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二 (1)

1. 上焦痰火耳聾諸劑

(《局方》)涼膈散(方見積熱門),防風通聖散(方見風門),流金膏(方見火咳嗽門),滾痰丸(方見痰門),神芎丸(方見積熱門),木香檳榔丸(方見氣門),龍薈丸(方見脅痛門)

(《濟生》)犀角飲子,治風熱上壅,兩耳聾閉,內外腫痛,膿水流出。

犀角(銼),菖蒲,木通,玄參,赤芍藥,赤小豆(各一兩,炒),甘菊花(去梗,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鍾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後溫服。

(東垣)蔓荊子散,治上焦火熱耳鳴耳聾,及出膿汁。

蔓荊子(一錢),升麻(六分),木通,赤茯苓,桑白皮(蜜炙),麥門冬,生地黃,前胡,甘菊花,赤芍藥(各八分),炙甘草(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鍾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一鍾,去渣食後服。

(《選要》)茯神散,治上焦風熱耳鳴及聾,四肢滿急,昏悶不利。

茯神(去木,一錢),羌活,防風,蔓荊子,黃耆,石菖蒲,薏苡仁(各五分),甘草(炙,三分),麥門冬(去心,一錢),柴胡,薄荷,荊芥(各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鍾、姜三片煎八分,食後溫服。

(丹溪)鼠黏子湯,治耳痛生瘡。

鼠黏子,蘇木,生甘草,昆布,龍膽草,連翹,蒲黃,黃芩,當歸梢(各五分),紅花(少許),桔梗(錢半),生地黃,柴胡,黃耆(各四分),黃連(三分),桃仁(三粒,去皮尖另研)

上水二鍾煎一鍾,食後稍熱服。忌寒藥、利大便。

解倉飲子,治氣熱壅閉,失音,冒暑,耳聾或痛流膿血。

白芍藥,當歸,甘草(炙),大黃,木鱉子(去殼,各二錢)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鍾半煎八分,食遠服。

(《直指》)清神散,治風熱上壅,頭目不清,耳常重聽。

殭蠶(炒去絲嘴),甘菊花(各一兩),荊芥穗,羌活,木通,川芎,防風(各五錢),木香(一錢),石菖蒲,甘草(各三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食後臨臥茶清送下。

透水丹,治人耳癢,一日一作可畏,直挑剔出血稍愈。此乃腎虛,浮毒上攻,宜服此藥。

大黃,益智仁,茯苓,茯神,山梔子,蔓荊子,天麻,威靈仙,白芷,香墨(燒醋淬研),麝(另研。各一錢),仙靈脾葉(五錢),川烏(河水浸半月,三日一換水。切片曬乾。鹽一兩、烏一兩同炒,去鹽用烏)

上為末,煉蜜和麥飯相似,以酥塗杵臼,搗萬杵和成劑。每服旋丸梧桐子大三丸,會後茶湯下。忌面、蔥、蒜、韭、酒、雞、鵝、豬、魚一月。

芍藥散,治熱壅生風,耳內痛與頭相連,膿血流出。

赤芍藥,白芍藥,川芎,木鱉子,當歸,大黃,甘草(各錢半)

上水二鍾煎一鍾,食後服。

白話文:

上焦痰火耳聾的各種藥方

(《局方》)

  • 涼膈散(配方詳見積熱門)
  • 防風通聖散(配方詳見風門)
  • 流金膏(配方詳見火咳嗽門)
  • 滾痰丸(配方詳見痰門)
  • 神芎丸(配方詳見積熱門)
  • 木香檳榔丸(配方詳見氣門)
  • 龍薈丸(配方詳見脅痛門)

(《濟生》)

  • 犀角飲子:治療風熱之邪向上侵擾,導致兩耳聽力喪失,內外腫痛,流出膿水。
  • 配方:犀角(磨成粉)、菖蒲、木通、玄參、赤芍藥、赤小豆(各一兩,炒過)、甘菊花(去掉梗,一兩)、甘草(炙,半兩)。
  •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服用五錢,加水一杯半,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七分,飯後溫服。

(東垣)

  • 蔓荊子散:治療上焦火熱引起的耳鳴耳聾,以及流出膿汁。
  • 配方:蔓荊子(一錢)、升麻(六分)、木通、赤茯苓、桑白皮(用蜂蜜炙過)、麥門冬、生地黃、前胡、甘菊花、赤芍藥(各八分)、炙甘草(三分)。
  •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做成一份,加水一杯半,放入三片生薑、一顆紅棗,煎煮至剩一杯,去渣,飯後服用。

(《選要》)

  • 茯神散:治療上焦風熱引起的耳鳴和耳聾,同時伴有四肢脹滿、煩悶不清的症狀。
  • 配方:茯神(去掉木頭部分,一錢)、羌活、防風、蔓荊子、黃耆、石菖蒲、薏苡仁(各五分)、甘草(炙,三分)、麥門冬(去掉心,一錢)、柴胡、薄荷、荊芥(各三分)。
  •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做成一份,加水兩杯,放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溫服。

(丹溪)

  • 鼠黏子湯:治療耳朵疼痛生瘡。
  • 配方:鼠黏子、蘇木、生甘草、昆布、龍膽草、連翹、蒲黃、黃芩、當歸梢(各五分)、紅花(少量)、桔梗(一錢半)、生地黃、柴胡、黃耆(各四分)、黃連(三分)、桃仁(三粒,去皮尖另外研磨)。
  • 用法:加水兩杯煎煮至剩一杯,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忌用寒涼藥物和會導致腹瀉的藥物。
  • 解倉飲子:治療因氣熱壅塞導致的失音、中暑、耳聾或耳痛流膿血。
  • 配方:白芍藥、當歸、甘草(炙)、大黃、木鱉子(去殼,各二錢)。
  •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做成兩份,每次用一杯半水煎煮至剩八分,在兩餐之間服用。

(《直指》)

  • 清神散:治療風熱之邪向上侵擾,導致頭腦不清、眼睛昏花、耳朵經常聽不清楚。
  • 配方:殭蠶(炒過,去掉絲和嘴)、甘菊花(各一兩)、荊芥穗、羌活、木通、川芎、防風(各五錢)、木香(一錢)、石菖蒲、甘草(各三錢)。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飯後臨睡前用清茶送服。
  • 透水丹:治療耳朵發癢,一天發作多次,讓人難以忍受,甚至需要用工具挑出血才能稍微緩解。這是由於腎虛導致虛火上炎,需要服用此藥。
  • 配方:大黃、益智仁、茯苓、茯神、山梔子、蔓荊子、天麻、威靈仙、白芷、香墨(燒過用醋淬過研磨)、麝香(另外研磨,各一錢)、仙靈脾葉(五錢)、川烏(用河水浸泡半個月,每三天換一次水,切片曬乾。用一兩鹽和一兩烏頭同炒,去掉鹽後使用烏頭)。
  •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類似麥飯的丸狀,用酥油塗抹杵臼,搗一萬下製成藥劑。每次服用三顆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茶湯送服。忌食麵食、蔥、蒜、韭菜、酒、雞、鵝、豬、魚等食物一個月。
  • 芍藥散:治療因熱邪壅塞而生風,導致耳內疼痛與頭部相連,並流出膿血。
  • 配方:赤芍藥、白芍藥、川芎、木鱉子、當歸、大黃、甘草(各一錢半)。
  • 用法:加水兩杯煎煮至剩一杯,飯後服用。
  • 犀角散:治療風熱之邪向上侵擾,胸中痰液停滯,導致兩耳聽力減退,頭部沉重、耳朵暈眩。
  • 配方:犀角屑、前胡、甘菊花、石菖蒲、枳殼、生地黃、澤瀉、木通、羌活(各半兩)、麥門冬(去掉心,一兩)、甘草(炙,一錢)。
  •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半煎煮至剩五分,去渣,飯後溫服。
  • 磁石散:治療突然發熱導致的耳聾,以及胸口堵悶。
  • 配方:磁石、木通、桑白皮、生地黃、防風(各一兩)、枳殼(三錢,用麩皮炒過)。
  • 用法: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杯煎煮至剩五分,空腹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