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6)

1. 陰證論

陰寒一症。向謂寒邪直中。便爾四肢厥逆。陽氣頓竭。身如被杖。腹中絞痛。下利清穀。脈微欲絕。急投四逆理中輩以溫之。猶恐不及。竊思人之一身。有衛氣營氣。宗氣元氣。春升之氣。水穀之氣。種種護持。發源於三焦命門。以為生生之用者也。何寒邪一犯。輒爾深入至此。

不知此非外中之寒。乃本身無火。命門真原。早已衰絕。即不受寒。而陰慘之象。已具於身中。偶或觸之。而遂至是也。或以為陽氣暴絕。或以為生冷內傷。或以為大寒侵犯。皆言其標而不言其本。所以仲景取方。止曰救里。意可知矣。況此症生氣索然。變異頃刻。非薑桂參附。

不足回垂絕之元陽。猶得藉口於外中也哉。一少陰下利清穀。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生附子一錢。炙甘草一錢。乾薑一錢五分。溫服。面赤。加蔥。腹痛。加芍藥。嘔。加生薑。咽痛。加桔梗。

利止脈不出。加人參。

一傷寒已發汗。不解。反惡寒者。虛也。仲景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三錢。炮附子二錢補之。黃耆建中湯。亦可用。

一傷寒下後。又發其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症。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溫之。

一傷寒陰盛格陽。其人必躁熱而不飲水。脈沉手足厥逆者。是此症也。孫兆用霹靂散。附子一枚。燒存性。為末。蜜水調服。節庵用回陽返本湯更勝。李東垣治馮翰林侄。陰盛格陽傷寒。面紅目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則散。用姜附湯加人參投入。兩服之。得汗而愈。此則神聖之妙也。

一夾陰傷寒。先因欲事。後感寒邪。陽衰陰盛。六脈沉伏。小腹絞痛。四肢逆冷。嘔吐清水。不假此藥。無以回陽。人參炮姜各一兩。生附子一枚。破作八片。水煎分服。脈出身溫而愈。吳綬曰。附子乃陰症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

或厥冷腹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陰症傷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陰極陽竭而用之。已遲矣。且夾陰傷寒。內外皆陰。陽氣頓衰。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其元。佐以附子溫經散寒。拾此不用。將何以救之。

按陰寒之症。為害迅速。余所以詳列之者。蓋欲臨是症者。加意焉而不敢忽也。

通脈四逆湯

四逆湯加甘草一倍

乾薑附子湯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

水煎服

回陽反本湯

熟附子,乾薑,甘草,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

面戴陽者。下虛也。加蔥七莖。黃連少許。用澄清泥漿水煎。臨服。入蜜五匙。頓冷飲之。

黃耆建中湯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芍藥(二錢炒),肉桂(一錢去皮),甘草(五分炙)加薑棗水煎。去渣。入餳一大匙。煎一沸服。若大便溏利。或嘔者。不用餳

白話文:

陰寒的病症,一般都認為是寒邪直接侵入體內,導致四肢冰冷、陽氣迅速衰竭,身體像被打過一樣疼痛,肚子裡絞痛、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這種情況下,要趕緊用四逆湯、理中湯這類藥方來溫熱身體,但往往還是來不及。我認為人體內有衛氣、營氣、宗氣、元氣等各種氣來保護身體,這些氣都源於三焦和命門,是維持生命的重要能量。為什麼寒邪一入侵,就會這麼快深入到這個地步呢?

其實這並不是外來的寒邪侵入,而是因為體內本身就缺乏陽氣,命門的真陽早就衰弱了。即使沒有受到寒邪侵襲,陰寒的徵兆也已經在體內顯現了。只是偶爾接觸到一點寒氣,就導致了這樣的狀況。有些人認為這是陽氣突然衰竭,或是吃了生冷的食物導致的內傷,或是被嚴重的寒邪侵犯,這些都只說了表象,沒有說到根本原因。所以張仲景開藥方時,只說要「救裡」,意思就在這裡。何況這種病症生機微弱,變化迅速,不是用生薑、桂枝、人參、附子這類藥,不足以挽回快要消散的元陽。又怎麼還能說是外感寒邪呢?

如果病人出現少陰病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但身體卻不覺得怕冷,臉色反而發紅,或者肚子痛、乾嘔、咽喉痛,或者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這時可以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藥方是:炮製過的附子一錢、炙甘草一錢、乾薑一錢五分,溫服。如果臉色紅,就加蔥;如果肚子痛,就加芍藥;如果嘔吐,就加生薑;如果咽喉痛,就加桔梗;如果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就加人參。

另外,如果是傷寒已經發過汗,但病症沒有好轉,反而怕冷,這是虛弱的表現。張仲景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三錢、炮附子二錢來補虛。也可以用黃耆建中湯。

如果傷寒病人在腹瀉後又發汗,白天煩躁不安睡不著覺,晚上反而安靜,不嘔吐、不口渴,也沒有表症,脈搏沉微,身上沒有發高燒,這時可以用乾薑附子湯來溫熱身體。

如果傷寒出現陰盛格陽的現象,病人一定會躁熱但不喝水,脈搏沉、手腳冰冷,這就是陰盛格陽。孫兆用霹靂散,將一枚附子燒成灰,用蜂蜜水調服。節庵用回陽返本湯,效果更好。李東垣治療馮翰林的姪子,得了陰盛格陽的傷寒,臉色發紅、眼睛發紅、煩躁口渴,脈搏很快,但按下去卻散開,就用薑附湯加人參,喝了兩次就好了,這真是神奇的方法。

還有一種夾陰傷寒,是先有性行為,後又感受寒邪,導致陽氣衰弱、陰氣盛,六脈沉伏,小腹絞痛、四肢冰冷、嘔吐清水,不用這類藥,無法挽回陽氣。藥方是:人參、炮薑各一兩,生附子一枚,切成八片,用水煎服,等到脈搏出現、身體溫暖就好了。吳綬說,附子是治療陰症的重要藥物。凡是傷寒轉為三陰病,或中寒夾陰,即使身體發高燒但脈搏沉,都一定要用附子。

如果出現厥冷、腹痛、脈搏沉細,嚴重的話嘴唇發青、陰囊收縮,一定要趕緊用附子,它有退陰回陽的能力,可以起死回生。近來很多人對陰症傷寒有所懷疑,不敢用附子,等到陰氣達到極點、陽氣完全衰竭時才用,已經太遲了。而且夾陰傷寒是內外都陰,陽氣迅速衰弱,必須趕緊用人參來強健脈搏,補充元氣,再用附子溫經散寒。如果不用這些藥,要怎麼救人呢?

總之,陰寒的病症危害迅速,我之所以詳細列出這些,是希望遇到這種病症時,大家能更加注意,不要輕忽。

通脈四逆湯: 就是四逆湯加甘草一倍。

乾薑附子湯: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用水煎服。

回陽反本湯: 熟附子、乾薑、甘草、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

如果臉色發紅,是下面虛了,就加蔥七根,黃連少許,用澄清的泥漿水煎,臨喝時加五匙蜂蜜,冷服。

黃耆建中湯: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芍藥(炒)二錢、肉桂(去皮)一錢、甘草(炙)五分,加薑、棗,用水煎服。去渣後,加入一大匙麥芽糖,再煮沸即可服用。如果大便稀溏或嘔吐,就不要加麥芽糖。

參附湯: 人參半兩,附子(炮製、去皮臍)一兩,分三次服用,用薑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