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瀉黃飲子,治風熱積於脾經,唇燥燔裂無血色。(方見前。)

獨活散,治唇生惡核,由脾胃熱壅。

獨活,升麻,桑寄生,真犀屑,沉香,連翹,漢防己,川大黃(炒。各三分),甘草(炙,五錢)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鍾煎六分,去滓溫服。

薏苡仁湯,治風熱在脾,唇瞤動,或結核,或浮腫。

薏苡仁(炒),防已,赤小豆,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五福化毒丹,治唇舌腫痛生瘡,煩渴。

玄參,桔梗(各二兩),人參,茯神(各半兩),馬牙硝,(風化),青黛(各一兩),麝香(一字),甘草(七錢半)

上為細末研勾,煉蜜丸,如皂角子大,以金銀箔各四十片為衣。每服一二九,薄荷湯化下。如口臭,地黃汁化下食後服。

松脂散,治唇生腫核。

松脂(半兩),大黃,白蘞,赤小豆,胡粉(各一分)

上為極細末,以雞子清調,塗唇上。

白燈散,治緊唇。

白布(一塊,纏作燈炷如指天,燃,安斧刃上令刃上有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三度愈。舊青布亦佳。一方青布燒灰,豬脂調敷。)

黃柏煎,治繭唇。

黃柏(二兩,以五倍子二錢、密陀僧乙錢、甘草少許為末,水調塗柏上炙乾,再塗再炙,藥盡將柏剖成片子貼唇上。)

消毒散,治口唇腫裂,口舌生瘡。

晚蠶蛾,五倍子,密陀僧(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敷患處。

橄欖散,治唇燥裂生瘡。

橄欖(燒灰為末,以豬脂和塗唇上。一方將荷花瓣貼,乾者亦可。)

白話文:

藥方

瀉黃飲子,治療風熱積聚在脾經,導致嘴唇乾燥、皸裂且沒有血色。(此方之前已提過。)

獨活散,治療嘴唇長出惡性腫塊,這是由於脾胃積熱所引起的。 藥材包括:獨活、升麻、桑寄生、犀牛角屑、沉香、連翹、漢防己、炒過的大黃(各三分),炙甘草(五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至剩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薏苡仁湯,治療風熱在脾,導致嘴唇抽動,或長出腫塊,或出現浮腫。 藥材包括:炒過的薏苡仁、防己、赤小豆、炙甘草(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七錢,加入兩碗水和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前溫服。

五福化毒丹,治療嘴唇和舌頭腫痛生瘡,並伴有煩躁口渴的症狀。 藥材包括:玄參、桔梗(各二兩),人參、茯神(各半兩),風化過的馬牙硝、青黛(各一兩),麝香(少許),甘草(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皂角子,再用金箔和銀箔各四十片裹在丸子外。每次服用一到兩個丸子,用薄荷湯化開後服用。如果口臭,則用生地黃汁化開後在飯後服用。

松脂散,治療嘴唇長出腫塊。 藥材包括:松脂(半兩),大黃、白蘞、赤小豆、胡粉(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用雞蛋清調勻後塗在嘴唇上。

白燈散,治療嘴唇緊縮。 取一塊白布,纏繞成燈芯的樣子,像手指一樣豎直,點燃後,放在斧刃上,使斧刃出汗,將汗水擦下來塗在嘴唇上,一天三次就會痊癒。舊的青布也可以。另一種方法是用青布燒成灰,加入豬油調勻後塗在嘴唇上。

黃柏煎,治療嘴唇長繭。 黃柏(二兩),用五倍子二錢、密陀僧一錢、少量甘草磨成粉,用水調勻塗在黃柏上,烤乾,再塗再烤,直到藥用完,然後將黃柏剖成片狀貼在嘴唇上。

消毒散,治療嘴唇腫脹開裂,以及口舌生瘡。 藥材包括:晚蠶蛾、五倍子、密陀僧(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取少量塗在患處。

橄欖散,治療嘴唇乾燥皸裂生瘡。 將橄欖燒成灰磨成粉末,用豬油調勻後塗在嘴唇上。另一種方法是將荷花瓣貼在嘴唇上,乾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