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一 (12)
卷之六十一 (12)
1. 七十二證候
午後昏朦(六十九)
此因陰血不足,滯而不行血,致午後則斂而氣不充其血故也。此皆陰虛腎弱,先服回陽養血湯,後服滋腎丸。
女人血氣逆流(七十)
此證因經血不通,氣血逆行,而上攻於目,故目每害之,滿眼紅筋,或如血翳包睛之狀,甚者血灌瞳人。治此者,但只通經而目隨愈,宜服破血通經之藥。
痛極憎寒(七十一)
此證目痛憎寒,乃為陽虛而生外寒,宜固衛氣,兼治目痛。若或發熱而憎寒者,必有外感,宜用羌活湯發散之,不須治目而目痛自愈。今專是科者,但見憎寒,輒用附子,此之謂不知本。
起坐生花(七十二)
此證眼前黑花簇飛,而不疼不痛,無眵無淚,蓋是腎肝虛憊,氣不充周,以致視有如無,睹無若有。氣血不足,水木不榮。此皆不宜點藥,可服補湯及羊肝丸、益腎丸之屬。
甫按七十二證,古者有之,茲綠之以成全書。至於論治,則又不可執於是,而昧法之大綱也。夫大綱者,標本也,氣血也,風火也,知此三者,目病其庶幾乎。治法詳悉於下。
白話文:
午後昏朦(六十九)
這種情況是因為體內陰血不足,血液運行不暢,導致下午時陽氣收斂,而血氣無法充足供應所造成。這都是因為陰虛腎弱,應該先服用回陽養血湯,之後再服用滋腎丸。
女人血氣逆流(七十)
這種情況是因為經血不暢通,氣血逆流,向上衝擊眼睛,所以眼睛常常會感到不適,佈滿紅血絲,或者像血翳一樣包裹著眼球,嚴重的話甚至會出血到瞳孔內。治療這種情況,只要疏通經絡,眼睛自然就會好轉,應該服用活血通經的藥物。
痛極憎寒(七十一)
這種情況是眼睛疼痛且畏寒,是因為陽氣虛弱而導致外寒入侵,應該要固衛陽氣,同時治療眼睛疼痛。如果發燒又畏寒,那一定是受到外感,應該用羌活湯來發散外邪,不需要特別治療眼睛,眼睛疼痛自然會好。現在專門看眼科的醫生,只要看到畏寒就用附子,這是不知道根本原因的錯誤做法。
起坐生花(七十二)
這種情況是眼前出現黑點飛舞,但不痛不癢,沒有眼屎也沒有眼淚,這是因為腎臟和肝臟虛弱,氣血不足,導致視力模糊,好像看得到又好像看不到。這是氣血不足,無法滋養肝腎所致。這種情況不適合點藥,應該服用補湯、羊肝丸、益腎丸之類的藥物。
我仔細研究了這七十二種眼病症狀,這些症狀古書上都有記載,我把它們整理出來,使這本書更加完整。至於治療方法,不能拘泥於這些條條框框,而忽略了治療的大方向。所謂大方向,就是指要從標本(病因和病症)、氣血、風火等方面去考慮。掌握了這三點,對於眼病的治療就差不多了。具體的治療方法在後面會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