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五 (1)

1. 通治喉痹劑

上為末,醋糊丸,綠豆大。每服七丸,茶清下,吐出,頑痛即愈。

(《三因》)如聖散,治風痰壅盛,咽喉腫痛,水穀不下,牙關緊急。

雄黃(乳細),枯白礬,藜蘆(厚者,去皮心,不可生用),豬牙皂角(去皮,炙黃)

為末,用一字吹入鼻內,吐痰為愈。

(《濟生》,二聖散,治纏喉風、急喉痹。

膽礬(二錢半),白殭蠶(炒浮,半兩)

為細末,以少許吹入喉中。

(《濟生》)治急喉痹。

白明礬(三錢),巴豆(二個,去殼,作六瓣)

以礬於銚內慢火熬化為水,置巴豆於內,候乾,去巴豆,取礬研為末。每用少許,吹入喉中,立愈。

(《本事》)利膈湯,治脾肺有熱,虛煩上壅,咽喉瘡腫。

薄荷葉,荊芥穗,防風,桔梗,人參,牛蒡子,甘草(各等分) (《和劑》)甘桔湯,治一切風熱上壅,咽喉腫痛,吞吐如有所礙。

甘草(二錢),桔梗(四錢),加荊芥穗(三錢,尤效速)

上咀,作一服。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拔萃》)甘桔湯,治熱腫喉痹。

桔梗,甘草,薄荷,梔子,連翹,黃芩(各等分)

上咀,每服六錢,加竹葉煎服。

(《澹寮》)牛蒡子湯,治風熱上壅,咽喉腫痛,或生乳蛾。

牛莠子(研),玄參,升麻,桔梗,犀角,黃芩,木通,甘草

上咀,等分,每服半兩,入姜一片,水煎服。

(《局方》)龍腦雞蘇丸,治上焦熱,咽腫嗌痛。(方見熱門。)

涼膈散(方治同上。)

(《三因》)玉鑰匙,治風熱喉痹及纏喉風。

焰硝(兩半),硼砂(兩半),冰片(一字),白殭蠶(一錢)

上研,每用五分,竹管吹入喉中,立愈。或加雄黃二錢,名金鑰匙。

(《良方》)如聖湯,治咽喉有痰,咽物作痛,及嗽咯唾血、氣促,並小兒瘡疹毒攻,咽喉腫痛。

麥門冬(半兩),牛蒡子(炒),桔梗,生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沸湯調,細細服,入竹葉煎尤妙。

山豆根湯,治熱喉痹。

山豆根,升麻,射干(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渣通口時時呷之。

(秘方)奪命散,治急喉風。

白礬(枯),殭蠶(炒),硼砂,皂角(炙去皮弦。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吹喉中,痰出即愈。

(秘方)三黃丸,治喉痹絕妙。

大黃,黃芩,黃連(各二兩),黃藥子,白藥子(各兩半),山豆根,黃柏,苦參(各一兩),硼砂,京墨(各三錢),冰片(一錢),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豬膽調,甑內蒸二次後,入片、麝、硼砂為丸,豆大。噙化津咽,日夜常噙,不止藥味,妙。

(《三因》)解毒雄黃丸,治纏喉風,及上膈熱壅,痰涎不利,咽喉腫痛。

雄黃,鬱金(各二分半),巴豆(去皮油,一粒)

白話文:

通治喉痹劑

(出自《和劑局方》)甘桔湯,治療各種風熱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導致咽喉腫痛,吞嚥和吐出東西時感覺有阻礙。

藥材:甘草(八克),桔梗(十六克),加入荊芥穗(十二克,效果尤其快速)。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做成一份。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出自《拔萃》)甘桔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喉嚨腫痛。

藥材:桔梗、甘草、薄荷、梔子、連翹、黃芩(各等量)。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十四克,加入竹葉一起煎煮服用。

(出自《澹寮》)牛蒡子湯,治療風熱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導致咽喉腫痛,或者產生扁桃體腫大。

藥材:牛蒡子(研磨)、玄參、升麻、桔梗、犀角、黃芩、木通、甘草(各等量)。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十五克,加入生薑一片,用水煎煮服用。

(出自《局方》)龍腦雞蘇丸,治療上焦(指胸腔以上)有熱,咽喉腫痛。(藥方在熱病類中可找到。)

涼膈散(治療病症與龍腦雞蘇丸相同。)

(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玉鑰匙,治療風熱引起的喉痹以及纏喉風(急性咽喉腫痛)。

藥材:焰硝(六十克)、硼砂(六十克)、冰片(少量)、白殭蠶(四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用少量,用竹管吹入喉嚨,可以立即見效。也可以加入雄黃八克,則稱為金鑰匙。

(出自《良方大全》)如聖湯,治療咽喉有痰、吞嚥時疼痛,以及咳嗽、咯血、呼吸急促,還有小兒因麻疹等疾病引起的咽喉腫痛。

藥材:麥門冬(三十克)、炒牛蒡子、桔梗、生甘草(各六十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滾燙的開水調服,慢慢服用,加入竹葉一起煎煮效果更佳。

山豆根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喉痹。

藥材:山豆根、升麻、射干(各等量)。 用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十二克,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隨時含入口中慢慢吞咽。

(秘方)奪命散,治療急性喉風(急性喉頭水腫)。

藥材:枯白礬、炒殭蠶、硼砂、炙皂角(去皮和筋,各等量)。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用少量吹入喉嚨,痰排出後即可見效。

(秘方)三黃丸,治療喉痹有奇效。

藥材:大黃、黃芩、黃連(各六十克),黃藥子、白藥子(各七十五克),山豆根、黃柏、苦參(各三十克),硼砂、京墨(各十二克),冰片(少量),麝香(少量)。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豬膽汁調和,蒸兩次,再加入冰片、麝香、硼砂做成丸狀,如豆子大小。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吞咽,日夜不停含服,不僅僅能讓藥味作用,效果非常好。

(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解毒雄黃丸,治療纏喉風(急性咽喉腫痛),以及上焦熱毒積聚、痰液不利、咽喉腫痛。

藥材:雄黃、鬱金(各十克),巴豆(去皮和油,一粒)。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做成丸狀,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七丸,用茶水送服,吐出後,頑固的疼痛即可消除。

(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如聖散,治療風痰壅盛、咽喉腫痛、無法進食、牙關緊閉。

藥材:雄黃(研磨成細粉)、枯白礬、藜蘆(厚實的,去皮和心,不能直接使用)、炙豬牙皂角(去皮,烤至黃色)。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少量吹入鼻孔,吐出痰液後即可見效。

(出自《濟生方》)二聖散,治療纏喉風和急性喉痹。

藥材:膽礬(十克)、炒白殭蠶(十五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少量吹入喉嚨。

(出自《濟生方》),治療急性喉痹。

藥材:白明礬(十二克)、巴豆(兩個,去殼,分成六瓣)。 用法:將白明礬在鍋中用慢火熬化成水,放入巴豆,待乾後取出巴豆,取礬研磨成粉末。每次用少量吹入喉嚨,即可立即見效。

(出自《本事方》)利膈湯,治療脾肺有熱、虛煩上擾、咽喉潰瘍腫痛。

藥材:薄荷葉、荊芥穗、防風、桔梗、人參、牛蒡子、甘草(各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