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3)

1. 醫箴

2. 療醫

醫之為道,所繫非偶。人之寄也,以死生。我之任也,以陰隲。天下之至重,惟命。一旦委付於我,則調劑之補瀉,性味之寒溫,草木之良毒,投之當則僕者起,骨者肉,夭者堅,奪造化之權,而無是過。否則,見不審,識不精,稍或舛誤,有所害於人者,即有所害於己。人之父母妻子,與我無異。非病之必不可挽,而命數有盡,我忍聽其哀號也哉。故醫之臨病,勝於臨敵。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良將是也。存乎呼吸之間,而遠退二豎之舍,良醫是也。察色不可不精,審聲不可不詳,持脈不可不靜,辨症不可不細。既責其有,又責其無,既求其始,又慮其後,既達其常,又通其變。必使有濟無損,有利無害,慊於己而無怨於人,庶陰德可積,冥譴可逃矣。噫,難言哉。

白話文:

醫術這條道路,所關連的絕非偶然小事,而是人託付生命的地方,關係著生與死。我所承擔的責任,是要默默行善,積累功德。天下最重大的事莫過於人的生命,一旦將生命託付給我,那麼藥物的調配、補瀉,藥性的寒熱溫涼,草藥的良性或毒性,若使用得當,就能使倒下的人重新站起來,讓骨頭生出肉,使虛弱的人變得強壯,這簡直是奪取了造物者的權力,但這並不是過分的說法。反之,如果觀察不仔細,認識不精確,稍微有一點差錯,傷害到他人,也等於是傷害到自己。別人的父母妻兒,與我的父母妻兒沒有兩樣。若不是病情真的無法挽回,而是生命期限已到,我怎能忍心聽他們悲痛哀號呢?

所以醫生面對病患,如同面對敵人一樣,要在帳篷內運籌帷幄,如同良將在千里之外決勝負。醫生在呼吸之間,就能使疾病退去,這就像是良醫的作為。觀察氣色必須精確,聽聲音必須詳細,把脈必須靜心,辨識症狀必須仔細。既要找出有的病徵,也要排除沒有的可能。既要追溯病因,也要考慮後續變化。既要了解疾病的常態,也要通曉疾病的變異。必須做到治療有效而沒有損害,帶來利益而沒有壞處,讓自己感到心安,也不讓別人抱怨。這樣才能累積陰德,躲避上天的責罰。唉!這實在是很難做到的事啊!

3. 心術

醫本仁術也。見人疾苦,則起悲憫。伊之屬望既殷,非我救之而誰哉?臣棐董先生,恆謂余曰:凡療疾,藥救固遲,丹救亦緩,惟心救最靈。要非藥與丹之緩也,苟中心不切,則視之易忽,而審之不精,安能得病之本末,握而擒之,使必從我算而無遁情?惟心之既摯,則危亡之際,痛癢攸關,彼父母妻子所不及憂者,而我代憂之;彼患人所不及計者,而我代計之。甚至睡思夢覺,莫非設身伊地。或垂亡而拯之,或慮變而防之。謀深思遠,視一病而又虞一病之起,奏一效而更覺效之難憑。攻之時即為守地,守之時復為攻謀。一片婆心,無少寧息。天地可鑑,鬼神可通,而靈明生焉。每見時流,擇術不精,自恃炫耀,乘人之危,取人之財,不顧人命,惟思利己,為身計則得矣,其如冥報後報何?返而思之,有不通身汗下者非夫也。

白話文:

醫學的本質是仁愛之術。看到人們遭受疾病痛苦,就會產生悲憫之心。他們對我們的期望如此殷切,如果不是我們來救治,又能依靠誰呢?我的老師董先生常常對我說:凡是治療疾病,藥物的療效比較慢,煉丹術的效果也較為緩慢,只有用心來救治最為靈驗。這並不是說藥物和煉丹術的效果緩慢,而是說如果內心不夠懇切,就容易輕忽看待,診斷也不會精確,又怎能掌握疾病的根本,從而控制病情,使其完全按照我們的判斷發展而沒有任何遺漏呢?只有內心真摯,那麼在危急關頭,病患的痛苦與否都與我們息息相關,那些連病人的父母妻子都無法如此擔憂的事,我們卻代替他們憂慮;那些病人來不及考慮的事,我們卻代替他們考慮。甚至在睡夢中醒來,無時無刻不是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有時是拯救垂危的病人,有時是預防病情惡化。我們深思熟慮,治療一種疾病時,還會擔心其他疾病的發生;取得一些療效時,更會覺得療效難以依賴。在進攻病症時,也要考慮到防守;在防守時,也要考慮到進攻的策略。我們的一片苦心,從來沒有片刻的安寧,天地鬼神都可以為我們作證,這樣的醫者自然能夠靈感湧現。

經常看到現在的醫生,選擇醫術不夠精專,自恃其能而喜歡炫耀,趁著別人危難時來牟取錢財,不顧別人的性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是為了自己打算,或許能夠得逞,但是死後會遭受什麼樣的報應呢?反過來思考這些問題,沒有哪個有良知的人不會因此感到滿身冷汗的。

4. 品行

夫醫必自愛自重。而後可臨大病而足托。蓋我之學術優。而審病確。則彼之託於我者何事。而我之受於彼者何為。而敢易易出之。故凡希媚諂容。不邀而赴。以求悅於人者。其術固止於此也。或可治小疾。而不可治大疾。或可療常病。而不能療變病。其以輕為重。以重致危者多矣。

噫。天下之人。以性命相委。而徒博此便習為哉。雖然。醫亦非以是驕人也。蓋我所見者。惟此病之若而已。我所憂者。唯去此病之苦而已。將救病之未遑。奚暇為苟容之計。希幸之圖哉。且醫之為道。無論富貴貧賤。閨閫有疾。必藉手焉。端方者視之。縱有隱曲。必求詳而始已。

而患者亦直告之無憚。庶幾病得其真。投治獲濟。故品行不可不嚴也。

白話文:

一個醫生必須先懂得自愛自重,然後才能在面對重症時值得被信賴。因為我的醫術高明,診斷病情準確,那麼病人將性命託付給我,我從病人那裡接下重任,怎麼可以輕易隨便地處理呢?所以,那些喜歡巴結討好、不被邀請就主動上門、只想取悅病人的醫生,他們的醫術也就只能到此為止了。或許可以治療小病,但無法治療重病;或許可以治療常見的疾病,但無法治療變異的疾病,他們把輕微的病當作嚴重,把嚴重的病弄到危險的狀況,這種情況太多了!

唉!天下的人把性命託付給你,難道你只是為了求得便利、習慣這樣做嗎?雖然如此,醫生也不能因此而自傲。我所看到的,只是這個疾病的樣子;我所擔憂的,只是要去除這個疾病帶來的痛苦。只想著趕快救治病人,哪有時間去想那些討好逢迎的計謀、僥倖獲得好處的打算呢?況且醫生這個行業,無論是富貴貧賤、甚至閨房內有人生病,都必須依靠醫生的幫助。品行端正的醫生看待病情,即使有隱情,也一定要問清楚才能罷休。

而病人也能夠直接告訴醫生病情,沒有任何顧慮,這樣才能讓醫生了解病情的真相,治療才能有效。所以醫生的品行不能不嚴格要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