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1)

1. 溫散諸劑

(東垣)草豆蔻湯,治臍腹虛寒疼痛。

澤瀉(一錢),木香(三分),神麯(四分),半夏(制),枳實(麩炒),草豆蔻,黃耆,益智仁,甘草(炙。各五分),青皮,陳皮(各六分),川歸,茯苓(各七分)

上咀,水煎服。

(仲景),桂枝加芍藥湯,治腹滿時痛,脈弱。理中湯治霍亂頭痛,身寒腹痛。小建中湯治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真武湯治腹痛下利、四肢沉重。四逆湯治傷寒下利腹痛,四肢逆冷。霹靂散治腹痛脈欲絕。當歸四逆湯治傷寒小腹急痛。(以上方並見傷寒門。)

桃花湯,治腹痛、下利膿血、小便不利。

赤石脂(一兩,咀),乾薑(一錢),粳米(一合)

水煎食前服。

(東垣)厚朴溫中湯,治胃虛腹滿疼痛。

厚朴(薑製),陳皮(各一錢),茯苓,草豆蔻,木香,甘草(各五分),乾薑(三分半)

上咀,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時熱服。

益胃散,治因服寒藥過多,致腹痛不止。

人參,厚朴,甘草,白豆蔻,薑黃,乾薑,砂仁,澤瀉(各二分),益智(六分),陳皮(七分),黃耆(七分)

上咀,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熱服。

酒煮當歸丸,治小腹寒痛,及婦人白帶㿗疝、大寒等證。

茴香(半兩),黑附子(炮),良薑(各七錢),當歸(一兩)

上咀,好無灰酒一升半煮,酒盡焙乾,入後項藥:

甘草(炙),苦楝(生用),丁香(各半兩),木香,升麻(各一錢),柴胡(二錢),炒黃鹽,全蠍(各三錢),玄胡索(四錢)

上與前四味同為細末,酒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醋湯下。忌油膩冷物酒面。

白話文:

溫散諸劑

(李東垣的)草豆蔻湯,治療肚臍周圍及腹部因虛寒引起的疼痛。

包含:澤瀉(3.75克),木香(1.125克),神麯(1.5克),半夏(製過的),枳實(用麩皮炒過的),草豆蔻,黃耆,益智仁,甘草(炙烤過的,以上各1.875克),青皮,陳皮(以上各2.25克),川芎,茯苓(以上各2.62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水煎煮後服用。

(張仲景的)桂枝加芍藥湯,治療腹部脹滿時而疼痛,脈象虛弱的情況。理中湯治療霍亂引起的頭痛,身體寒冷,腹部疼痛。小建中湯治療傷寒導致的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迫疼痛。真武湯治療腹痛、腹瀉、四肢沉重。四逆湯治療傷寒引起的腹瀉腹痛,四肢冰冷。霹靂散治療腹痛,脈搏幾乎摸不到的情況。當歸四逆湯治療傷寒引起的小腹急迫疼痛。(以上這些方劑都可以在《傷寒論》中找到。)

桃花湯,治療腹痛、腹瀉膿血、小便不通暢的情況。

包含:赤石脂(37.5克,搗碎),乾薑(3.75克),粳米(約75克)。

用水煎煮後在飯前服用。

(李東垣的)厚朴溫中湯,治療胃虛引起的腹部脹滿疼痛。

包含:厚朴(用薑汁炮製過的),陳皮(以上各3.75克),茯苓,草豆蔻,木香,甘草(以上各1.875克),乾薑(1.312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加入約一杯半的水,和五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益胃散,治療因服用過多寒涼藥物,導致腹痛不止的情況。

包含:人參,厚朴,甘草,白豆蔻,薑黃,乾薑,砂仁,澤瀉(以上各0.75克),益智仁(2.25克),陳皮(2.625克),黃耆(2.62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加入約一杯半的水,和五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八分,溫熱服用。

酒煮當歸丸,治療小腹寒冷疼痛,以及婦女白帶、疝氣、嚴重寒冷等症狀。

包含:茴香(18.75克),黑附子(炮製過的),良薑(以上各26.25克),當歸(37.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一升半優質無灰的酒煮,待酒煮乾後焙乾,加入後面的藥材:

甘草(炙烤過的),苦楝(生用),丁香(以上各18.75克),木香,升麻(以上各3.75克),柴胡(7.5克),炒過的黃鹽,全蠍(以上各11.25克),玄胡索(15克)。

將以上藥材與前四味一同研磨成細末,用酒和糊狀物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七十粒,空腹時用淡醋水送服。忌食油膩、寒冷食物和酒類、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