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七 (1)
卷之五十七 (1)
1. 傷寒腹痛治以三陰
《此事難知》云:傷寒中脘痛,太陰也,理中湯、黃耆建中湯之類。臍腹痛者,少陰也,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之類。小腹痛者,厥陰也,重則正陽散、回陽丹;輕則當歸四逆湯之類。若腹痛雜病,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丸之類。夏月腹痛,肌熱惡寒、脈洪數,屬手太陰、足陽明,黃芩芍藥湯主之。四時腹痛,芍藥甘草湯主之。
白話文:
《此事難知》這本書說:傷寒引起的胃脘(約在肚臍上方)疼痛,屬於太陰病,可以用理中湯、黃耆建中湯之類的方劑治療。肚臍周圍或腹部疼痛,屬於少陰病,可以用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之類的方劑治療。小腹疼痛,屬於厥陰病,如果病情嚴重,可以用正陽散、回陽丹;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當歸四逆湯之類的方劑治療。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雜症,可以用四物苦楝湯、酒煮當歸丸之類的方劑治療。夏天發生的腹痛,如果同時有肌肉發熱、怕冷、脈象洪大且快速,屬於手太陰、足陽明病,可以用黃芩芍藥湯來治療。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的腹痛,可以用芍藥甘草湯來治療。
2. 治腹痛以溫散為主
丹溪曰:腹痛脈弦者多屬食積,宜溫散之,如煨乾薑、炒蒼朮、川芎、白芷、茱萸、香附之類是也,不可峻用利藥攻下之。蓋食得寒則凝,熱則化,更兼行氣快氣藥助之,無不愈者。凡痛必用溫散,以其鬱結不行、阻氣不運故也。脈滑者是痰,痰因氣滯,宜導痰解鬱,二陳湯加臺芎、蒼朮、香附之類是也。
白話文:
朱丹溪說:腹痛如果把脈是弦脈,多半是食物積滯造成的,應該用溫熱散寒的藥來治療,像是煨過的乾薑、炒過的蒼朮、川芎、白芷、吳茱萸、香附之類的藥材,不可以用強烈的瀉藥來攻下。因為食物遇到寒冷就會凝結,遇到熱就會化開,再加上能幫助氣運行、使氣順暢的藥來輔助,沒有不會好的。凡是腹痛都必須用溫散的方法,因為腹痛是氣鬱結不行、阻礙氣機運轉的緣故。把脈是滑脈的話,表示有痰,痰是因氣滯引起的,應該用化痰、解鬱的藥來治療,像是二陳湯再加上台芎、蒼朮、香附之類的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