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徹》~ 卷之一 (4)
卷之一 (4)
1. 陰證論
陰寒一症。向謂寒邪直中。便爾四肢厥逆。陽氣頓竭。身如被杖。腹中絞痛。下利清穀。脈微欲絕。急投四逆理中輩以溫之。猶恐不及。竊思人之一身。有衛氣營氣。宗氣元氣。春升之氣。水穀之氣。種種護持。發源於三焦命門。以為生生之用者也。何寒邪一犯。輒爾深入至此。
不知此非外中之寒。乃本身無火。命門真原。早已衰絕。即不受寒。而陰慘之象。已具於身中。偶或觸之。而遂至是也。或以為陽氣暴絕。或以為生冷內傷。或以為大寒侵犯。皆言其標而不言其本。所以仲景取方。止曰救里。意可知矣。況此症生氣索然。變異頃刻。非薑桂參附。
不足回垂絕之元陽。猶得藉口於外中也哉。一少陰下利清穀。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生附子一錢。炙甘草一錢。乾薑一錢五分。溫服。面赤。加蔥。腹痛。加芍藥。嘔。加生薑。咽痛。加桔梗。
利止脈不出。加人參。
一傷寒已發汗。不解。反惡寒者。虛也。仲景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三錢。炮附子二錢補之。黃耆建中湯。亦可用。
一傷寒下後。又發其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症。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溫之。
一傷寒陰盛格陽。其人必躁熱而不飲水。脈沉手足厥逆者。是此症也。孫兆用霹靂散。附子一枚。燒存性。為末。蜜水調服。節庵用回陽返本湯更勝。李東垣治馮翰林侄。陰盛格陽傷寒。面紅目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則散。用姜附湯加人參投入。兩服之。得汗而愈。此則神聖之妙也。
一夾陰傷寒。先因欲事。後感寒邪。陽衰陰盛。六脈沉伏。小腹絞痛。四肢逆冷。嘔吐清水。不假此藥。無以回陽。人參炮姜各一兩。生附子一枚。破作八片。水煎分服。脈出身溫而愈。吳綬曰。附子乃陰症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
或厥冷腹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陰症傷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陰極陽竭而用之。已遲矣。且夾陰傷寒。內外皆陰。陽氣頓衰。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其元。佐以附子溫經散寒。拾此不用。將何以救之。
按陰寒之症。為害迅速。余所以詳列之者。蓋欲臨是症者。加意焉而不敢忽也。
通脈四逆湯
四逆湯加甘草一倍
乾薑附子湯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
水煎服
回陽反本湯
熟附子,乾薑,甘草,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
面戴陽者。下虛也。加蔥七莖。黃連少許。用澄清泥漿水煎。臨服。入蜜五匙。頓冷飲之。
黃耆建中湯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芍藥(二錢炒),肉桂(一錢去皮),甘草(五分炙)加薑棗水煎。去渣。入餳一大匙。煎一沸服。若大便溏利。或嘔者。不用餳
參附湯
人參(半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分作三服。姜水煎。
白話文:
陰寒的病症,一般都認為是寒邪直接侵入體內,導致四肢冰冷、陽氣迅速衰竭,身體像被打過一樣疼痛,肚子裡絞痛、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這種情況下,要趕緊用四逆湯、理中湯這類藥方來溫熱身體,但往往還是來不及。我認為人體內有衛氣、營氣、宗氣、元氣等各種氣來保護身體,這些氣都源於三焦和命門,是維持生命的重要能量。為什麼寒邪一入侵,就會這麼快深入到這個地步呢?
其實這並不是外來的寒邪侵入,而是因為體內本身就缺乏陽氣,命門的真陽早就衰弱了。即使沒有受到寒邪侵襲,陰寒的徵兆也已經在體內顯現了。只是偶爾接觸到一點寒氣,就導致了這樣的狀況。有些人認為這是陽氣突然衰竭,或是吃了生冷的食物導致的內傷,或是被嚴重的寒邪侵犯,這些都只說了表象,沒有說到根本原因。所以張仲景開藥方時,只說要「救裡」,意思就在這裡。何況這種病症生機微弱,變化迅速,不是用生薑、桂枝、人參、附子這類藥,不足以挽回快要消散的元陽。又怎麼還能說是外感寒邪呢?
如果病人出現少陰病腹瀉,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但身體卻不覺得怕冷,臉色反而發紅,或者肚子痛、乾嘔、咽喉痛,或者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這時可以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藥方是:炮製過的附子一錢、炙甘草一錢、乾薑一錢五分,溫服。如果臉色紅,就加蔥;如果肚子痛,就加芍藥;如果嘔吐,就加生薑;如果咽喉痛,就加桔梗;如果腹瀉停止但脈搏摸不到,就加人參。
另外,如果是傷寒已經發過汗,但病症沒有好轉,反而怕冷,這是虛弱的表現。張仲景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三錢、炮附子二錢來補虛。也可以用黃耆建中湯。
如果傷寒病人在腹瀉後又發汗,白天煩躁不安睡不著覺,晚上反而安靜,不嘔吐、不口渴,也沒有表症,脈搏沉微,身上沒有發高燒,這時可以用乾薑附子湯來溫熱身體。
如果傷寒出現陰盛格陽的現象,病人一定會躁熱但不喝水,脈搏沉、手腳冰冷,這就是陰盛格陽。孫兆用霹靂散,將一枚附子燒成灰,用蜂蜜水調服。節庵用回陽返本湯,效果更好。李東垣治療馮翰林的姪子,得了陰盛格陽的傷寒,臉色發紅、眼睛發紅、煩躁口渴,脈搏很快,但按下去卻散開,就用薑附湯加人參,喝了兩次就好了,這真是神奇的方法。
還有一種夾陰傷寒,是先有性行為,後又感受寒邪,導致陽氣衰弱、陰氣盛,六脈沉伏,小腹絞痛、四肢冰冷、嘔吐清水,不用這類藥,無法挽回陽氣。藥方是:人參、炮薑各一兩,生附子一枚,切成八片,用水煎服,等到脈搏出現、身體溫暖就好了。吳綬說,附子是治療陰症的重要藥物。凡是傷寒轉為三陰病,或中寒夾陰,即使身體發高燒但脈搏沉,都一定要用附子。
如果出現厥冷、腹痛、脈搏沉細,嚴重的話嘴唇發青、陰囊收縮,一定要趕緊用附子,它有退陰回陽的能力,可以起死回生。近來很多人對陰症傷寒有所懷疑,不敢用附子,等到陰氣達到極點、陽氣完全衰竭時才用,已經太遲了。而且夾陰傷寒是內外都陰,陽氣迅速衰弱,必須趕緊用人參來強健脈搏,補充元氣,再用附子溫經散寒。如果不用這些藥,要怎麼救人呢?
總之,陰寒的病症危害迅速,我之所以詳細列出這些,是希望遇到這種病症時,大家能更加注意,不要輕忽。
通脈四逆湯: 就是四逆湯加甘草一倍。
乾薑附子湯: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用水煎服。
回陽反本湯: 熟附子、乾薑、甘草、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
如果臉色發紅,是下面虛了,就加蔥七根,黃連少許,用澄清的泥漿水煎,臨喝時加五匙蜂蜜,冷服。
黃耆建中湯: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芍藥(炒)二錢、肉桂(去皮)一錢、甘草(炙)五分,加薑、棗,用水煎服。去渣後,加入一大匙麥芽糖,再煮沸即可服用。如果大便稀溏或嘔吐,就不要加麥芽糖。
參附湯: 人參半兩,附子(炮製、去皮臍)一兩,分三次服用,用薑水煎。
2. 陰虛論
夫陰寒者。腎中之真火衰也。陰虛者。胃中之真水虧也。真火衰。則有寒而無熱。真水虧。則有熱而無寒。經曰。陰虛則發熱是也。世或不察。見其發熱。動曰傷寒。舛誤悖謬。莫可言狀。殊不知與傷寒二字。絕不相干。試診其脈。則不緊而數。不實而虛。驗其症。或頭目眩暈。
或引衣倦臥。或腰腿痠疼。或渴喜熱飲。身雖熱而未嘗惡寒。不喜食而未嘗脹滿。詢其因。非酒色過縱。必大勞大病後。不能謹欲。乃致此。急與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則熱退而病卻矣。或畏寒口渴。則用七味湯。足冷脈弱。則與八味湯。或有畏其泥膈而不敢輕嘗者。蓋不知六味八味等湯。
皆是腎經本藥。直達下焦。使果陰虛。急藉以益水補火。必不可缺。必不可緩之劑。更何疑之有。
治驗
一人年五旬。得發熱症。已曾服藥七八日矣。比予診之。脈來虛數。目赤唇焦。舌腫大無津。余曰。此腎陰水衰之候也。宜進地黃湯。彼家猶豫。復延醫者曰。脈虛甚矣。乃所用藥。則芩連梔粉清火之劑。余曰。若服此而津生。所不待言。服此而更甚。則非此藥所能療也。及服之愈甚。
始信予言。遂進地黃湯一劑。覺少寐而舌和。二劑而津果生。後與生脈散相間服之得痊。
一人年五旬余。素不謹欲。冒寒發熱。他醫曾與解散。及余視之。則脈微細。面色通紅。目赤唇焦。舌黑而枯。予曰。此真陰衰竭。水火兩虧。宜以八味湯加五味子峻補方可。其家雖信。未肯輕投。余曰。不用此藥。則無救矣。急延吾友唐子松聲驗之何如。比至診之。謂余曰。
此八味湯加五味子候也。其言若合符節。遂取而進服之。果舌有微津。連劑焦枯頓釋。又加人參。調理而安。後不守禁。半載後。犯房戒。用他藥以殞。
一徽商年二十八。病後不謹發熱。彼家以過啖厚味故復。醫者投小柴胡湯三劑。體倦。腰胯痛。不能轉側。余診之。脈微弱。曰此女勞復也。以七味湯加五味杜仲。連進二劑。即能轉側。又數劑。兼人參而痊。
六味地黃湯
懷熟地(三錢),山茱萸(一錢五分去核),茯苓(一錢),淮山藥(一錢五分炒),牡丹皮(一錢),澤瀉(一錢)
水煎。
八味地黃湯(即前方),加熟附肉桂(各五分),去附子名七味湯
白話文:
所謂的陰寒,指的是腎臟中的真陽之火衰弱了;而陰虛,則是胃中的真陰之水不足。真火衰弱,就會有寒冷的感覺而沒有發熱;真水虧損,就會有發熱的感覺而沒有寒冷。經典上說:「陰虛就會發熱」,就是這個道理。世人常常不仔細分辨,看到發熱就隨便說是傷寒,這是大錯特錯,非常荒謬。要知道,這種情況和傷寒是完全不相干的。診斷這類病人的脈象,會發現脈搏不緊反而呈現虛數,不實反而虛弱;觀察他們的症狀,可能會有頭暈眼花、疲倦想躺著、腰腿痠痛、口渴喜歡喝熱飲、身體發熱但不怕冷、食慾不佳卻沒有腹脹的感覺。詢問他們發病的原因,通常不是因為縱慾過度,就是大病或過勞之後沒有好好休養。這種情況要趕快給予大量的六味地黃湯服用,就能退燒並治癒疾病。如果病人怕冷又口渴,就改用七味湯;如果腳冷且脈搏微弱,就用八味湯。有些人擔心這些藥會太滋膩而不敢輕易嘗試,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六味湯、八味湯等方劑都是針對腎經的根本藥物,能夠直達下焦,如果確實是陰虛的狀況,就必須趕快用來滋陰補火,是不可或缺、不能拖延的藥方,有什麼好懷疑的呢?
治療驗案
有一位五十歲的病人,得了發熱的病症,已經吃了七八天的藥了。我為他診斷,發現脈象虛弱且跳動快速,眼睛紅腫,嘴唇乾焦,舌頭腫大沒有唾液。我說:「這是腎陰之水衰竭的表現,應該服用地黃湯。」病人的家屬猶豫不決,又找了其他醫生來看。那位醫生說:「脈象非常虛弱,應該用黃芩、黃連、梔子、滑石等清熱瀉火的藥物。」我說:「如果服用這些藥能讓病人產生唾液,我無話可說;但如果服藥後病情更嚴重,那就不是這些藥能治好的了。」結果,病人服藥後病情更加嚴重,這家人才相信我的話。於是服用了一劑地黃湯,病人覺得稍微能夠入睡,舌頭也變得潤澤些;服用兩劑之後,唾液果然產生。之後搭配生脈散服用,才痊癒了。
另有一位五十多歲的病人,平常不注意節制性慾,又冒著寒冷而發燒。其他醫生曾經給他服用解表的藥物,我為他診斷,發現脈象非常細微,臉色通紅,眼睛紅腫,嘴唇乾焦,舌頭發黑而乾燥。我說:「這是真陰衰竭,水火兩虛的狀況,應該用八味湯加上五味子,加重補益的藥力才行。」病人的家屬雖然相信,卻不敢輕易用藥。我說:「不用這個藥,就沒救了。」於是請我的朋友唐子松來診斷,他來了之後診斷後跟我說:「這確實是八味湯加上五味子的適應症。」他的話和我的診斷完全一致。於是病人服用了藥,舌頭果然開始有少許唾液,連服數劑後,乾燥焦枯的狀況立刻緩解。又加上人參來調理,才康復了。後來因為沒有注意戒色,過了半年後又犯了房事禁忌,結果因為服用其他藥物而去世了。
有一位徽州商人,二十八歲,生病之後沒有好好休養而發燒。他的家人認為是因為吃太多油膩的食物所造成的,所以醫生給他服用了三劑小柴胡湯,結果病人變得疲倦,腰部和胯部疼痛,無法轉動身體。我為他診斷,發現脈象微弱,說:「這是因為勞累過度又復發了。」於是用七味湯加上五味子和杜仲,連續服用兩劑,病人就能夠轉動身體了。又服用幾劑,加上人參,就痊癒了。
六味地黃湯的組成:
熟地黃(三錢)、山茱萸(一錢五分,去核)、茯苓(一錢)、淮山藥(一錢五分,炒過)、牡丹皮(一錢)、澤瀉(一錢)。用水煎服。
八味地黃湯,就是六味地黃湯加上熟附子和肉桂(各五分),去掉附子的名稱,又叫做七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