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六 (1)

1. 癆瘵敘論

《內經》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又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又云:陰虛生內熱。

《小學》曰:癆瘵陰虛。

《巢氏病源》曰:夫虛勞者,五勞、七傷、六極是也。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又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又云:陰虛生內熱。

《小學》曰:癆瘵陰虛。

《巢氏病源》曰:夫虛勞者,五勞、七傷、六極是也。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瘦勞。又有肺勞者,短氣而面浮,鼻不聞香臭。肝勞者,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心勞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難,或時鴨溏,口內生瘡。脾勞者,舌本苦直,不得嚥唾。

腎勞者,背難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黃而有餘溺,莖內痛,陰囊濕生瘡,小腹滿急。

六極者,一曰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邪氣多,正氣少,不欲言。二曰血極,令人無顏色,眉發落墜,忽忽喜忘。三曰筋極,令人數轉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極,令人酸削齒苦痛,手足煩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動。五曰肌極,令人羸瘦無潤澤,飲食不生肌肉。六曰精極,令人少氣,嗡嗡然內虛,五臟氣不足,發毛落,悲傷喜忘。

七傷者,一曰陰寒,二曰陰痿,三曰裡急,四曰精連連,五曰精少,陰下濕,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數,臨事不舉。又云七傷,一曰大飽傷脾,脾傷善噫,欲臥面黃。二曰大怒逆氣傷肝,肝傷少氣,目喑。三曰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腎傷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飲傷肺,肺傷少氣,咳嗽鼻鳴。

五曰憂愁思慮傷心,心傷苦驚,喜忘三怒。六曰風雨寒暑傷形,形傷髮膚枯夭。七曰大恐懼不節傷志,志傷,恍惚不樂。

愚謂五勞者,心肝脾肺腎也。勞於心者,則神耗而血衰,驚悸之疾亦因之而作矣。勞於肝者,則怒多而火盛,淚外泄而目昏,或脅刺痛,筋憊不能久立遠行。勞於肺者,因過憂而耗氣,則燥勝而液枯,乾咳聲啞,二便秘澀,皆由此而作也。勞於脾者,勞倦傷脾,發熱惡寒,嘔吐不食,四肢無力,好臥惓言,漸而致於腎憊。

陰虛則成怯證。勞於腎者,色欲過度,淋濁遺精,陰不上升,陽不下降。腎水既不升榮心,心肺無所蔭,咳嗽吐紅咯血之證作也。

今世之所謂勞者,皆無出於此。六極者,風寒暑濕燥火,靡不冒觸,極甚而即病之,重而不可救者有矣。或有醫之愈,而終為淫氣所傷,一元氣有損,莫之能完復也,致為終身之損者蓋多矣。

七傷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傷是也。惟過於思者,寢成癆瘵。今之癆瘵而多起於脾腎之勞,憂思之過者也。先哲所謂五勞、六極、七傷,蓋因證而言也。

白話文:

《內經》說:如果過度勞累,身體的精氣就會衰弱減少,脾胃的消化功能也會變差,導致上焦(心肺)的氣機運行不暢,下焦(腸胃)的氣機也阻塞不通,胃部會產生熱氣,這些熱氣會往上熏蒸胸腔,所以身體內部就會產生熱。又說:陰氣,安靜的時候可以儲藏精神,如果躁動不安就會消散殆盡。還有說:陰液不足就會產生內熱。

《小學》說:勞瘵(肺結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是因為陰液虛損引起的。

《巢氏病源》說:所謂虛勞,就是指五勞、七傷和六極。五勞指的是:一、過度思考傷神;二、過度思慮傷神;三、用心過度傷神;四、過度憂愁傷神;五、過度消瘦傷神。又說:陰氣,安靜的時候可以儲藏精神,如果躁動不安就會消散殆盡。還有說:陰液不足就會產生內熱。

《小學》說:勞瘵是因為陰液虛損引起的。

《巢氏病源》說:所謂虛勞,就是指五勞、七傷和六極。五勞指的是:一、過度思考傷神;二、過度思慮傷神;三、用心過度傷神;四、過度憂愁傷神;五、過度消瘦傷神。另外,肺勞會導致呼吸短促、臉色浮腫、鼻子聞不到氣味。肝勞會導致臉色乾黑、口苦、精神不集中、容易恐懼、不敢獨自睡覺、視力模糊。心勞會導致健忘、大便困難或腹瀉、口腔潰瘍。脾勞會導致舌根僵硬、吞嚥困難。

腎勞會導致背部難以彎曲或後仰、小便不暢、顏色偏紅黃且有餘瀝、陰莖內部疼痛、陰囊濕疹、小腹脹滿。

六極指的是:一、氣極,會導致體內虛弱,五臟功能不足,容易受邪氣侵擾,正氣虛弱,不喜歡說話。二、血極,會導致臉色蒼白,眉毛和頭髮脫落,健忘。三、筋極,會導致頻繁抽筋,手指和腳趾疼痛,身體疲倦無法久站。四、骨極,會導致骨頭酸痛、牙齒疼痛、手腳煩躁疼痛,無法站立,不喜歡活動。五、肌極,會導致身體消瘦,皮膚乾燥沒有光澤,吃東西無法長肌肉。六、精極,會導致氣短、身體內部嗡嗡作響、五臟氣不足、頭髮脫落、悲傷健忘。

七傷指的是:一、感受陰寒之氣;二、陰莖萎縮;三、腹部急痛;四、頻繁遺精;五、精液減少、陰部潮濕;六、精液清稀;七、小便次數頻繁且疼痛、性功能障礙。還有說七傷指的是:一、吃太飽會損傷脾胃,脾胃受損會經常打嗝,想躺下休息,臉色發黃。二、過度憤怒會導致氣逆,損傷肝臟,肝臟受損會氣短,眼睛看不清楚。三、用力舉重或久坐潮濕的地方會損傷腎臟,腎臟受損會精液減少,腰背疼痛,四肢冰冷。四、身體受寒,飲用冷飲會損傷肺臟,肺臟受損會氣短、咳嗽、鼻鳴。

五、憂愁思慮會損傷心臟,心臟受損會容易驚恐、健忘、情緒不穩定。六、風寒暑濕會損傷形體,形體受損會導致皮膚和頭髮枯槁早衰。七、過度恐懼會損傷意志,意志受損會精神恍惚、不快樂。

我認為五勞指的是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勞損。心勞會導致精神耗損、血液衰少,容易產生驚悸的疾病。肝勞會導致容易發怒、體內火氣旺盛、眼淚外流、視力模糊,或脅肋部刺痛、筋骨疲憊無法久站和遠行。肺勞是因為過度憂慮而耗傷氣,導致乾燥勝過滋潤,出現乾咳、聲音嘶啞、大小便秘結等症狀。脾勞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脾,出現發熱怕冷、嘔吐不想吃東西、四肢無力、喜歡躺著和說話有氣無力,漸漸會導致腎臟衰竭。

陰液虛損會形成膽怯的症狀。腎勞是因為縱慾過度,導致小便混濁、遺精,陰氣無法上升、陽氣無法下降。腎水無法上達滋養心臟,心肺失去陰液的滋養,就會產生咳嗽、吐血、咯血等症狀。

現在人們所說的勞損,都逃不出以上這些原因。六極指的是人們常常接觸風寒暑濕燥火等外邪,如果過度就會導致疾病,嚴重的話就會無法救治。有些人即使醫治好了,但最終還是會因為縱慾過度而受到損傷,一旦元氣受損,就很難恢復,導致終身的損害。

七傷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過度損傷。只有過度思慮,才會逐漸形成勞瘵。現在的勞瘵大多是起因於脾腎的勞損和過度憂思。古人所說的五勞、六極、七傷,都是從病症來分析的。

《袖珍方》說:勞瘵的病症不止一種,剛開始的時候,都是因為身體虛弱、勞累損傷心腎而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因為感受風寒暑濕等外邪,先患上瘧疾,導致咳嗽,寒邪進入體內,沒有及時治療,又不好好保養,縱慾過度,飲食不節制,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勞瘵的症狀。

勞瘵的症狀,會導致肌肉消瘦、皮膚毛髮乾燥枯槁、時冷時熱、盜汗、遺精白濁、腹部出現腫塊、後腦兩側出現小結核(有的分散,有的聚集)、咳嗽有痰、或吐膿血,而且會進一步轉變成二十四種、三十六種、甚至九十九種不同的疾病。還有所謂的五屍,分別是蜚屍、遁屍、寒屍、喪屍、注屍。雖然名稱和症狀不同,病程的轉變也不同,但其實都是損傷了五臟。

所以,如果病邪傳到肝臟,會導致臉色蒼白、眼睛乾枯、口苦、自汗、心煩驚恐。如果傳到心臟,會導致臉色發黑、鼻子乾燥、口腔潰瘍、健忘、大便時而便秘時而腹瀉。如果傳到脾臟,會導致臉色發青、嘴唇發黃、舌頭僵硬、喉嚨哽塞、吐口水、身體消瘦、食之無味。如果傳到肺臟,會導致臉色發紅、鼻子發白、痰中帶血、喘咳、毛髮枯槁。如果傳到腎臟,會導致臉色發黃、耳朵乾枯、胸悶腹痛、小便混濁、遺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