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六 (1)
卷之六十六 (1)
1. 針灸
陷谷(面腫、目癰腫,刺出血立愈。),頰車(頰腫口急,頰車痛,不可以嚼,針灸皆可。),合谷,列缺,地倉(面頷腫、生瘡皆可用。),取胃經其一(云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洒洒惡寒、顏黑。),取腎經其二(足少陰腎脈,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如漆柴,視盛虛寒熱取之。
),少陰絡(治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太陽絡,太陰絡(腹脹閉不得息,善噫嘔逆則面赤,不逆則面黑。)
白話文:
針灸
陷谷穴:可用於治療臉部腫脹、眼睛紅腫疼痛,針刺出血後會立即見效。
頰車穴:可用於治療臉頰腫脹、嘴巴僵硬、頰車穴疼痛,導致無法咀嚼的情況,針灸都有效。
合谷穴、列缺穴、地倉穴:都可用於治療臉頰和下巴腫脹,以及臉上生瘡。
選取胃經的穴位之一:胃經(足陽明之脈)的病變症狀是發冷發抖、臉色發黑。
選取腎經的兩個穴位:腎經(足少陰腎脈)的病變症狀是飢餓卻不想吃東西,臉色像漆柴一樣暗淡,根據實證、虛證、寒證、熱證來選取穴位。
少陰經的絡穴:可用於治療臉色發黑、牙齒變長且牙垢多、腹脹便秘。
太陽經的絡穴、太陰經的絡穴:可用於治療腹脹便秘、呼吸困難,若常打嗝、嘔吐則臉色發紅,若無打嗝嘔吐則臉色發黑。
2. 髭發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