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四 (1)

1. 治齒病瀉陽明胃火為先

丹溪曰:牙齒痛腫,或動或血出,皆是屬熱,宜瀉胃火。胃氣實者,用調胃承氣湯加黃連、石膏、升麻、白芷、防風、荊芥、薄荷、桔梗、甘草之類,外用四神散加梧桐律擦之,或加麝香。

白話文:

朱丹溪說:牙齒疼痛腫脹,或是鬆動,或是出血,這些都是屬於熱症,應該要瀉胃火。胃氣旺盛的人,可以用調胃承氣湯,再加入黃連、石膏、升麻、白芷、防風、荊芥、薄荷、桔梗、甘草之類的藥材。外用則可以用四神散加上梧桐律來擦拭,也可以加入麝香。

2. 治老人腎虛齒動當以補腎固齒為本

經曰: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又云: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可見年及四旬,急以補腎固齒,不可少緩,果能於未傷之先固濟,則無損壞之理。《易》曰: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此之謂歟!

白話文:

經典上說:人到了四十歲,身體的陰氣就已經減少一半了。又說:四十歲時腎氣開始衰退,頭髮脫落,牙齒也變得乾枯。由此可見,年紀到了四十歲,就應該趕快補腎來穩固牙齒,不能稍微拖延。如果能在還沒受到損傷之前就先加以鞏固,自然就不會有損壞的道理。《易經》說:如果能得到足夠的滋養,沒有東西不會成長;如果失去滋養,沒有東西不會衰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3. 治牙痛有四法

《聖惠方》云:熱者怕冷水,宜用牙硝、薑黃、雄黃、荊芥等治之。冷者怕熱湯,宜用乾薑、蓽茇等治之。不怕冷熱乃風牙,以豬牙皂角、殭蠶、蜂房、草烏治之。有孔者為蛀牙,宜用雄黃、石灰、砂糖等治之。用藥了,皆以溫水漱之。

白話文:

《太平聖惠方》這本書說:牙痛如果遇到冷水會更痛,屬於熱性牙痛,可以用牙硝、薑黃、雄黃、荊芥等藥材來治療。牙痛如果遇到熱水會更痛,屬於寒性牙痛,可以用乾薑、蓽茇等藥材來治療。如果牙痛不論遇到冷水或熱水都不會特別疼痛,屬於風邪引起的牙痛,可以用豬牙皂角、殭蠶、蜂房、草烏等藥材來治療。如果牙齒有蛀洞,是蛀牙引起的牙痛,可以用雄黃、石灰、砂糖等藥材來治療。上述這些藥材使用後,都要用溫水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