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

脾胃論

《脾胃論》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李杲)的重要醫學著作,主要闡述脾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疾病生成與治療中的核心地位。

一、脾胃的核心地位

李東垣在書中多次強調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認為脾胃對於人體的氣血生成、運行及五臟六腑的功能具有核心作用。他引用《內經》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並指出人體氣血的生成源於脾胃將飲食物質轉化為精氣,供給五臟六腑使用。若脾胃功能受損,氣血不足,則各種疾病隨之而生。


二、脾胃虛損的影響

  1. 脾胃虛弱導致的疾病
    脾胃虛損會影響水谷的運化,導致元氣不足。李東垣指出,脾胃的功能失調可引發全身性症狀,如四肢無力、倦怠嗜臥、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等。他特別警告,由脾胃虛弱引起的病症,易與外感風寒混淆,若誤治反而加重病情。

  2. 內外傷的區別
    李東垣將內傷與外感區分,內傷多因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或情志失調而致,屬於氣虛,應以補法為主;外感則多因風寒暑濕侵襲,應以祛邪為治。這一區分為臨床辨證施治提供了重要指導。


三、治療的基本原則

  1. 補脾胃
    書中特別提出「補中益氣湯」,是治療脾胃虛損的代表方。該方通過黃耆、人參、甘草等補益中氣,柴胡、升麻等升發清陽,達到補中益氣、升陽疏鬱的效果。

  2. 升陽除濕
    脾胃虛弱常伴濕邪內阻,李東垣認為應用辛甘溫藥升陽化濕,如黃耆、蒼術等,調理脾胃,疏通氣機,改善濕熱或濕寒病症。

  3. 避免過度苦寒
    他強調脾胃虛損者忌用苦寒藥物,因其會損傷陽氣,進一步削弱脾胃功能。因此,治療應注重補益與調和。


四、預防與保健

李東垣主張「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認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脾胃的養護至關重要。他建議避免暴飲暴食,慎防寒熱不適,並強調情志調節對於脾胃功能的保護作用。


五、學術貢獻與影響

《脾胃論》開創性地將脾胃功能提升到疾病防治的核心高度,對後世中醫理論影響深遠。書中以脾胃為中心的理論體系不僅豐富了中醫病因學和治療學的內容,還為臨床醫師提供了詳細的診療方法和理論支持。


結論

《脾胃論》通過強調脾胃在氣血生成與疾病治療中的關鍵地位,揭示了脾胃虛弱對人體健康的深遠影響。同時,其所提出的治療方法與養生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導價值,是中醫學史上一部不可忽視的經典著作。


卷上 (1)

卷上 (2)

卷上 (3)

卷上 (4)

卷上 (5)

卷上 (6)

卷中 (1)

卷中 (2)

卷中 (3)

卷中 (4)

卷中 (5)

卷中 (6)

卷中 (7)

卷下 (1)

卷下 (2)

卷下 (3)

卷下 (4)

卷下 (5)

卷下 (6)

卷下 (7)

卷下 (8)

卷下 (9)

卷下 (10)

卷下 (11)

卷下 (12)

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