有毒氣沉伏,或年高氣弱,若服克伐之劑,氣血愈虛,膿因不潰,必假火力以成功。
凡疔毒痛甚者,則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亦無不愈。中虛者,不灸而服毒藥,則瘡毒未除,中氣先傷,未有不敗者也。李氏云:治疽之法,著艾勝於用藥,緣熱毒中隔,內外不通,不發泄則不解散。又有處貧居僻,一時無藥,用灸尤便。大概用蒜取其散毒有力,著艾炷多者,取其火力透也,如法灸之。
瘡發膿潰,繼以神異膏貼之,不日而安。一則瘡不開大,二則內肉不潰,三則瘡口易合,見效甚速。
白話文:
《醫學精要》說:用灸法治療瘡瘍,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一般來說,針灸治療,如果瘡瘍還沒潰破,就能把鬱積的毒氣拔出來;如果已經潰破,就能補充陽氣,驅散寒邪,瘡口自然會癒合,效果非常好。瘡瘍長在皮膚表面的,要用拔引的方法把毒氣引出來;長在體內的,要用疏導的方法把毒氣往下排。如果毒氣鬱積結塊,氣血凝滯,輕微的或許可以用藥散開,嚴重的用藥就無法完全治好。元代名醫李東垣說:如果不用針刺和艾灸,毒氣就沒辦法散開,膿液也沒辦法排出,時間久了不灸,反而會使毒氣攻入體內。
所以治療毒瘡,一定要用隔蒜灸,不用這種方法而用苦寒的藥,對於體質強壯、體內有火的人或許可以,但對於體質虛弱、身體偏寒的人來說,沒有不失敗的。還有一些毒氣潛伏在深處,或是年紀大、氣虛的人,如果服用剋伐的藥,氣血會更加虛弱,膿液因為這樣而不能潰破,必須借助艾灸的火力才能成功治療。
凡是疔瘡毒痛得很厲害的,就灸到不痛為止;不痛的,就灸到開始痛,沒有不治好的。體質虛弱的人,不灸而服用毒藥,那麼瘡毒還沒清除,身體的元氣就先受到傷害,沒有不失敗的。李氏說:治療癰疽的方法,用艾灸比用藥更好,因為熱毒阻隔在中間,內外不通,不發散就不能解除。還有些人在偏遠貧困的地方,一時之間沒有藥,用艾灸就特別方便。大概來說,用蒜是因為它有很強的散毒作用,用艾炷多是因為要借助火力穿透,只要按照正確方法艾灸就可以了。
瘡瘍發膿潰破之後,再用神異膏貼敷,很快就會痊癒。一則瘡口不會擴大,二則裡面的肌肉不會潰爛,三則瘡口容易癒合,見效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