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十 (2)

1. 浚川雅述

夢之說有二:感於魄識者,有感於思念者。何謂魄識之感?五臟百骸,皆具知覺。故氣清而暢,則天遊;肥滯而濁,則身欲飛揚而復墜;心豁淨,則遊廣漠之野;心煩迫,則跼蹐冥竇而迷。蛇之擾我也,以帶系;雷之震耳也,以鼓入。飢則取,鮑則與;熱則火,寒則水。推此類也,五臟魄識之感者著矣。

何謂思念之感?道非至人,思擾莫能絕也,故首尾一事,在未寐之前,則為思;既寐之後,則為夢。是夢則思也,思即夢也。凡舊之所履,書之所為,入夢也,則為緣習之感;凡未嘗所見,未嘗所聞,入夢也,則為因衍之感。談怪變而鬼神魍象作,見臺榭而天闕王宮至。懺蟾蜍也,以踏前之誤;過女子也,以瘞骸之思。

反覆變化,忽魚忽人,寐覺兩忘,夢中說夢。推此類也,人心思念之感著矣。夫夢中之事,即世間之事也,緣象比類,豈無偶合?要之漫渙無據,靡兆我者多矣。

白話文:

關於夢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身體感官的反應,另一種是思緒念頭的影響。什麼是身體感官的反應呢?人的五臟六腑和全身骨骼,都具有知覺。所以當氣血清澈暢通時,夢境就會像在天空中自由遨遊;如果氣血肥膩阻塞時,夢境就會感覺身體想飛起來卻又墜落;心情開朗清淨時,夢境就會像在廣闊無垠的荒野遊蕩;心情煩躁壓迫時,夢境就會像困在狹小黑暗的洞穴中迷失。蛇擾動我時,會在夢中變成用繩子綑綁;雷聲震耳時,會在夢中變成鼓聲敲響。肚子餓了,夢中就會找東西吃;吃飽了,夢中就會想要給別人食物;感到熱了,夢中就會有火;感到冷了,夢中就會有水。像這樣推論,五臟六腑的身體感官反應在夢中是很明顯的。

什麼是思緒念頭的影響呢?修道之人如果沒有達到最高境界,思緒的干擾就無法完全斷絕。所以,在睡覺前,如果一直想著某件事,這就叫做思慮;睡著之後,這些思慮就會變成夢。因此,夢就是思慮的產物,思慮也就是夢的來源。凡是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做過的事情,進入夢中,就變成是習慣性的感受;凡是過去不曾見過、不曾聽過的事情,進入夢中,就變成是擴展衍生的感受。談論怪異變化,夢中就會出現鬼神妖魔的形象;看到高臺樓閣,夢中就會出現天宮王殿。夢見自己在懺悔蟾蜍,是因為之前曾經踩過牠;夢見自己與女子有關,是因為心裡惦記著埋葬白骨的事。

夢境反覆變化,忽而變成魚、忽而變成人的形象,睡醒後就全都忘記了,甚至在夢中還會做夢。像這樣推論,人心的思緒念頭在夢中是很明顯的。夢中所發生的事情,其實就是世間的種種事情,藉由相似的比擬,難道沒有偶然符合的情況嗎?總之,夢境大多是漫無邊際、沒有依據,無法預測的。

2. 夢為神不守舍

春甫曰:心為棲神之所,凡思慮過多,則心血虧耗,而神遊於外,故多夢。所謂書之所思,夜之所夢,神魂依形而至。形體未到之處,夢亦罕能到也。故云:夢多舊境,夢多故人。所以人年四十已後,多夢死人,蓋其所交遊,豈無死者?如之何其弗夢耶!昔予師葉光山起貢到京師,一夕忽夢窗友黃浦、張黨者邀接行遊。乃曰:故人何棄我之甚耶?予二人於此候之久矣!茲既至,可以賡歌唱飲,勿得思歸。

須臾夢覺,駭汗而起,曰:斯二人乃予之先貢,而俱亡之於京師者也。今夢邀予,甚為不祥。馳明束裝南歸,心甚驚愕。至家逾十五年而赴選,兩任縣令者六年,歸休林下者迄今又十餘年也!計其壽算,將未有艾。觀此夢,胡可以必信哉!雖云吉以兆吉,凶以兆凶,要在夫人正心成德,以俟夫自然之天,則吉凶消長,罔有不得其正者。

白話文:

春甫說:心是神明安住的地方,凡是思慮過多,就會耗損心血,導致神思遊蕩在外,所以容易做夢。所謂白天想的事情,晚上就會夢到,神魂會依附著形體而活動。形體沒去過的地方,夢中也很少會出現。所以說:「夢中多是舊的場景,夢中多是過去認識的人。」因此人到四十歲以後,經常會夢到死去的人,大概是因為曾經交往的朋友中,難免會有過世的人吧?怎麼可能不會夢到他們呢!

以前我的老師葉光山,進京趕考時,有一天晚上突然夢到同窗好友黃浦、張黨邀請他一同遊玩。他們說:「老朋友為何如此拋棄我們?我們兩個人在這裡等候你很久了!現在你既然來了,可以一起唱歌喝酒,不要想著回家。」

過了一會兒,夢醒了,他驚嚇得出了一身冷汗,說:「這兩個人是比我早考上進士的同鄉,而且都死在了京城。現在夢中邀請我,實在是很不吉利。」於是他連夜收拾行李,趕忙回南方老家,心中非常驚恐。回到家後過了十五年才去參加選官,當了兩任縣令共六年,之後退休回到鄉下,到現在又過了十多年!計算他的壽命,還沒有到老。由此看來,這種夢怎麼能完全相信呢?雖然說吉利的夢可能預示吉利的事,凶險的夢可能預示凶險的事,但最重要的是人要端正自己的心,培養良好的德行,順應自然的規律,那麼吉凶的變化,都能夠符合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