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六 (15)
卷之四十六 (15)
1. 六代屍蟲形狀治法
三汁丸,灸後亦宜服此。
生地黃汁,青蒿汁,薄荷葉汁,童便,好酒(各二升,同煎成膏,入後項藥),柴胡,鱉甲(醋炙黃),秦艽(各一兩),硃砂,麝香(各半兩,研)
上為細末,調前膏內,搗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或十丸。不拘時,溫酒送下,忌生冷毒物。
(《醫林》)五蒸湯,治骨蒸癆熱。
甘草(炙,七錢半),茯苓(二錢二分半),人參(一錢半),竹葉(一錢半),生地黃,葛根(各二錢二分半),知母,黃芩(各一錢半),石膏(三錢七分半)
上咀,每服八錢,水二鍾,白梗米錢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以小麥煮湯煎藥亦可。忌海藻、菘菜、蕪荑。
凡二十二蒸證狀治法本方中加藥開例於後。
肺蒸:喘嗽咯血,喉干聲嘎,鼻塞,加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桔梗、紫蘇、烏梅。
皮蒸:肌膚鱗起,毛折發焦,加石膏、桑白皮。
氣蒸:喘促鼻乾,遍身氣熱,不自安息,加人參、黃芩、梔子。
大腸蒸:右鼻乾疼,大腸隱痛加大黃、芒硝。
心蒸:少氣煩悶,舌乾口苦,或舌生瘡,加黃連、生地、當歸、赤芍。
脈蒸:心煩體熱,脈緩急不調,加生地、當歸。
血蒸:毛髮焦枯,有時鼻衄,或尿血,加生地、當歸(各酒洗)、童便。
小腸蒸:下唇焦,加赤茯苓、木通、生地黃。
脾蒸:唇焦折,或生口瘡,加芍藥、木瓜、苦參。
肉蒸:別人覺熱,自覺冷,食無味而嘔,或煩躁不安,加芍藥。
胃蒸:鼻口乾燥,肚腹膨脹,自汗,睡臥不安,舌生瘡,加石膏、梗米、大黃、芒硝、乾薑。
膽蒸:眼目失光,睛黃口苦耳聾,脅下堅硬而痛,加柴胡、枯蔞。
三焦蒸:乍寒乍熱,中脘膻中時覺煩悶,加石膏、竹葉。
肝蒸:或時眼前昏暗,或眩暈,躁怒無時,加川芎、當歸(酒洗)、前胡。
筋蒸:眼昏脅痛,爪甲焦枯,加川芎、當歸。
腎蒸:耳輪焦枯,腰腳痠疼,情意不定,泄精白濁,加生地黃、石膏、知母、寒水石。
腦蒸:頭眩熱悶,眼眵,口吐熱涎,加生地黃、防風、羌活。
髓蒸:髓沸,骨中熱,肩背痛,骨痠疼,倦行,加天門冬、生地黃、當歸。
骨蒸:版齒黑燥,大杼痠疼,倦行腰痛,足逆冷,疳蟲食藏,加鱉甲(炙黃),地骨皮、當歸、(酒洗),牡丹皮、生地黃。
玉房蒸:男子遺溺失精,婦人經閉白淫,加知母、黃柏、當歸、芍藥。
脬蒸:小便赤黃,加澤瀉、茯苓、生地黃、沉香、滑石。
膀胱蒸:右耳焦,小便凝濁如膏,加澤瀉、茯苓、滑石。
凡此諸蒸,亦有熱病後食肉油膩,飲酒房勞,犯之而復作。久蒸不除,變成疳疾,即死矣。亦有瘧久不愈,以致咳嗽,調治失宜漸成骨蒸癆瘵之證者多。當推標本而治之。
白話文:
三汁丸,在針灸後也適合服用此藥。
用生地黃汁、青蒿汁、薄荷葉汁、童子小便、好酒(各兩升),一起熬煮成膏狀,再加入下列藥材:柴胡、醋炙黃的鱉甲、秦艽(各一兩)、硃砂、麝香(各半兩,研磨成粉)。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加入之前的藥膏中,搗成丸狀,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五丸或十丸,不拘時間,用溫酒送服。忌吃生冷和有毒的食物。
五蒸湯,用來治療骨蒸勞熱。
炙甘草(七錢半)、茯苓(二錢二分半)、人參(一錢半)、竹葉(一錢半)、生地黃、葛根(各二錢二分半)、知母、黃芩(各一錢半)、石膏(三錢七分半)。
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用八錢,加水兩碗,白梗米半錢,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溫服。也可以用小麥煮湯來煎藥。忌吃海藻、菘菜、蕪荑。
凡是二十二種蒸病,其治療方法,本方可以依照下面的例子加藥:
肺蒸:出現氣喘咳嗽、咳血、喉嚨乾燥聲音沙啞、鼻塞等症狀,可加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桔梗、紫蘇、烏梅。
皮蒸:皮膚出現鱗片狀,毛髮斷裂焦黃,可加石膏、桑白皮。
氣蒸:氣喘急促、鼻乾燥、全身發熱、無法安穩休息,可加人參、黃芩、梔子。
大腸蒸:右邊鼻孔乾燥疼痛、大腸隱隱作痛,可加大黃、芒硝。
心蒸:出現氣短、煩悶、舌頭乾燥口苦,或舌頭生瘡,可加黃連、生地、當歸、赤芍。
脈蒸:心煩體熱、脈搏忽快忽慢不規律,可加生地、當歸。
血蒸:毛髮焦枯、有時流鼻血、或尿血,可加生地、當歸(用酒洗過)、童子小便。
小腸蒸:下嘴唇焦黃,可加赤茯苓、木通、生地黃。
脾蒸:嘴唇焦裂,或口生瘡,可加芍藥、木瓜、苦參。
肉蒸:別人覺得熱,自己卻感到冷,食慾不振而嘔吐,或煩躁不安,可加芍藥。
胃蒸:鼻口乾燥、肚子脹氣、自汗、睡臥不安、舌頭生瘡,可加石膏、梗米、大黃、芒硝、乾薑。
膽蒸:眼睛失明、眼黃口苦耳聾、脅下堅硬疼痛,可加柴胡、栝樓。
三焦蒸:忽冷忽熱、中脘(胸腹之間)和膻中(胸部)時感煩悶,可加石膏、竹葉。
肝蒸:有時眼前昏暗、或眩暈、無緣無故地煩躁易怒,可加川芎、當歸(用酒洗過)、前胡。
筋蒸:眼睛昏花、脅肋疼痛、指甲焦黃枯槁,可加川芎、當歸。
腎蒸:耳輪焦枯、腰腿痠痛、情緒不定、遺精白濁,可加生地黃、石膏、知母、寒水石。
腦蒸:頭暈發熱、眼睛分泌物多、口吐熱涎,可加生地黃、防風、羌活。
髓蒸:骨髓發熱、骨頭裡發熱、肩背疼痛、骨頭痠痛、疲倦無力,可加天門冬、生地黃、當歸。
骨蒸:牙齒發黑乾燥、大椎穴痠痛、疲倦無力腰痛、腳冰冷、疳蟲侵蝕體內,可加炙黃的鱉甲、地骨皮、當歸(用酒洗過)、牡丹皮、生地黃。
玉房蒸:男子遺精尿失禁、女子月經閉止或白帶過多,可加知母、黃柏、當歸、芍藥。
脬蒸:小便赤黃,可加澤瀉、茯苓、生地黃、沉香、滑石。
膀胱蒸:右耳焦黃,小便混濁如膏,可加澤瀉、茯苓、滑石。
凡是這些蒸病,也可能是因為熱病後食用肥膩肉類、飲酒、性生活不節制而復發。如果久病不癒,會變成疳疾,就會死亡。也有因為久病瘧疾不癒,導致咳嗽,治療不當而漸漸變成骨蒸勞瘵的案例。應該根據病情的本質和症狀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