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一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一 (7)

1. 五輪病證

【血輪病】因心經火熱,驚恐所生,宜瀉心涼肝,所病大小眥赤爛,多生浮翳,血灌瞳人,大眥先赤,小眥左眼先病,傳右眼,皆屬心。

【氣輪病】因肺熱,白睛紅腫,多生瘀肉,有淚,白膜侵睛,名曰氣障。而亦因侵冒寒暑,憂思所生,宜宣肺補心。

【風輪病】因肝經積熱,怒氣太盛所生,病則昏暗黑花,頭痛流浪,宜瀉肝補肺。

【肉輪病】因脾胃勞倦,飲食不節,熱毒厚味所生,病則上下瞼澀,眼胞腫起,胬肉侵睛,外生小塊,在廓名曰輪針。倒睫拳毛,皆屬於脾,宜瀉肝清脾。

【水輪病】因腎經虛弱,酒色太過,相火所成,病則眼目青暗,頭痛冷淚,觀人物若煙,視太陽若水。久而失治,青盲內障,宜補腎補肝。

白話文:

【血輪病】 是由於心經火氣旺盛,或是受到驚嚇恐懼所引起的。應該要瀉心火、清肝熱來治療。這種病會導致眼角內外側紅腫潰爛,容易長出浮翳,眼白充血,血絲布滿瞳孔。通常是大眼角先紅腫,小眼角則是左眼先發病,然後傳到右眼,這些都屬於心臟的問題。

【氣輪病】 是由於肺熱引起的,會導致眼白紅腫,容易長出瘀肉,並且流淚,眼白薄膜入侵到黑眼珠,這種情況叫做氣障。也可能是因為受到風寒暑濕侵襲,或是憂愁思慮過度所造成的,應該要宣通肺氣、補益心氣來治療。

【風輪病】 是由於肝經積熱,或經常發怒所引起的,會導致視力模糊、眼前出現黑影、頭痛、怕光流淚,應該要瀉肝火、補益肺氣來治療。

【肉輪病】 是由於脾胃過度勞累、飲食不節制、吃了過多熱性食物和油膩食物所引起的,會導致上下眼皮乾澀、眼瞼腫脹、胬肉入侵黑眼珠,眼皮外側長出小硬塊,這叫做輪針。睫毛倒插、捲曲,這些都屬於脾臟的問題,應該要瀉肝火、清脾熱來治療。

【水輪病】 是由於腎經虛弱、縱慾過度、相火旺盛所引起的,會導致眼睛發青發暗、頭痛、流冷淚,看東西像隔著煙霧一樣,看太陽像在水裡。如果長期不治療,會導致青盲內障,應該要補益腎氣、補養肝氣來治療。

2. 八廓病證

【關泉廓】屬小腸經,病主瘀肉侵睛。

【水穀廓】屬脾經,病主額頭常痛,眵淚多黑花。

【會陰廓】屬腎經,病主昏暗,淚生睛痛。

【胞陽廓】屬命門,病主瞼肉赤腫,睛痛多瘀血。

【清淨廓】屬膽經,病主兩眥癢痛淚出。

【傳道廓】屬大腸經,病主昏朦多淚。

【津液廓】屬膀胱經,病主血系侵睛,胬肉生瞼。

【養化廓】屬肝經,主赤筋拳毛倒睫。

白話文:

【關泉廓】屬於小腸經,這個部位的病症主要表現為瘀血積聚在眼球內,導致眼睛出現問題。

【水穀廓】屬於脾經,這個部位的病症主要表現為額頭經常疼痛,眼屎多,而且眼淚帶有黑色的絮狀物。

【會陰廓】屬於腎經,這個部位的病症主要表現為視力模糊、昏暗,容易流淚且眼睛疼痛。

【胞陽廓】屬於命門,這個部位的病症主要表現為眼瞼肌肉紅腫,眼睛疼痛且多有瘀血。

【清淨廓】屬於膽經,這個部位的病症主要表現為眼角兩側(內外眼角)搔癢疼痛,容易流淚。

【傳道廓】屬於大腸經,這個部位的病症主要表現為視力模糊不清,容易流淚。

【津液廓】屬於膀胱經,這個部位的病症主要表現為眼睛的血管擴張,甚至侵入眼球,以及眼瞼長出贅肉(胬肉)。

【養化廓】屬於肝經,這個部位的病症主要表現為眼睛出現紅色的血絲,睫毛蜷曲倒生,摩擦眼球。

3. 八廓辨

經云:眼屬五臟六腑,百脈之精而具明。故五輪之說有所本也,八廓之說無義可據,《綱目》所以刪之。甫考八廓乃後世龍木禪師論,五行八卦配合之意,於義不切。奈何傳誤既久,俗習一辭,遽爾釐刪,似為脫簡。夫何世謂眼科,開口五輪八廓,若遺言者,即謂弗工。姑存而辨之,以俟漸杜。

白話文:

古書上說:眼睛是五臟六腑的精華匯聚之處,具備了明亮視物的功能。所以五輪的說法是有所根據的。而八廓的說法則沒有明確的意義可以依循,《本草綱目》因此將其刪除。我仔細考證,八廓其實是後世龍木禪師提出的理論,是將五行八卦的意涵與眼睛的部位做配對,但實際上並不恰當。無奈這個錯誤的說法流傳已久,民間也習慣用這個詞彙,如果貿然將它刪除,好像有所遺漏。但現在世人談論眼科,開口就是五輪八廓,好像這是必須遵守的遺言一般,如果不用就會被認為不專業。所以暫且保留並加以辨析,希望日後能逐漸消除這個錯誤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