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症忌宜》~ 正文 (15)
正文 (15)
1. 正文
痰繇於熱
忌燥,溫熱,補斂,升,諸藥錄後。
宜降,潤,清熱,苦寒,辛寒,佐以鹹寒。
蘇子,橘紅,黃芩,薄荷,枇杷葉,桑白皮,百部,桔梗,貝母,蛤粉,栝蔞根栝蔞仁,天冬,麥冬,竹瀝,童便
膠固者,加霞天膏。
痰繇於風寒
忌補斂,酸,咸,濕潤,諸藥錄後。
宜降氣,辛散。
橘紅,蘇子,杏仁,天麻,前胡,桑白皮,半夏,南星,葛根,薄荷,白前,生薑汁
痰繇於濕
忌潤,咸,酸,滯膩,發散,諸藥錄後。
宜健脾,燥濕,辛散,佐以淡滲。
人參,二術,橘紅,半夏,茯苓,桑白皮,澤瀉
飲如涎而薄者,或如涎而稠者,伏於胸中及脾胃間,或吐酸水苦水黃水綠水,或伏而不吐,上支心胸,胃脘作痛,不可忍,按之不得下,或發寒熱嘔吐不得飲食。
忌宜俱同脾虛證,內停飲條。
諸氣,氣有餘即是火。
忌升,閉氣,酸斂,滯膩。
虛者宜降,補斂,調,溫,酸,辛,甘。
枇杷葉,蘇子,橘紅,甘蔗,麥門冬,蘆根汁,沉水香,白豆蔻,鬱金,甘草,童便,番降香,五味子,芍藥
因虛極而氣不得行者,加人參。
實者,宜破散,香燥,辛苦,辛寒。
枳殼,青皮,檳榔,厚朴,木香,縮砂密,沉香,香附,烏藥,降香,藿香
諸郁
忌酸斂,滯膩,補氣,閉氣,諸藥錄後。
屬情抱者,宜開發志意,調,散結,和中健脾。
遠志,貝母,鬱金,香附,石菖蒲,白豆蔻,蘇子,橘紅,木香,麥冬,蘇合香,縮砂密
屬五臟者,木鬱達之,宜升,吐。
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參蘆
火鬱發之,宜散。
升麻,葛根,柴胡,防風,羌活
土鬱奪之,宜下。
檳榔,枳實,厚朴,大黃
金鬱泄之,宜降。
桑白皮,赤小豆,橘紅,蘇子,豬苓,澤瀉,車前子,鳥喙魚,木通
關格
忌升,補斂,閉氣,酸,諸藥錄後。
宜降下,辛寒,辛溫。
白豆蔻,沉香,丁香,蘇子,橘紅,龍腦草,蘇合香,生薑,藿香,次用大黃,車前子,黃柏,知母,滑石,木香,牛膝
噦症,俗呼呃逆。
忌破氣,升,散。
宜補斂,甘溫,甘寒。
炙甘草,麥門冬,人參,黃耆,石斛,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藥
傷寒失下而發者。
忌補斂,酸,燥熱,滯膩,諸藥錄後。
宜下大小承氣之類,便不硬閉,按之腹中和軟,未經汗吐者,宜辛寒解表,白虎湯之類。
氣逆衝上而發者。
忌升,補,諸藥錄後。
宜降氣,甘寒,鹹寒。
枇杷葉,蘆根汁,麥門冬,蘇子,橘紅,竹茹,童便
因痰水停膈而發者。
忌升,潤,苦寒,甘寒,酸寒,諸藥錄後。
宜降氣,開痰,辛散。
桑白皮,蘇子,貝母,橘紅,半夏,旋覆花,白豆蔻,生薑
吐血咯血鼻衄齒衄耳衄舌上出血
忌升提,發散,下,破血,補氣,閉氣,破氣,溫熱,辛燥,復忌極苦寒傷胃,諸藥錄後。
白話文:
痰的成因是熱
應該避免使用燥熱、溫熱、補斂、升提等藥物,具體藥物稍後列出。
應該使用降火、滋潤、清熱、苦寒、辛寒的藥物,並輔以鹹寒的藥物。
可選用:蘇子、橘紅、黃芩、薄荷、枇杷葉、桑白皮、百部、桔梗、貝母、蛤粉、栝蔞根、栝蔞仁、天冬、麥冬、竹瀝、童便。
如果痰液黏稠難化,可以加入霞天膏。
痰的成因是風寒
應該避免使用補斂、酸、鹹、濕潤等藥物,具體藥物稍後列出。
應該使用降氣、辛散的藥物。
可選用:橘紅、蘇子、杏仁、天麻、前胡、桑白皮、半夏、南星、葛根、薄荷、白前、生薑汁。
痰的成因是濕
應該避免使用滋潤、鹹、酸、黏膩、發散等藥物,具體藥物稍後列出。
應該使用健脾、燥濕、辛散的藥物,並輔以淡滲的藥物。
可選用:人參、白朮、蒼朮、橘紅、半夏、茯苓、桑白皮、澤瀉。
飲,如同稀薄的涎液,或像稠厚的涎液
這些飲停留在胸腔和脾胃之間,可能會吐出酸水、苦水、黃水、綠水,也可能潛伏不吐,向上頂到心胸,導致胃脘疼痛,難以忍受,按壓也無法緩解,或者出現發冷發熱、嘔吐、無法進食的症狀。
治療原則和脾虛導致的內停飲相同。
各種氣的問題,氣有餘就是火。
應該避免使用升提、閉氣、酸斂、黏膩的藥物。
虛弱的人應該使用降氣、補斂、調和、溫熱、酸味、辛味、甘味的藥物。
可選用:枇杷葉、蘇子、橘紅、甘蔗、麥門冬、蘆根汁、沉水香、白豆蔻、鬱金、甘草、童便、番降香、五味子、芍藥。
如果因為極度虛弱導致氣無法運行,可以加入人參。
實證的人應該使用破氣散結、芳香燥濕、辛苦、辛寒的藥物。
可選用:枳殼、青皮、檳榔、厚朴、木香、縮砂密、沉香、香附、烏藥、降香、藿香。
各種鬱結
應該避免使用酸斂、黏膩、補氣、閉氣等藥物,具體藥物稍後列出。
如果是情志不暢導致的,應該疏導心情,調和氣機,散結,和中健脾。
可選用:遠志、貝母、鬱金、香附、石菖蒲、白豆蔻、蘇子、橘紅、木香、麥冬、蘇合香、縮砂密。
如果是五臟的鬱結,木鬱要疏達,使用升提、催吐的方法。
可選用:升麻、柴胡、川芎、瓜蒂、人參蘆。
火鬱要發散。
可選用:升麻、葛根、柴胡、防風、羌活。
土鬱要攻下。
可選用:檳榔、枳實、厚朴、大黃。
金鬱要宣洩,使用降氣的方法。
可選用:桑白皮、赤小豆、橘紅、蘇子、豬苓、澤瀉、車前子、鳥喙魚、木通。
關格
應該避免使用升提、補斂、閉氣、酸味等藥物,具體藥物稍後列出。
應該使用降下、辛寒、辛溫的藥物。
可選用:白豆蔻、沉香、丁香、蘇子、橘紅、龍腦草、蘇合香、生薑、藿香,然後使用大黃、車前子、黃柏、知母、滑石、木香、牛膝。
噦症,俗稱呃逆。
應該避免使用破氣、升提、發散的藥物。
應該使用補斂、甘溫、甘寒的藥物。
可選用:炙甘草、麥門冬、人參、黃耆、石斛、五味子、益智子、白芍藥。
如果是因為傷寒沒有及時攻下而引起的。
應該避免使用補斂、酸、燥熱、黏膩的藥物,具體藥物稍後列出。
應該使用攻下的藥物,如大承氣湯等。如果大便不硬結,按壓腹部柔軟,沒有經過發汗或催吐,應該使用辛寒解表的藥物,如白虎湯等。
如果是因為氣逆衝上而引起的。
應該避免使用升提、補益的藥物,具體藥物稍後列出。
應該使用降氣、甘寒、鹹寒的藥物。
可選用:枇杷葉、蘆根汁、麥門冬、蘇子、橘紅、竹茹、童便。
如果是因為痰水停留在膈部而引起的。
應該避免使用升提、滋潤、苦寒、甘寒、酸寒的藥物,具體藥物稍後列出。
應該使用降氣、開痰、辛散的藥物。
可選用:桑白皮、蘇子、貝母、橘紅、半夏、旋覆花、白豆蔻、生薑。
吐血、咯血、鼻衄、齒衄、耳衄、舌上出血
應該避免使用升提、發散、攻下、破血、補氣、閉氣、破氣、溫熱、辛燥的藥物,也忌用過於苦寒傷胃的藥物,具體藥物稍後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