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

《脾胃論》~ 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8)

1. 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當於本經藥中,兼瀉肺之體,及補氣之藥。本部本證脈中兼見沉細,或見善恐欠之證,此腎之脾胃病也,當於本經藥中,加瀉腎水之浮,及瀉陰火伏熾之藥。

經云:病有逆從,治有反正,除四反治法,不須論之。其下云:惟有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其注者,以陽明在上,中見太陰,厥陰在上,中見少陽為說,予獨謂不然,此中,非中外之中也,亦非上中之中也,乃不定之辭,蓋欲人臨病消息,酌中用藥耳,以手足陽明、厥陰者,中氣也,在卯酉之分,天地之門戶也。

春分、秋分,以分陰陽也,中有水火之異者也,況手厥陰為十二經之領袖,主生化之源;足陽明為十二經之海,主經營之氣,諸經皆稟之。言陽明、厥陰與何經相併而為病,酌中以用藥,如權之在衡,在兩,則有在兩之中;在斤,則有在斤之中也。所以言此者,發明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之,不可一途而取之,欲人知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毫釐之失,則災害立生。

假如時在長夏,於長夏之令中立方,謂正當主氣衰而客氣旺之時也,後之處方者,當從此法,加時令藥,名曰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脾胃問題,其中藥物的選擇要考慮到兼顧瀉肺(可能指肺氣不暢)和補氣。如果病人的脈象呈現沉細,或者容易恐懼、打哈欠,這表示是腎臟影響到脾胃功能,所以藥方中還要加入能排除腎臟虛浮水氣,以及瀉除潛藏陰火的藥物。

醫書說,疾病有順有逆,治療有正有反,除了四種反治法之外,這裡暫不討論。書中又說,只有陽明經和厥陰經的病變,不論標本(指病症的根本與表象),而是以中焦(指脾胃所在位置)為準。註解認為,陽明經在上,中焦就看太陰經;厥陰經在上,中焦就看少陽經。但我認為這種解釋不對。「中」不是指身體的中部,也不是指上中下的「中」,而是指「不確定」的意思,是要讓人根據病情變化來斟酌用藥。手足陽明經和厥陰經,代表著中焦的氣機,在卯時(早上5-7點)和酉時(下午5-7點),也就是天地陰陽交替的門戶。

春分和秋分是陰陽的分界點,中間存在水火的差異。何況手厥陰經是十二經絡的領導,主導生命能量的產生;足陽明經是十二經絡的源頭,主導全身的氣血運行,其他經絡都要依賴它。這裡說陽明經和厥陰經是與哪個經絡一起發病,就要斟酌用藥,就像天秤一樣,在兩(重量單位)的標準下,就有兩的標準,在斤的標準下,就有斤的標準。說這些話,是為了說明脾胃的疾病不能用同一種方法來治療,不能只用一種思路來思考,要讓人明白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為脾胃衰弱而產生的,如果治療上稍有差錯,就會馬上產生危害。

如果在長夏(夏季最熱的時期)這個季節開藥方,這個時節是主氣衰弱而客氣旺盛的時候,後人如果要開藥方,應該根據這個原則,加入對應季節的藥物,這個方子就叫做「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2. 肺之脾胃虛論

脾胃之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痛,口苦舌乾,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瀝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胃,名之曰升陽益胃湯。

白話文:

脾胃虛弱的人,會變得疲倦懶散、喜歡躺著,四肢無力無法收放自如。加上時值秋季乾燥的時令,濕熱稍微消退,身體感到沉重,關節疼痛,嘴巴發苦、舌頭乾燥,吃東西沒有味道,大便不順暢,小便次數頻繁,不想吃東西,吃了也消化不良。如果同時出現肺部疾病的症狀,會感到微微發冷、畏寒,心情沮喪不快樂,臉色看起來不好且不協調,這是因為體內陽氣無法舒展的緣故。這種情況應該要提升陽氣、補益脾胃,可以用「升陽益胃湯」來治療。

3. 升陽益胃湯

黃耆(二兩),半夏(湯洗,此一味脈澀者宜用),人參(去蘆),甘草(炙,以上各一兩),防風(以其秋旺,故以辛溫瀉之),白芍藥,羌活,獨活(以上各五錢),橘皮(連瓤,四錢),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澤瀉(不淋勿用),柴胡,白朮(以上各三錢),黃連(二錢)

何故秋旺用人參、白朮、芍藥之類反補肺,為脾胃虛則肺最受病,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

上㕮咀。每服三錢,生薑五片,棗二枚,去核,水一盞,同煎至二盞,去渣,溫服,早飯、午飯之間服之。禁忌如前。其藥漸加至五錢止。服藥後,如小便罷而病加增劇,是不宜利小便,當少去茯苓、澤瀉。

若喜食,初一二日不可飽食,恐胃再傷,以藥力尚少,胃氣不得轉運升發也。須薄滋味之食,或美食,助其藥力,益升浮之氣,而滋其胃氣也,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而助邪氣之降沉也。可以小役形體,使胃與藥得轉運升發,慎勿大勞役,使復傷。若脾胃得安靜尤佳。若胃氣少覺強壯,少食果,以助谷藥之力。經云:五穀為養,五果為助者也。

白話文:

升陽益胃湯

黃耆(二兩),半夏(用湯洗過,這個藥如果脈象是澀的才適合用),人參(去掉蘆頭),甘草(烤過,以上各一兩),防風(因為秋天是它旺盛的季節,所以用辛溫的藥性來瀉它),白芍藥,羌活,獨活(以上各五錢),橘皮(連同果肉的白色部分,四錢),茯苓(小便順暢、不口渴的人不要用),澤瀉(沒有小便淋漓不盡的問題不要用),柴胡,白朮(以上各三錢),黃連(二錢)。

為什麼秋天旺盛的時候反而要用人參、白朮、芍藥這類補肺的藥呢?因為脾胃虛弱就會導致肺最容易生病,所以要順應時令來補,效果會更好。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生薑五片、紅棗兩顆(去核),用水一碗,一起煎煮到剩兩碗,去藥渣,溫服。在早飯和午飯之間服用。禁忌事項和之前說的一樣。藥量可以慢慢增加到五錢為止。服藥後,如果小便後病情反而加重,表示不適合利小便,應該減少茯苓和澤瀉的用量。

如果食慾不錯,剛開始的一兩天不要吃太飽,以免胃再次受傷,因為藥力還不夠,胃氣還沒辦法順利運行和升發。要吃清淡但是有滋味的食物,或者稍微好吃一點的,來幫助藥力,增強升浮之氣,滋養胃氣。切記不能吃太淡的食物,會損耗藥力,反而助長邪氣下降沉淪。可以做些輕微的活動,讓胃和藥力一起運行升發,但是不要過度勞累,以免再次受傷。如果能讓脾胃保持安靜休息是最好的。如果覺得胃氣稍微強壯了,可以少量吃一些水果,來幫助穀物和藥物的力量。《黃帝內經》說:五穀是養生的根本,五果是輔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