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一 (3)
卷之七十一 (3)
1. 熱淋諸方
(《局方》)八正散,治大人小兒心經蘊熱,臟腑閉結,小便赤澀,癃閉不通,及熱淋血淋,並宜服之。
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另研飛),山梔子(炒),木通,大黃(煨),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燈心二十莖,煎七分,食前溫服。
導赤散,治心經蘊熱淋證。(方見熱門。)
(《和劑》)清心蓮子散,治上盛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乾,煩渴微熱,小便赤澀,或欲成淋,並皆服之。
石蓮子,人參,黃耆(蜜炙),麥門冬,赤茯苓(各一錢),車前子,黃芩,地骨皮,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
(《本事》)火腑丹,治心經蘊熱,五淋疼痛。
木通,黃芩(各一兩),生地黃(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
(秘方)鬱金黃連丸,治心火上炎,腎水不升,使水火不得相濟,火獨炎上,水不既濟,膀胱受火制而成諸淋,俱是熱證,此藥悉治之。
鬱金,黃連(務一兩),黃芩,琥珀(研),大黃(酒蒸。各二兩),白茯苓,滑石(各四兩),黑牽牛(頭末二兩)
上為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沸湯下。
琥珀茯苓丸,治膀胱積熱,以致小便癃閉淋瀝。
琥珀,赤茯苓,川木通,知母,黃柏,蛤粉,赤芍藥,當歸,澤瀉(各二兩),人參,桂府,滑石,山梔子,黃連,大黃(蒸),黃芩,白朮,瞿麥,萹蓄,豬苓(各一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和勻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早晨白湯下。
瞿麥湯,治心經蘊熱,小便淋澀赤痛。
瞿麥穗(三錢),冬瓜子,茅根(各半兩),黃芩(六錢),木通(一錢),竹葉(一握),葵子(二合),滑石(二兩,研末分四服)
上除滑石外粗搗分四劑,每服水二盞煎一盞食前服。
麥門冬飲,治心熱氣滯成淋,臍下妨悶。
麥門冬(去心),木通,赤芍藥,葵子,滑石(二兩),芒硝(兩半)
上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一片、蔥白二莖,煎六分,食前服。
四汁飲,治熱淋,小便赤澀疼痛。
葡萄汁,生藕汁,生地黃汁,白蜜(各五合)
上和勻,每服七分,一盞銀石器內慢火熬沸,食前服。
王不留行散,治熱淋不止疼痛。(即通草散,方見前。)
螺泥膏,治熱淋小便不通。
大田螺(不拘多少)
以淨水器盛養,待螺吐出泥,澄去上面清水,以底下濃泥入膩粉(五分)塗臍上,尿立通,將螺放生。
白茅煎,治熱淋痛。
白茅根(切,四斤)
上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盡劑而愈。
白話文:
[熱淋諸方]
八正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療大人小孩心經蘊熱,導致臟腑功能阻塞,小便呈現紅色、排尿困難、尿不出、或是熱淋、血淋等症狀,都適合服用此藥。
藥材成分:車前子、瞿麥、萹蓄、滑石(另外研磨成細粉)、山梔子(炒過)、木通、大黃(用火煨過)、甘草(每種藥材的份量都相同)。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碗水和二十根燈心草一起煎煮,煮到剩七分的時候,在飯前溫服。
導赤散:治療心經有熱引起的淋證。(配方在熱門篇章。)
清心蓮子散(出自《和劑局方》):治療上火下虛,心火旺盛,出現口苦、喉嚨乾燥、煩躁口渴、稍微發熱、小便紅赤澀痛,或者是有變成淋證跡象時,都適合服用。
藥材成分:石蓮子、人參、黃耆(用蜂蜜炒過)、麥門冬、赤茯苓(每種藥材各一錢)、車前子、黃芩、地骨皮、甘草(每種藥材各五分)。
服用方法:加入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在飯前服用。
火腑丹(出自《本事方》):治療心經蘊熱引起的五淋疼痛。
藥材成分:木通、黃芩(各一兩)、生地黃(二兩)。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用蜂蜜煉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鬱金黃連丸(秘方):治療心火上炎,腎水無法上行,導致水火不能相互協調,火氣獨自上衝,水液無法正常循環,膀胱受到火邪的影響而形成各種淋證,這些都屬於熱證,這個藥方都可以治療。
藥材成分:鬱金、黃連(各一兩)、黃芩、琥珀(研磨成粉)、大黃(用酒蒸過,各二兩)、白茯苓、滑石(各四兩)、黑牽牛(取頭部磨成粉,二兩)。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粉,用水調成糊狀製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滾水在空腹時送服。
琥珀茯苓丸:治療膀胱積熱,導致小便排不出來或是點滴不暢。
藥材成分:琥珀、赤茯苓、川木通、知母、黃柏、蛤粉、赤芍藥、當歸、澤瀉(各二兩)、人參、桂府(可能是肉桂)、滑石、山梔子、黃連、大黃(蒸過)、黃芩、白朮、瞿麥、萹蓄、豬苓(各一兩)、木香(半兩)。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後,滴水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四十丸,在早晨用白開水送服。
瞿麥湯:治療心經蘊熱,導致小便淋漓不暢,呈現紅色且疼痛。
藥材成分:瞿麥穗(三錢)、冬瓜子、茅根(各半兩)、黃芩(六錢)、木通(一錢)、竹葉(一把)、葵子(二合)、滑石(二兩,磨成粉,分成四次服用)。
服用方法:將滑石以外的藥材粗略搗碎,分成四劑,每次取一劑,加入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在飯前服用。
麥門冬飲:治療心熱氣滯,導致淋證,出現肚臍下方悶脹不適。
藥材成分:麥門冬(去心)、木通、赤芍藥、葵子、滑石(各二兩)、芒硝(兩半)。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碗水、一片生薑、兩段蔥白一起煎煮,煮到剩六分的時候,在飯前服用。
四汁飲:治療熱淋,小便紅赤澀痛。
藥材成分:葡萄汁、生藕汁、生地黃汁、白蜂蜜(各五合)。
服用方法:將上述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七分,用銀或石製的容器盛裝,用小火慢慢熬煮到沸騰,在飯前服用。
王不留行散:治療熱淋不止,持續疼痛。(即通草散,配方在前面有記載。)
螺泥膏:治療熱淋,小便不通。
藥材成分:大田螺(數量不限)。
使用方法:用乾淨的容器盛水養田螺,等田螺吐出泥後,倒掉上面的清水,取底下的濃泥,加入膩粉(五分)塗在肚臍上,小便就會通暢,之後將田螺放生。
白茅煎:治療熱淋疼痛。
藥材成分:白茅根(切成段,四斤)。
服用方法:加入一斗五升的水煎煮,煮到剩下五升。每次服用一升,每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兩次,服完藥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