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二 (1)
卷之七十二 (1)
1. 治赤白濁以疏濕熱清痰為主
丹溪曰:濁證多是濕熱濕痰,宜燥中宮之濕,用二陳湯加蒼、白朮,去熱用黃柏、青黛、滑石、山梔,痰盛者以二陳加南星,蛤粉、神麯糊丸,青黛為衣,虛勞者不宜峻用寒涼、當用補陰滋腎氣。胃弱者兼用人參,以柴胡、升麻升其胃中之氣。
白話文:
朱丹溪說:濁病大多是濕熱或濕痰引起的,應該用藥來去除中焦的濕氣。可以使用二陳湯,並加上蒼朮、白朮來加強燥濕的效果。如果需要清熱,則可以使用黃柏、青黛、滑石、山梔等藥材。痰多的話,可以在二陳湯的基礎上加入南星、蛤粉,再用神麴糊做成藥丸,外面裹上一層青黛。如果是因為虛勞引起的,就不適合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應該用補陰、滋養腎氣的藥物。如果胃腸虛弱,可以同時使用人參,並用柴胡、升麻來提升胃氣。
2. 便濁與遺精治法異同
便濁皆是小腸膀胱濕熱,而或兼痰。遺精多屬心腎邪火,或主於虛,病機大有不同也。古人共方出治者,以其固澀之意無異。再若其固澀之藥,庶可相同。若論病機猶當推察,不可一途一治,今固分門立方,醫者宜加詳審。若論婦人白帶赤帶,庶其病機同,而出治可以相參也。
故丹溪云:濁主濕熱,有痰有虛,赤屬血,白屬氣。寒則堅凝,熱則流通,與痢帶同治可也。
白話文:
小便混濁多半是小腸和膀胱有濕熱,有時候還兼帶有痰。遺精則多半是心腎有邪火,有時也可能是因為虛弱,兩者的病因機理有很大的不同。古人會用相同的方子來治療,是因為兩者都有固澀的作用。如果只是說到固澀的藥物,或許可以相同。但如果論及病因機理,就應該仔細推敲,不能用同一種方法來治療。現在特別將兩者分開來開立藥方,醫生應該更加仔細地審慎判斷。至於婦女的白帶和赤帶,它們的病因機理可能類似,所以治療方法可以互相參考。
因此,朱丹溪說:小便混濁主要是濕熱引起的,可能帶有痰或虛弱,赤帶屬於血的問題,白帶屬於氣的問題。寒的時候會凝結,熱的時候會流通,可以和痢疾、白帶一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