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十三 (1)

1. 醫案

子和治一婦人病嗽,時已十月。戴人處方六味:陳皮、當歸、甘草、白朮、枳殼、桔梗。其夫疑其不類嗽藥。戴人笑曰:君怪無烏梅、罌粟乎?夫冬嗽乃秋之濕也,濕上逆而為嗽。此方皆散氣除濕,解急和經。三服帖然效矣。

一男子年四十,病勞嗽咯血,唾吐黏臭不可聞,秋冬稍緩,春夏則甚,寒熱往來,日晡發作,狀如㾬瘧,寢汗如水。累服麻黃根敗蒲扇而汗自若,又服寧神散、寧肺散而嗽自如。戴人先以獨聖散湧其痰,狀如雞黃汁,隨湧出,昏憒三日不省,時時飲以涼水,精神稍開,飲食加進。又與人參半夏丸、桂苓甘露散,不數服乃愈。

《衍義》有人患氣痰將塞,或教以陳皮生薑焙乾,神麯等分為末,丸梧桐子大,食後臨臥以米飲服五十丸,兼舊患膀胱氣,緣此皆愈。

一婦人患肺熱久嗽,身如炙,肌瘦將成勞。以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黃減半為細末,蜜丸櫻桃大,食後夜臥各噙一丸,未終一劑而愈。

白話文:

醫案一

李子和(指金代醫家李杲,字明之,號東垣老人)治療一位婦女咳嗽,當時已是十月。戴人(指明代醫家戴思恭)開的藥方是六味藥:陳皮、當歸、甘草、白朮、枳殼、桔梗。她的丈夫懷疑這不像治療咳嗽的藥。戴人笑著說:「你奇怪沒有烏梅和罌粟嗎?這種冬天的咳嗽是秋天濕氣造成的,濕氣往上逆行而導致咳嗽。這個藥方都是用來疏散氣機、去除濕氣,緩解急迫症狀、調和經絡的。吃了三帖藥就見效了。」

醫案二

有一個四十歲的男子,得了勞嗽(肺結核)咳血,吐出的痰又黏稠又臭,令人難以忍受,秋冬稍好,春夏則加重,時而發冷時而發熱,傍晚發作,情況像瘧疾一樣,睡覺時汗出如水。多次服用麻黃根、敗蒲扇等止汗藥卻仍然盜汗不止,又服用寧神散、寧肺散等止咳藥也沒效果。戴人先用獨聖散催吐出他的痰,吐出來的痰像雞蛋黃汁一樣,隨後病人昏迷不醒三天,時不時給他喝涼水,精神才稍微好轉,飲食也逐漸增加。然後再給他服用人參半夏丸、桂苓甘露散,沒吃幾次就好了。

醫案三

《衍義》記載,有人氣痰快要堵塞住了,有人教他把陳皮、生薑烘乾,和神麯等份磨成粉末,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後臨睡前用米湯送服五十丸,同時也治好了他原有的膀胱氣病,兩病都因此痊癒。

醫案四

有一位婦女得了肺熱引起的慢性咳嗽,全身發熱像被火烤一樣,肌肉消瘦快要變成勞病(肺結核)。用枇杷葉、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份,大黃減半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櫻桃大小的藥丸,飯後和睡前各含一丸,還沒吃完一劑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