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九 (1)
卷之七十九 (1)
1. 治墮墜要識傷損淺深備知整頓手法
《良方》云:墮墜之病,《內經》、《靈樞》、《金匱》、子和所論詳矣。獨正骨兼金鏃科,惟危氏言其整頓手法,折傷手足,各有六出臼四折骨,背脊骨折法,十不治,並用藥法,至矣,盡矣。今之學者專攻治外,不行診視,不明其脈,焉知內傷輕重?因此有誤不淺淺耳。
若能識折傷出臼處,搦入其窠,折傷處依法夾縛,明脈理,何經受證,用後項次序之藥,終無夭閼之禍,可不謹乎?
白話文:
《良方》這本書說,關於從高處摔落或墜地的病症,《內經》、《靈樞》、《金匱》以及朱丹溪等醫家都已經有詳細的論述。只有正骨科和金瘡科,危亦林醫師詳細說明了整頓手法,包括手足骨折有六種脫臼、四種骨折,還有脊椎骨折的處理方法,以及十種不治的情況,並說明用藥方法,可以說是相當完備了。現在的學醫者只專注於治療外傷,不進行診斷檢查,也不了解脈象,怎麼會知道內傷的輕重呢?這樣造成的錯誤可不是小問題啊。
如果能分辨骨折或脫臼的位置,將脫臼的關節復位,骨折的地方依照方法固定包紮,並了解脈象,判斷是哪個經絡受損,然後使用後面所列出的藥方,最終就不會發生短命夭折的災禍,這能不謹慎嗎?
2. 整理折傷治例
凡手有四折骨六出臼,手臂出臼,此骨上段骨是臼,下段骨是杵,四邊筋脈鎖定。或出臼,亦有銼損筋者,所以出臼也。此骨須拽手直,一人拽須用手把定此骨,搦教歸窠,看骨出那邊,用杉木皮或竹一片,夾定一邊,一邊不用夾,須在屈直處夾,才服藥後,不可放定了,或時拽曲拽直。此處筋多,服藥後若不屈直,則恐成固疾,日久曲直不得。
肩胛上出臼,只是手骨出臼歸下,身骨出臼歸上。或出左,或出右,須用舂杵一枚,矮凳一個,令患者立凳上,用杵撐在於出臼之處,或低用物墊起,杵長則墊起凳,令一人把住手拽去凳,一人把住舂杵,令一人助患人放身從上坐落,骨節已歸窠矣,神效。若不用其小凳,則用兩小梯相對,木棒穿,從兩梯股中過,用手把住木棒正稜,在出臼腋下骨節蹉跌之處,放身從上出,骨節自然歸臼矣。
腳有六出臼四折骨,或腳板上父𦙀處出臼,須用一人拽出,自用手摸其骨節,或骨突出在內,用手正從此骨頭拽歸外,或骨突向外,須用力拽歸內,則歸窠。若只拽不用手整入窠,必成廢疾。
腳膝出臼,與手臂出臼同,或出內或出外,亦用一邊縛定。此處筋脈最多,服藥後時時用曲直,不可定放,又恐再出窠,時常看顧,不可疏慢。
凡跨骨從臀上出者,可用三兩人捉定腿拔伸,乃用腳跨入,如跨骨從檔內出,不可整矣。
凡手骨出者,看如何出,若骨出向左,則向右邊拔,若骨出向右,則向左拔入。
凡手腳骨皆有兩陘,若一脛斷,則可治,兩脛俱斷,決不可治矣。
凡傷損重者,大蓋要拔伸捺正,或取開捺正,然後敷貼填塗,夾縛拔伸,當相近本骨損處,不可別去一節骨上。
凡拔伸且要相度左右骨如何出,有正拔伸者,有斜拔伸者。
凡認損處,只須揣摸骨頭平正不平正,便可見。
凡左右損處,只相度骨縫子,細捻捺忖度,便見大概,要骨頭歸臼,要撏搽皮相就入骨。
凡拔伸或用一人,或用二人三人,看難易何如。
凡骨碎斷須要本處平正如何,大抵骨低是骨不曾損,左右看骨方是損處,要拔伸捺正,用藥貼夾縛平正,方是捺正,復要時時轉動使活。
凡皮破骨出差,又拔伸不入撙捺相近爭一二分者,用快刀刮些,捺入骨,不須割肉自爛碎了,可以入骨。骨入之後,用黑龍散貼四圍腫處,留瘡口用風流散填,所用要快刀雕刀皆可。
凡腦骨傷損碎,輕輕用手撙令平正,若皮不破,用黑龍散敷貼,若破用風流散填瘡口,絹片包之,不可見風,恐成陂傷風之患。若水與風入腦成破傷風,則必發頭疼,不可復治,急用玉真散敷之。在發內者,須剪去發,然後好敷貼。
凡肩胛骨出,相度如何整,用椅一個,令患人於椅後伸兩手於椅手圈住及以軟衣被盛墊脅下使一人捉定,兩人拔伸,墜下手腕,又著手腕絹縛之。
白話文:
整理跌打損傷的治療案例
凡是手部有四處骨折、六處脫臼,手臂脫臼的情況,手臂上段的骨頭是臼,下段的骨頭是杵,四邊的筋脈將其固定。有時候脫臼也會伴隨筋的挫傷,這就是脫臼的原因。治療時必須將手拉直,一人用力拉住,用手握住骨頭,使其回歸原位。要觀察骨頭是從哪邊脫出,用杉木皮或竹片夾住脫出的一邊,另一邊不夾,必須在關節彎曲處夾住。上藥後,不要固定不動,要時常彎曲伸直。這個部位筋很多,上藥後若不彎曲伸直,可能會形成頑疾,久而久之就無法彎曲伸直。
肩胛骨脫臼,只是手骨脫臼是向下移動,身體骨頭脫臼是向上移動。可能是左邊脫臼,也可能是右邊脫臼。治療時需要一個木杵和矮凳。讓患者站在矮凳上,用木杵撐在脫臼的地方,如果高度不夠可以用東西墊高。木杵如果太長,就墊高矮凳。一人抓住患者的手向下拉,一人抓住木杵,另一人扶住患者,使其身體從上往下坐,骨頭就回到原位了,效果很好。如果不用矮凳,就用兩個小梯子相對放,用木棒穿過兩個梯子的中間,用手抓住木棒的稜角,放在脫臼的腋下骨節錯位處,讓患者身體從上向下坐,骨節自然回到原位。
腳部有六處脫臼、四處骨折,或是腳板上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方脫臼,必須一人用力拉,自己用手摸其骨節。若骨頭突出在內側,用手將骨頭從內向外拉回;若骨頭突出在外側,須用力將骨頭從外向內拉回,才能復位。若只拉不把骨頭復位,必定會殘廢。
腳膝蓋脫臼,和手臂脫臼相同,可能向內脫臼,也可能向外脫臼,一樣用一邊固定。這裡筋脈最多,上藥後要時常彎曲伸直,不能固定不動,又怕再次脫臼,要時常看顧,不可疏忽。
凡是髖骨從臀部脫出的,可以用兩三個人抓住腿拉伸,然後將腿跨入;如果髖骨從胯內脫出,就不能復位了。
凡是手骨脫臼,要看是怎麼脫出的。若骨頭向左脫出,就向右邊拉;若骨頭向右脫出,就向左邊拉。
凡是手腳骨都有兩個脛骨,如果斷了一根還可以治療,如果兩根都斷了,就無法治療了。
凡是傷勢嚴重的,大多需要拔伸按正。或是將脫開的骨頭按正,然後敷藥、貼藥、夾板固定、拔伸。要針對靠近損傷的骨頭部位,不能弄到其他節骨上去。
拔伸時要觀察左右骨頭是如何脫出的,有的要正向拔伸,有的要斜向拔伸。
判斷傷處,只要摸骨頭是否平整,就可以知道。
判斷左右傷處,只要觀察骨縫,仔細捻按,就可以知道大概情況。要讓骨頭回歸原位,要將皮膚拉攏,使之與骨頭貼合。
拔伸時,可以用一人,也可以用兩人或三人,視難易程度而定。
凡是骨頭碎斷,要看原本是否平整。大體來說,骨頭低的地方是沒受損的地方,左右看骨頭有不平整的地方,就是受損處。要拔伸按正,用藥貼好、夾板固定平整,才是按正了。復位後要時常轉動使其靈活。
凡是皮膚破裂,骨頭突出錯位,經過拔伸仍無法完全復位,還差一兩分,可以用快刀刮掉一些突出的骨頭,再將骨頭按入。不用割肉,骨頭自己就會爛掉,就可以復位了。骨頭復位後,用黑龍散敷在腫脹的周圍,留下瘡口用風流散填塞。所用工具快刀、雕刀都可以。
凡是頭骨損傷碎裂,輕輕用手按平。如果皮膚沒破,用黑龍散敷貼。如果破了,用風流散填塞傷口,用絹片包住,不能見風,以防破傷風。如果水或風進入腦部,變成破傷風,就會引起頭痛,無法治療,要趕快用玉真散敷上。如果傷在頭髮內,要先剪掉頭髮,再敷藥。
凡是肩胛骨脫臼,要考慮如何復位。準備一張椅子,讓患者在椅子後方,將兩手伸到椅子扶手上抓住。用軟衣被墊在腋下,一人扶住患者,兩人拉伸,使手腕下垂,然後將手腕用絹布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