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八 (7)

1. 兼補氣血陰陽諸劑

(《和劑》)平補鎮心丹,治心血不足,時或怔忡,夜多異夢,如墮層涯。常服安心腎,益榮衛。

白茯苓,茯神,麥門冬(去心),五味子(各一兩二錢半),車前子,遠志(制),天門冬(去心),山藥(薑汁炒),熟地黃(酒浸。各一兩半)酸棗仁(炒,三錢),人參,龍齒(各二兩半),硃砂(兩半,另研極細,為衣)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早晚米飲或溫酒下。

(《撥萃》)八物定志丸,補心神,安魂魄,去熱除痰。

人參(兩半),石菖蒲,遠志,茯神(去木。各一兩),硃砂(一錢),麥門冬,白朮(各半兩),牛黃(二錢,另研)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養心丹,治心虛手振。

生地黃,遠志,當歸,甘草(炙。各一兩五錢),柏子仁,酸棗仁,川芎人參(各一兩),茯神(去木,七錢),半夏曲,南星(制),硃砂(各五錢,另研為衣),麝香(一錢,另研),石菖蒲,琥珀(三錢),金箔(三十片)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津咽有痰,薑湯下。

(《經驗》)養榮丸,治男婦氣血兩虛,精神短少,脾胃不足,形體羸瘦。

白朮(土炒),黃耆,芍藥,遠志,當歸(酒洗),山藥,熟地黃(各一兩),陳皮(八錢),人參(一兩),白茯苓(二兩),山茱萸,生地黃(各半兩)

上為細末,用鴨一隻取血,入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鹽湯送下,冬月酒下。

咳嗽者,加麥門冬、紫菀、貝母、款冬花(各一兩)。熱加黃柏、知母(各一兩)。遺精帶濁加牡蠣(一兩)、龍骨(半兩)。吐血血腥加牡丹皮、赤芍藥(各一兩)。

(秘傳)大補天丸,治男婦虛損勞傷,形體羸乏,腰背疼痛,遺精帶濁。

黃柏(蜜炒褐色),知母(乳汁炒),龜板(酥炙。各三兩),懷熟地黃(五兩),牛膝(酒洗),麥門冬(去心),肉蓯蓉(酒洗),虎脛骨(酥炙),山藥(炒),茯神,黃耆(蜜炙。

各兩半),杜仲(制),甘枸杞子,何首烏(制),人參(各二兩),當歸(酒洗),天門冬,五味子(各一兩),懷生,地黃(酒洗,用砂鍋煮爛,搗,一兩),白芍藥(酒炒,二兩,冬月只用一兩),冬加乾薑(半兩,炒黑),紫河車(一具,取初胎者,米泔洗淨,於小砂罐內,水一碗,煮沸,淨冷取起,放竹籃中,四圍紙糊密,烘乾為末,入群藥和勻。)

上為細末,煉蜜入豬脊髓三條和搗勻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淡鹽湯送下,冬月酒下。

(《千金》)延壽丹,治諸虛百損怯弱,病後虛損,元氣不復。凡人中年之後當服,可以卻痰延年。

白話文:

平補鎮心丹,治療心血不足,時常感到心悸,晚上多夢,夢中好像從高處墜落。經常服用可以安定心神,滋養身體。

藥材包含:白茯苓、茯神、麥門冬(去心)、五味子(各一兩二錢半)、車前子、遠志(製過)、天門冬(去心)、山藥(用薑汁炒過)、熟地黃(用酒浸泡過。各一兩半)、酸棗仁(炒過,三錢)、人參、龍齒(各二兩半)、硃砂(二兩半,另外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來做藥丸的外衣)。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早晚用米湯或溫酒送服。

八物定志丸,可以補養心神,安定魂魄,去除體內的熱和痰。

藥材包含:人參(二兩半)、石菖蒲、遠志、茯神(去掉木質部分。各一兩)、硃砂(一錢)、麥門冬、白朮(各半兩)、牛黃(二錢,另外研磨)。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用硃砂做外衣。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米湯送服。

養心丹,治療因心虛導致的手抖。

藥材包含:生地黃、遠志、當歸、甘草(炙過。各一兩五錢)、柏子仁、酸棗仁、川芎、人參(各一兩)、茯神(去掉木質部分,七錢)、半夏曲、南星(製過)、硃砂(各五錢,另外研磨成外衣)、麝香(一錢,另外研磨)、石菖蒲、琥珀(三錢)、金箔(三十片)。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湯汁浸濕後,用蒸熟的麵餅做成藥丸,像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吞服時若有痰,可用薑湯送服。

養榮丸,治療男女因氣血兩虛,精神不振,脾胃虛弱,身體消瘦。

藥材包含:白朮(用土炒過)、黃耆、芍藥、遠志、當歸(用酒洗過)、山藥、熟地黃(各一兩)、陳皮(八錢)、人參(一兩)、白茯苓(二兩)、山茱萸、生地黃(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鴨血和煉過的蜂蜜調和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八十丸,用鹽水送服,冬天則用酒送服。

若有咳嗽,可加入麥門冬、紫菀、貝母、款冬花(各一兩)。若有發熱,可加入黃柏、知母(各一兩)。若有遺精或白帶,可加入牡蠣(一兩)、龍骨(半兩)。若有吐血或血腥,可加入牡丹皮、赤芍藥(各一兩)。

大補天丸(秘方),治療男女因虛損勞傷,身體虛弱,腰背疼痛,遺精白帶。

藥材包含:黃柏(用蜂蜜炒至褐色)、知母(用乳汁炒過)、龜板(用酥油炙過。各三兩)、懷熟地黃(五兩)、牛膝(用酒洗過)、麥門冬(去心)、肉蓯蓉(用酒洗過)、虎脛骨(用酥油炙過)、山藥(炒過)、茯神、黃耆(用蜂蜜炙過。各兩半)、杜仲(製過)、枸杞子、何首烏(製過)、人參(各二兩)、當歸(用酒洗過)、天門冬、五味子(各一兩)、懷生地黃(用酒洗過,用砂鍋煮爛,搗成泥,一兩)、白芍藥(用酒炒過,二兩,冬天只用一兩)、冬天可加入乾薑(半兩,炒黑)、紫河車(取初生胎兒的胎盤,用米泔水洗淨,放在小砂罐中,加一碗水煮沸,冷卻後取出,放在竹籃中,用紙糊密四周,烘乾後磨成粉末,加入其他藥材中調勻)。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和,加入三條豬脊髓搗勻做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八十丸,空腹用淡鹽水送服,冬天則用酒送服。

延壽丹,治療各種虛弱病症,病後虛損,元氣不足。一般人中年後都應服用,可以化痰,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