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 (1)
卷之五十 (1)
1. 恐分臟腑有四
經曰:腎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又曰:精氣並於腎則恐。(此屬腎也。)又曰:肝藏血,血不足則恐。蓋肝膽實則怒而勇敢,肝膽虛則善恐而不敢也。子和曰:膽者敢也,驚怕甚則膽傷矣。(此恐之屬肝膽也。)又曰:胃為恐。又曰:心怵惕思慮則傷脾,脾傷則恐懼自失也。(此恐之屬心脾胃也。)
白話文:
《內經》說:「腎在情志上對應的是恐懼,恐懼會傷害腎,而思慮可以克服恐懼。」又說:「精氣匯聚在腎的時候,人就會感到恐懼。(這屬於腎臟的影響)」又說:「肝臟儲藏血液,血液不足的時候,人就會感到恐懼。一般來說,肝膽的功能強盛,人就會憤怒而勇敢;肝膽的功能虛弱,人就會容易感到恐懼而不敢為。」朱丹溪說:「膽的特性是果敢,如果受到驚嚇和害怕過度,就會傷害膽。(這類恐懼屬於肝膽的影響)」又說:「胃也會引起恐懼。」又說:「心神不安、思慮過多就會傷害脾,脾受到傷害,人就會感到恐懼而失魂落魄。(這類恐懼屬於心、脾、胃的影響)」
2. 恐屬肝木之虛
運氣云: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紀,其病搖動,主恐是也。
白話文:
運氣學說提到,木氣不足的情況稱為「委和」,在委和的時節,人容易出現身體搖動不穩的狀況,而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恐懼不安。
3. 恐與驚不同
子和曰:,驚者為自不知故也,恐者為自知也。蓋驚者聞響則驚,恐者自知如人將捕之狀,及不能獨自坐臥,須得同伴,方不恐懼。或夜必用燈燭,苦無燈燭則恐者是也。
白話文:
驚和恐是不一樣的。驚是因為自己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所以害怕,恐是因為自己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而害怕。簡單來說,驚是聽到聲響就嚇到,恐是自己感覺像有人要抓自己一樣,或是沒辦法自己坐或躺,一定要有同伴才不會害怕。有些人晚上一定要點燈,如果沒燈就會感到害怕,這就是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