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 卷下 (9)
卷下 (9)
1. 白朮安胃散
治一切瀉痢,無問膿血相雜,裡急窘痛,日夜無度。又治男子小腸氣痛,及婦人臍下虛冷,併產後兒枕塊痛;亦治產後虛弱,寒熱不止者。
五味子,烏梅(取肉炒乾,以上各五錢),車前子,茯苓,白朮(以上各一兩),米穀(三兩,去頂蒂穰,醋煮一宿,炒乾)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溫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能治療各種腹瀉、痢疾,無論是否帶有膿血、裡急後重、腹痛劇烈、日夜不停的狀況。也能治療男性疝氣疼痛,以及女性肚臍下虛冷、產後胎盤殘留引起的疼痛,還能治療產後身體虛弱、寒熱交替不止的狀況。
藥材組成:五味子、烏梅肉(炒乾),各五錢;車前子、茯苓、白朮,各一兩;米穀(去頂部、蒂部、穰,用醋浸泡一晚後炒乾)三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盞半煎煮至一盞,濾掉藥渣後,在空腹時溫服。
2. 聖餅子
治瀉痢赤白,臍腹撮痛,久不愈者。
黃丹(二錢),定粉,舶上硫黃,陀僧(以上各三錢),輕粉(少許)
上細銼為末,入白麵四錢匕,滴水和如指尖大,捻作餅子,陰乾。食前溫漿水磨服之,大便黑色為效。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腹瀉,不論是拉出紅色或白色黏液,或是伴隨肚臍周圍絞痛,而且久治不癒的情況。
藥材包含:黃丹(二錢)、定粉、進口硫磺、陀僧(以上各三錢)、輕粉(少量)。
將以上藥材仔細研磨成粉末,加入四錢的白麵粉,滴入少許水混合均勻,搓揉成指尖大小的餅狀,放在陰涼處乾燥。在飯前用溫熱的米漿水磨開服用,如果排出黑色的大便就表示有效。
3. 當歸和血散
治腸澼下血,濕毒下血。
川芎(四分),青皮,槐花,荊芥穗,熟地黃,白朮(以上各六分),當歸身,升麻(以上各一錢)
上件為細末。每服二、三錢,清米飲湯調下,食前。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腸道出血,像是因為濕熱毒邪引起的下血症狀。
藥材包含:川芎(一錢二分)、青皮、槐花、荊芥穗、熟地黃、白朮(以上各一錢八分)、當歸身、升麻(以上各三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清淡的米湯調和後服用,在飯前服用。
4. 訶梨勒丸
治休息痢,晝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腹撮痛,諸藥不效。
訶子(五錢,去核稱),椿根白皮(一兩),母丁香(三十個)
上為細末,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飯湯入醋少許送下,五更,三日三服效。
白話文:
這個藥丸叫做「訶梨勒丸」,是用來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這種痢疾會不分白天黑夜的發作,排泄物腥臭難聞到令人難以靠近,肚子還會像抽筋一樣的疼痛,而且用其他藥都沒效果。
藥方組成是:訶子(五錢,去掉核之後秤重)、香椿樹的根部白色外皮(一兩)、母丁香(三十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和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的種子一樣。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隔夜的米飯湯加入少許醋送服,在清晨五點服用,連續三天服用三次就會見效。
5. 脾胃損在調飲食適寒溫
《十四難》曰: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又云:夫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倉廩之本,營之所居,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出入者也。若飲食,熱無灼灼,寒無愴愴,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或飲食失節,寒溫不適,所生之病,或溏泄無度,或心下痞悶,腹脅䐜脹,口失滋味,四肢困倦,皆傷於脾胃所致而然也。
腸胃為市,無物不受,無物不入,若風、寒、暑、濕、燥,一氣偏勝,亦能傷脾損胃,觀證用藥者,宜詳審焉。
脾胃(右關所主,其脈緩。)如得弦脈,風邪所傷。甘草芍藥湯、黃耆建中湯之類。或甘酸之劑,皆可用之;洪脈,熱邪所傷。三黃丸、瀉黃散、調胃承氣湯。或甘寒之劑,皆可用之;緩脈,本經太過,濕邪所傷。平胃散加白朮、茯苓,五苓散。或除濕滲淡之劑,皆可用之。
澀脈,燥熱所傷。異功散加當歸,四君子湯加熟地黃。或甘溫甘潤之劑,皆可用之;沉細脈,寒邪所傷。益黃散,養胃丸,理中丸,理中湯,如寒甚加附子。甘熱之劑,皆可用之。
前項所定方藥,乃常道也,如變則更之。
白話文:
《難經十四難》說:「傷害到脾的時候,要調整飲食,使飲食的寒熱適宜。」又說:「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是儲藏五穀的倉庫,是營養物質居住的地方,被稱為『器』,能消化食物殘渣,轉化食物的滋味並排出體外。如果飲食方面,熱食不過於燙口,寒食不過於冰冷,寒熱適中,這樣才能保持身體的氣機,不至於招來邪氣。如果飲食沒有節制,寒熱不適當,所產生的疾病,有的會導致腹瀉不止,有的會感到心下痞悶,腹部和脅部脹滿,口中沒有食慾,四肢困倦無力,這些都是由於傷害到脾胃所導致的。」
腸胃就像市場一樣,沒有東西不能接受,沒有東西不能進入,如果風、寒、暑、濕、燥這些外在的氣候,有一種氣候太過強盛,也能傷害脾胃。觀察症狀用藥的人,應該詳細審慎地診斷。
脾胃(對應右手寸口關脈部位,其脈象通常是緩和的)如果出現弦脈,表示是被風邪所傷,可以用甘草芍藥湯、黃耆建中湯這類藥方,或者用甘味酸味的藥劑都可以;如果出現洪脈,表示是被熱邪所傷,可以用三黃丸、瀉黃散、調胃承氣湯這類藥方,或者用甘味寒性的藥劑都可以;如果出現緩脈,表示是本身脾胃功能太過,是被濕邪所傷,可以用平胃散加上白朮、茯苓,或用五苓散這類藥方,或者用祛濕利水的藥劑都可以。
如果出現澀脈,表示是被燥熱所傷,可以用異功散加上當歸,或是用四君子湯加上熟地黃這類藥方,或者用甘溫甘潤的藥劑都可以;如果出現沉細脈,表示是被寒邪所傷,可以用益黃散、養胃丸、理中丸、理中湯這類藥方,如果寒氣很嚴重可以加附子,用甘溫熱性的藥劑都可以。
前面所確定的這些藥方,是通常情況下會使用的,如果情況發生變化,就要隨之更改。
6. 胃風湯
治大人小兒,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腹脅虛滿,腸鳴㽲痛;及腸胃濕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並宜服之。
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芎蔻,桂(去粗皮),當歸(去苗),白芍藥,白朮(以上各等分)
上為粗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大盞,入粟米數百餘粒,同煎至七分,去渣,稍熱服,空心,食前。小兒量力減之。
白話文:
治療大人小孩,因風寒侵襲虛弱的身體,進入腸胃,導致食物無法消化,腹瀉不止,腹部和脅肋部感到空虛脹滿,腸鳴作響疼痛;以及腸胃濕熱毒邪,導致排泄物像豆汁一樣,或排出瘀血,日夜不停,都適合服用此方。
使用人參(去除蘆頭)、白茯苓(去除外皮)、川芎、肉桂(去除粗皮)、當歸(去除莖)、白芍藥、白朮(以上藥材各取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入幾百粒小米,一起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稍微熱時服用,在空腹、吃飯前服用。小孩則依照身體狀況酌量減少藥量。
7. 三黃丸
治丈夫、婦人三焦積熱。上焦有熱,攻衝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中焦有熱,心膈煩躁,不美飲食;下焦有熱,小便赤澀,大便秘結。五臟俱熱,即生癰、瘡、痍。及治五般痔疾,肛門腫痛,或下鮮血。
黃連(去蘆),黃芩(去蘆),大黃(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下;如臟腑壅實,加服丸數。小兒積熱,亦宜服之。
白話文:
[三黃丸]
這個藥方是治療男性和女性因為三焦積熱引起的病症。
上焦有熱時,會導致眼睛紅腫、頭部和頸部腫痛,以及口舌生瘡;中焦有熱時,會感到心胸煩悶急躁、食慾不振;下焦有熱時,會小便赤黃澀痛、大便乾硬難解。如果五臟都有熱,就容易產生癰、瘡、皮膚潰瘍等。此外,這個藥方也能治療各種痔瘡,像是肛門腫痛,或是排便時有鮮血。
藥材組成:黃連(去除蘆頭)、黃芩(去除蘆頭)、大黃(以上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開水送服;如果臟腑積熱嚴重,可以增加服用量。小孩如果有積熱,也很適合服用這個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