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六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十六 (2)

1. 指迷方瘴瘧論(新安王棐)

棐讀書之餘留意醫學,幸得其傳,頗識方脈,就闢入南研究此證,謂南人凡病皆謂之瘴,卒不服藥,惟事鬼神。夫瘴之為病,猶傷寒之病也,豈可坐視而不藥耶?為中醫每每荏苒而致不救者有之。人過桂林以南無醫藥,且居南方之人,往往多汗,上盈下空,不可用汗吐下三法。

其業醫者,既鮮又庸,或妄汗吐下,是謂虛虛。方書皆謂南方天氣溫暑,地氣鬱蒸,陰多閉固,陽多發泄,草木水泉皆稟惡氣。人生其間,元氣不固,感而為病,是為之瘴。輕者寒熱往來,正類痎瘧,謂之冷瘴。重者蘊熱沉沉,晝夜如臥灰火中,謂之熱瘴。最重者,一病便失音,莫知其所以然,謂之啞瘴。

冷瘴必不死,熱瘴久而死,啞瘴無不死,此方書之說也。然以愚意觀之,所謂啞瘴,非傷寒失音之證乎?又豈中風失語之證乎?治得其道,間亦可生,安得謂之無不死耶?若夫熱瘴乃是盛夏初秋,茅生狹道,人行其間,熱氣蒸郁,無林木以蔽日,無水泉以解渴,伏暑至重,因而感疾。或有飲酒而不節者,或有食煎炙而積熱者,偶成此證。

其熱晝夜不止,稍遲二三日不治,則血凝而不可救矣,南方謂之中箭,亦謂之中草子。然挑草子法乃以針刺頭額及上下唇,仍以楮葉擦舌,皆令出血,徐以草藥解其內熱,應手而愈,安得謂之久而死耶?至於冷瘴,或寒多而熱少,或寒少而熱多,亦有疊、間日之作。及其愈也,瘡發於唇,驗其證即是外方之瘧,本非重病,每因誤而致禍,亦不可以必不死而忽之。但診其脈息極微,見其元氣果虛,即與附子湯而愈。

若誤投寒藥,所謂承氣入胃,陰盛乃亡。若脈洪盛證候實熱,且服和解藥,而徐治之。若誤投熱藥,所謂桂枝下咽,陽盛則斃。要在切脈審證之虛實寒熱,治之無不愈也。人謂嶺南,水泉草木地氣之毒,則凡往來嶺南之人及宦而至者,無不病瘴而至危殆者也。又謂土人生長其間,與水土之氣相諳,外人入南,必一病,但有輕重之異。

若久而與之俱化則免矣。說固有理,但備之以將養之法,解之以平易之藥,決保無病,縱病亦易愈矣。且瘴之為病,土人反重,外人反輕者多,蓋土人淫而下元虛,又浴於溪而多感冒,恣食生冷酒饌,全不知節,所以重也。然則病瘴不可全咎風土之殊,皆人自失節養有以致之耳。

君子之居是邦也,當慎起居,節飲食,適寒溫,晨酒夜食切忌太過。間稍身上不快,即服正氣一二劑,則脾胃自壯,氣血通暢,微邪速散,何瘴之有?故下文有云:

白話文:

我研究醫學,除了讀書之外,還很幸運地得到一些醫術傳承,所以對診斷和開藥也算略懂。我曾到南方地區深入研究當地的疾病,發現當地人無論生什麼病都說是「瘴氣」,而且不肯吃藥,只求神拜佛。但「瘴氣」這種病,其實就跟一般的傷寒病一樣,怎麼可以放著不醫治呢?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庸醫的耽擱,導致病人沒救。在桂林以南的地方,幾乎沒有什麼藥材和醫生,而且南方人又常常流汗,身體呈現上實下虛的狀態,所以不適合用發汗、催吐、瀉下的方式治療。

當地的醫生,本來就很少,醫術又很普通,有些還會亂用發汗、催吐、瀉下的方法,這根本是讓虛弱的病人更虛弱。醫書上都說,南方天氣溫熱潮濕,地氣悶熱,陰氣容易閉塞,陽氣容易發散,連草木和水都帶有不好的氣。人生活在那種環境,身體的元氣容易虛弱,一旦感冒生病,就是所謂的「瘴氣」。輕微的會忽冷忽熱,很像瘧疾,這叫做「冷瘴」;嚴重的會身體發熱,整天都像躺在快要熄滅的火堆裡一樣,這叫做「熱瘴」;最嚴重的,一生病就失聲,原因不明,這叫做「啞瘴」。

醫書上說,「冷瘴」不會死人,「熱瘴」拖久了會死,「啞瘴」一定會死。但依我的看法,所謂的「啞瘴」,不就是傷寒引起的失聲嗎?不然就是中風導致的失語?只要用對方法治療,有時還是可以救活的,怎麼能說一定會死呢?至於「熱瘴」,大多是盛夏初秋時,人走在長滿茅草的小路,熱氣悶熱難耐,又沒有樹木可以遮陽,也沒有水可以解渴,暑熱非常嚴重,才會因此生病。有些是因為喝酒沒有節制,有些是因為吃太多煎炸烤的食物,導致體內積熱,偶然就得了這種病。

這種病會持續發燒,如果稍微拖個兩三天不醫治,就會因為血凝固而無法救治,南方人稱這種病為「中箭」,也叫做「中草子」。但他們治療「中草子」的方法,是用針刺頭、額頭和上下嘴唇,然後用楮葉擦舌頭,讓它們都出血,再慢慢地用草藥來解體內熱,通常很快就好。怎麼能說這種病拖久了會死呢?至於「冷瘴」,有的寒氣比較多,熱氣比較少,有的寒氣比較少,熱氣比較多,也有隔天發作或間歇性發作的。等到快好的時候,嘴唇會長瘡,從這些症狀來看,其實就是外面的瘧疾,本來就不是什麼重病,只是常常因為誤診而導致病情加重,也不能因為說它不會死人就輕忽它。只要仔細診斷,發現脈象微弱,確實是元氣虛弱,就用附子湯來治療,通常就能痊癒。

如果誤用寒涼的藥物,就會像承氣湯進入胃裡一樣,導致陰氣過盛而死亡。如果脈搏強盛,症狀呈現實熱,就先用溫和的藥來調理,然後慢慢治療。如果誤用熱性的藥物,就會像桂枝湯吞下肚一樣,導致陽氣過盛而死亡。總之,診斷的重點在於仔細把脈,判斷病情的虛實寒熱,對症下藥,沒有治不好的。有人說嶺南的水、草木和地氣有毒,所以凡是往來嶺南的人,或是到那裡做官的人,都會因為得瘴氣而病危。也有人說,當地人從小就生長在那裡,已經適應了當地的水土,外地人到南方一定會生病,只是有輕重的差別而已。

如果時間久了,身體能和當地的環境同化,就能免於生病。這些說法雖然有道理,但只要做好保養,用平和的藥物來調理,絕對可以保持健康,即使生病也容易痊癒。而且,瘴氣這種病,當地人反而比較嚴重,外地人反而比較輕微,大多是因為當地人生活放縱,下元虛弱,又常常在溪邊洗澡,容易感冒,還經常吃生冷食物和喝酒,完全不知道節制,所以才會比較嚴重。由此可知,生病不能完全歸咎於當地的風土,都是因為自己沒有節制、不懂得養生所造成的。

君子居住在這個地方,應當謹慎作息,節制飲食,注意保暖,早上的酒和晚上的飯都切忌過量。如果覺得身體稍微不舒服,就馬上服用一兩劑正氣散,這樣就能讓脾胃強壯,氣血暢通,輕微的邪氣很快就會散去,又哪來的瘴氣呢?所以接下來的文章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