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1)
卷之九 (1)
1. 卷之五十九
2. 腳氣門
3. 病機敘論
至真要大論曰:太陰之勝,大氣內菀,流散於外,足脛胕腫。
通評虛實論曰:谷入多而氣少,濕居下也。
又云:清濕襲虛,病起於下。又云:濕淫於內,以苦發之。又云:當風取涼,醉以入房,能成此疾。
異法方宜論曰: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其俗飲潼酪而肉食。凡飲潼酪者,以飲多、速飲為能。
又曰:因而大飲則氣逆。又曰:飲食入於陰,行氣為陽,乃返陰道,是為逆也。
白話文:
《至真要大論》說:太陰(脾)的功能太過強盛,導致體內氣機鬱積,無法順暢運行,於是向上流散於外,造成腳踝和小腿腫脹。
《通評虛實論》說:吃進去的食物多,但是氣的生成卻不足,這是因為濕邪積聚在下半身的緣故。
又說:清冷的濕邪侵襲身體虛弱的地方,病痛往往從下半身開始。又說:濕邪在體內過盛,可以用苦味的藥來發散它。又說:在風中受涼,又喝醉後馬上行房事,也容易導致這種疾病。
《異法方宜論》說:北方地區地勢高而多山,風寒凜冽,當地人習慣飲用乳製品和吃肉。凡是飲用乳製品的人,都以能喝得多、喝得快為能事。
又說:因為這樣大量飲用,會導致氣機逆亂。又說:飲食進入體內屬於陰,氣的運行屬於陽,如果飲食沒有好好消化,反而逆行往陰經,這就是氣機逆亂的現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