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十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十四 (2)

1. 治喘通用諸方

(《和劑》)人參定喘湯(方見前。)

(《大旨》)黃芩半夏湯,專治寒包熱,兼治表裡。

半夏,枳殼,黃芩(酒炒),桔梗,紫蘇,麻黃,杏仁,甘草(等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天寒加桂枝。

星半栝蔞丸,治痰喘。

南星,半夏,栝蔞仁,香附子,橘皮,蘿蔔子(炒),杏仁,皂角灰

上為末,神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薑湯下。

(《醫林》)定喘陳皮湯,治痰喘。

陳皮(去白,半斤),明礬(二兩半,銚內飛,同陳皮炒香熟),甘草(炙,一兩),半夏(五兩換水煮過,每個切四片,用明礬泡湯浸露七日七夜,漉去,用姜搗成餅,慢火焙乾用)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薑湯調下,不拘時服。

(《醫林》)桑白皮湯,治肺氣有餘,火炎痰盛作喘。

桑白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山梔,黃芩,黃連(各八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通口服。

(《濟生》)葶藶散,治過食煎爆,飲酒過度傷肺,喘不得臥,及肺壅咽燥不渴,濁唾腥臭。

甜葶藶,桔梗,栝蔞仁,升麻,薏苡仁,桑白皮,葛根(各八分),甘草(四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

(《選要》)玉華散,治咳嗽上喘,調順肺經,清利咽膈,安和神氣。

甜葶藶,桑白皮,半夏,貝母,天門冬,馬兜鈴,杏仁,紫菀,百合(蒸),人參(各一錢),百部,甘草(炙,七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後服。

五味子湯,治喘促脈伏而數者。

五味子(一錢),人參,麥門冬,杏仁,陳皮(去白。各錢半)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無時服。

紫蘇子湯,治憂思過度,邪傷脾肺,心腹膨脹,喘促煩悶腸鳴氣走,漉漉有聲,二便不利,脈虛緊澀。

紫蘇子,半夏,木通,大腹皮(各一錢),木香(三分,磨),陳皮,人參(各八分),草果仁(四粒),枳實,白朮(各七分),甘草(炙,五分),厚朴(七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定肺湯,治上氣喘嗽。

紫菀,橘紅,杏仁,五味子,枳殼,半夏,桑白皮,紫蘇,甘草(炙。各一錢)

上水二盞,姜三片、蘇葉五片,煎八分,食後服。

(《醫林》)杏仁煎,治喘嗽。

杏仁(去皮尖炒),胡桃肉(去皮各等分)

上碾膏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臨臥細嚼,薑湯送下。

一方,以胡桃肉三個,姜三片,臨臥嚼吃,飲湯三四口,再嚼再飲就臥,止嗽無痰。

人參胡桃湯,治喘急不得臥。

人參(錢半),胡桃肉(五個,泡去皮)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溫服。

(《濟生》)二黃丸,治停痰在胃,喘息不通,呼吸欲絕。

白話文:

各種治療喘症的常用方劑

人參定喘湯:(方子內容見之前提過的。)

黃芩半夏湯:專門治療外寒內熱,同時兼治表裡的問題。

組成:半夏、枳殼、黃芩(用酒炒過)、桔梗、紫蘇、麻黃、杏仁、甘草(各等份)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天氣寒冷時可加入桂枝。

星半栝蔞丸:治療痰引起的喘症。

組成:南星、半夏、栝蔞仁、香附子、橘皮、炒過的蘿蔔子、杏仁、皂角灰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神麯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六七十顆,用薑湯送服。

定喘陳皮湯:治療痰引起的喘症。

組成: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半斤)、明礬(二兩半,用銚子加熱使其飛散,再與陳皮一同炒至香熟)、甘草(炙過,一兩)、半夏(五兩,換水煮過,每顆切成四片,用明礬水浸泡七天七夜,撈出,用生薑搗成餅,用慢火烘乾使用)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薑湯調服,不拘時間服用。

桑白皮湯:治療肺氣過盛,火氣上炎,痰多引起的喘症。

組成:桑白皮、半夏、蘇子、杏仁、貝母、山梔、黃芩、黃連(各八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一次服用。

葶藶散:治療因過食油炸食物、飲酒過度而損傷肺部,導致喘息不能平躺,以及肺部壅塞、咽喉乾燥不渴、咳出腥臭痰液等症狀。

組成:甜葶藶、桔梗、栝蔞仁、升麻、薏苡仁、桑白皮、葛根(各八分)、甘草(四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溫服。

玉華散:治療咳嗽喘息,調理肺經,使咽喉清利,安定神氣。

組成:甜葶藶、桑白皮、半夏、貝母、天門冬、馬兜鈴、杏仁、紫菀、百合(蒸過)、人參(各一錢)、百部、甘草(炙過,七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五味子湯:治療喘息急促,脈象微弱但頻數的症狀。

組成:五味子(一錢)、人參、麥門冬、杏仁、陳皮(去白,各一錢半)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紫蘇子湯:治療因過度憂思,導致邪氣侵犯脾肺,引起腹部脹滿,喘息急促,煩悶不安,腸鳴氣走,聲音漉漉,大小便不暢,脈象虛弱、緊澀的症狀。

組成:紫蘇子、半夏、木通、大腹皮(各一錢)、木香(三分,磨成粉)、陳皮、人參(各八分)、草果仁(四顆)、枳實、白朮(各七分)、甘草(炙過,五分)、厚朴(七分)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八分,不拘時間服用。

定肺湯:治療上氣喘嗽。

組成:紫菀、橘紅、杏仁、五味子、枳殼、半夏、桑白皮、紫蘇、甘草(炙過,各一錢)

用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紫蘇葉五片,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杏仁煎:治療喘嗽。

組成:杏仁(去皮尖,炒過)、胡桃肉(去皮,各等份)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膏狀,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如彈珠般大小。每次服用一顆,臨睡前仔細咀嚼,用薑湯送服。

另一種方法:用胡桃肉三個,生薑三片,臨睡前咀嚼吃下,喝三四口湯,再咀嚼再喝湯後就寢,可止咳無痰。

人參胡桃湯:治療喘息急迫,無法平躺的症狀。

組成:人參(一錢半)、胡桃肉(五個,泡水去皮)

用法: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溫服。

二黃丸:治療停留在胃部的痰液,導致喘息不暢,呼吸困難,幾乎要斷氣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