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二 (2)
卷之六十二 (2)
1. 鼻塞不通方
(《局方》)防風通聖散,治肺經風熱壅塞,鼻窒不通,不聞香臭,或感風寒,熱來濁涕皆可服。(方見風門。)
(《直指》)通聖散,治肺氣不清,鼻塞不利。
鼠黏子,桔梗,紫菀,桑白皮,荊芥穗(各二錢),甘草(六分),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食遠服。
(《濟生》)辛荑湯,治肺氣不利,頭目昏眩,鼻塞聲重,咯吐稠黏。
辛荑,川芎,白芷,甘菊花,前胡,石膏,白朮,生地黃,薄荷,赤茯苓,陳皮(去白。各一兩),甘草(炙,二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一盞,食遠溫服。
(《濟生》)辛荑散,治肺虛為四氣所幹,鼻內壅塞,涕出不已,或氣不通,不聞香臭。
辛荑,川芎,木通,細辛(淨),防風,羌活,藁本,升麻,白芷,甘草(炙。各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河間)麗澤通氣散,治鼻不聞香臭。
黃耆(八分),蒼朮,羌活,獨活,防風,升麻,葛根(各六分),炙甘草(四分),麻黃(冬月加),川椒,白芷(各二分)
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棗二枚、蔥白三寸,水二盞煎一盞,食遠溫服。忌一切冷物,勿於風寒之處坐臥。
(《良方》)防風湯,治鼻塞不聞香臭。
防風,梔子(七枚),升麻,石膏(二兩),麻黃(半兩),官桂(去皮,半兩),木通(二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溫服。
(御藥)菖蒲散,治鼻內窒塞不通,不得喘息。
菖蒲,皂角(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一錢,綿裹塞鼻中,仰臥片時。
(《良方》)禦寒湯,治寒氣風邪傷於皮毛,令人鼻塞。
黃耆,陳皮,人參,升麻(各五分),蒼朮(七分),款冬花,黃連(各一分),佛耳草,白芷,防風,羌活,甘草(炙。各二分)
黃柏(二分)水二盞煎八分,食遠稍熱服。
(《良方》)雙芎散,治傷風鼻塞聲重。
川芍(一兩),撫芎(兩半),細辛(半兩),薄荷葉(兩半),川烏(一兩),白芷,甘草(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蔥茶調下。
(《良方》)芎藭散,治鼻塞為癰。
芎藭,檳榔,肉桂,麻黃,防己,木通,細辛,石菖蒲,白芷(各一分),木香,川椒,甘草(炙。各半分)
上咀,每服三錢,水二盞、姜三片、紫蘇葉少許煎八分,食遠服。
(《醫林》)川芎散,治傷寒鼻塞。
蒼朮(米泔浸,五兩),藁本,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甘草(炙。各一兩)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寸煎七分,溫服。
南星飲,治鼻窒塞不通,風邪入腦,宿冷不消,鼻內結硬。
南星(不拘多少湯泡二次,切片焙乾)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棗七枚、甘草少許,食後三四服,其硬物自出,腦氣流轉,
白話文:
鼻塞不通的治療方
(《局方》)防風通聖散: 治療肺經因風熱阻塞引起的鼻塞,導致聞不到氣味,或是感冒風寒,出現濃稠鼻涕的情況,都可以服用。 (詳細配方請參考風門篇。)
(《直指》)通聖散: 治療肺氣不清,導致鼻塞不通暢。
配方:鼠黏子、桔梗、紫菀、桑白皮、荊芥穗(各8克),甘草(2.4克)。用水約200毫升,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約160毫升,飯後服用。
(《濟生》)辛荑湯: 治療肺氣不順暢,引起頭暈眼花、鼻塞聲音沉重、咳嗽吐濃稠痰液的狀況。
配方:辛荑、川芎、白芷、甘菊花、前胡、石膏、白朮、生地黃、薄荷、赤茯苓、陳皮(去白,各40克),甘草(炙,80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20克,用水約300毫升煎煮至約200毫升,飯後溫服。
(《濟生》)辛荑散: 治療因肺虛,受四種邪氣侵擾,導致鼻內阻塞、鼻涕流不停,或是鼻子不通氣,聞不到味道。
配方:辛荑、川芎、木通、細辛(淨)、防風、羌活、藁本、升麻、白芷、甘草(炙,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8克,飯後用茶水送服。
(河間)麗澤通氣散: 治療鼻子聞不到氣味。
配方:黃耆(3.2克),蒼朮、羌活、獨活、防風、升麻、葛根(各2.4克),炙甘草(1.6克),麻黃(冬天加),川椒、白芷(各0.8克)。
將以上藥材混合為一劑,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二枚、蔥白約9公分,用水約400毫升煎煮至約200毫升,飯後溫服。忌吃一切寒涼食物,不要在風寒的地方坐臥。
(《良方》)防風湯: 治療鼻塞聞不到氣味。
配方:防風、梔子(七枚)、升麻、石膏(80克)、麻黃(20克)、官桂(去皮,20克)、木通(80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20克,用水約300毫升煎煮至約210毫升,空腹溫服。
(御藥)菖蒲散: 治療鼻內阻塞不通,導致無法順暢呼吸。
配方:菖蒲、皂角(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取4克,用棉布包起來塞入鼻孔中,仰臥一會。
(《良方》)禦寒湯: 治療寒氣和風邪侵犯皮膚毛孔,導致鼻塞。
配方:黃耆、陳皮、人參、升麻(各2克),蒼朮(2.8克),款冬花、黃連(各0.4克),佛耳草、白芷、防風、羌活、甘草(炙,各0.8克),黃柏(0.8克)。用水約400毫升煎煮至約320毫升,飯後稍微熱服。
(《良方》)雙芎散: 治療感冒引起的鼻塞、聲音沉重。
配方:川芎(40克),撫芎(60克),細辛(20克),薄荷葉(60克),川烏(40克),白芷、甘草(各80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4克,用蔥茶送服。
(《良方》)芎藭散: 治療鼻塞是因為鼻癰(鼻子的瘡腫)引起的。
配方:芎藭、檳榔、肉桂、麻黃、防己、木通、細辛、石菖蒲、白芷(各4克),木香、川椒、甘草(炙,各2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12克,用水約400毫升,加入生薑三片、紫蘇葉少許煎煮至約320毫升,飯後服用。
(《醫林》)川芎散: 治療傷寒引起的鼻塞。
配方:蒼朮(用米泔水浸泡,200克),藁本、白芷、細辛、羌活、川芎、甘草(炙,各40克)。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取12克,用水約300毫升,加入生薑三片、蔥白約9公分煎煮至約210毫升,溫服。
南星飲: 治療鼻塞不通,是因風邪侵入腦部、積存的寒氣無法消散,導致鼻內結成硬塊。
配方:南星(不限量,用湯水泡兩次,切片烘乾)磨成細粉,每次服用8克,用紅棗七枚、少許甘草一起煎煮,飯後服用三、四次,硬塊會自己排出,腦氣也會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