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陰證論

陰寒一症。向謂寒邪直中。便爾四肢厥逆。陽氣頓竭。身如被杖。腹中絞痛。下利清穀。脈微欲絕。急投四逆理中輩以溫之。猶恐不及。竊思人之一身。有衛氣營氣。宗氣元氣。春升之氣。水穀之氣。種種護持。發源於三焦命門。以為生生之用者也。何寒邪一犯。輒爾深入至此。

不知此非外中之寒。乃本身無火。命門真原。早已衰絕。即不受寒。而陰慘之象。已具於身中。偶或觸之。而遂至是也。或以為陽氣暴絕。或以為生冷內傷。或以為大寒侵犯。皆言其標而不言其本。所以仲景取方。止曰救里。意可知矣。況此症生氣索然。變異頃刻。非薑桂參附。

白話文:

陰寒症的探討

古人認為,寒邪直接入侵身體,便會導致四肢冰冷、陽氣驟減,如同被棍棒擊打,腹部絞痛、腹瀉清穀,脈搏微弱幾乎消失。面對此症,急需用四逆湯、理中湯等溫熱藥物救治,稍有不慎便會危及生命。

然而,我卻認為,人體有衛氣、營氣、宗氣、元氣,還有春升之氣、水穀之氣等各種氣機,皆源於三焦與命門,負責維持生命運作。為何寒邪一入侵,便能深入至此?

我認為,這並非外來的寒邪入侵,而是身體本身火氣不足,命門真氣早已衰竭,即使沒有寒邪入侵,也已呈現陰寒的症狀。只是偶爾接觸寒邪,便會導致病情加重。

有些人認為是陽氣驟然消失,有些人認為是生冷食物導致內傷,有些人認為是大寒入侵,這些都只是針對表面的病徵,而未探及病根。所以仲景醫聖在治療此症時,只說「救里」,用意可見一斑。

更何況此症氣息衰微,病情變化迅速,非薑、桂、參、附等溫熱藥物,無法有效治療。

不足回垂絕之元陽。猶得藉口於外中也哉。一少陰下利清穀。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生附子一錢。炙甘草一錢。乾薑一錢五分。溫服。面赤。加蔥。腹痛。加芍藥。嘔。加生薑。咽痛。加桔梗。

利止脈不出。加人參。

一傷寒已發汗。不解。反惡寒者。虛也。仲景用白芍藥三錢。炙甘草三錢。炮附子二錢補之。黃耆建中湯。亦可用。

白話文:

如果元陽不足,導致垂危,尚且可以藉由外力救治。例如少陰經病症,出現下痢清穀、手足厥逆、脈微欲絕,但病人反而不惡寒,面色發紅,可能伴隨腹痛、乾嘔、咽痛,或拉肚子停止,脈搏消失等症狀,可以用通脈四逆湯治療。藥方為生附子一錢、炙甘草一錢、乾薑一錢五分,溫服。如果面色發紅,加蔥;腹痛,加芍藥;嘔吐,加生薑;咽痛,加桔梗。如果拉肚子停止,脈搏消失,加人參。

如果傷寒已經發汗,但病情未解,反而感到惡寒,這是虛寒的表現。仲景用白芍三錢、炙甘草三錢、炮附子二錢補虛,可以用黃耆建中湯治療。

一傷寒下後。又發其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症。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溫之。

一傷寒陰盛格陽。其人必躁熱而不飲水。脈沉手足厥逆者。是此症也。孫兆用霹靂散。附子一枚。燒存性。為末。蜜水調服。節庵用回陽返本湯更勝。李東垣治馮翰林侄。陰盛格陽傷寒。面紅目赤。煩渴引飲。脈來七八至。但按之則散。用姜附湯加人參投入。兩服之。得汗而愈。此則神聖之妙也。

一夾陰傷寒。先因欲事。後感寒邪。陽衰陰盛。六脈沉伏。小腹絞痛。四肢逆冷。嘔吐清水。不假此藥。無以回陽。人參炮姜各一兩。生附子一枚。破作八片。水煎分服。脈出身溫而愈。吳綬曰。附子乃陰症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

白話文:

伤寒病好了之后,又出汗,白天烦躁不安睡不着觉,晚上却安静,不呕吐不口渴,没有表症,脉象沉细微弱,身体没有发热。用乾薑附子湯温热身体。

伤寒病阴气盛极,阳气被抑制,患者一定烦躁发热,却不喝水,脉象沉细,手脚发凉,这就是这个病症。孙兆用霹靂散,附子一枚,烧成灰,研成粉末,用蜜水调服。节庵用回陽返本湯效果更佳。李东垣治疗冯翰林的侄子,阴气盛极,伤寒病导致脸红眼赤,烦渴想喝水,脉搏跳动七到八次,但是按压就散去。用姜附汤加入人参,服用两剂,出汗后病就好了。这就是神妙的医术啊。

夹阴伤寒,先是因为房事,后来感受寒邪,阳气衰弱,阴气盛极,六脉沉细无力,小腹绞痛,四肢发凉,呕吐清水。如果不使用这种药物,就无法回阳。人参炮姜各一两,生附子一枚,切成八片,用水煎服。脉象恢复正常,身体发热,病就好了。吴绶说:附子是治疗阴症的重要药物,凡是伤寒病传变到三阴,或者寒邪夹杂阴气,即使身体发热,脉象仍然沉细,就必须使用它。

或厥冷腹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陰症傷寒。往往疑似。不敢用附子。直待陰極陽竭而用之。已遲矣。且夾陰傷寒。內外皆陰。陽氣頓衰。必須急用人參。健脈以益其元。佐以附子溫經散寒。拾此不用。將何以救之。

按陰寒之症。為害迅速。余所以詳列之者。蓋欲臨是症者。加意焉而不敢忽也。

通脈四逆湯

四逆湯加甘草一倍

乾薑附子湯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

水煎服

回陽反本湯

熟附子,乾薑,甘草,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

白話文:

如果出現手足厥冷、腹痛、脈象沉細,甚至嘴唇發青、陰囊收縮的情況,就需要緊急使用藥物。這些藥物具有退陰回陽的功效,能起死回生。

近來,很多醫生遇到陰症傷寒,往往懷疑是否可以用附子,不敢使用。等到陽氣衰竭才使用,就已經太晚了。而且夾陰傷寒,內外皆寒,陽氣驟然衰弱,就必須馬上用人參健脾益氣,輔以附子溫經散寒。如果錯過這個時機,又怎麼能救治呢?

陰寒的症狀十分兇險,所以我要詳細說明,就是希望遇到這種病症的醫生,能格外留意,不敢馬虎。

以下是文中提及的藥方

  • 通脈四逆湯: 四逆湯加甘草一倍
  • 乾薑附子湯: 乾薑(二錢),附子(三錢) 水煎服
  • 回陽反本湯: 熟附子、乾薑、甘草、人參、麥門冬、五味子、臘茶、陳皮

解釋

  • 厥冷: 手足冰冷
  • 腹痛: 肚子痛
  • 脈沉細: 脈搏沉細微弱
  • 唇青囊縮: 嘴唇發青,陰囊收縮,是陽氣衰竭的徵兆
  • 陰症傷寒: 由寒邪入侵導致的疾病,以陰寒症狀為主
  • 夾陰傷寒: 陰寒證夾雜陽虛證的傷寒
  • 健脈益元: 補氣血,增強身體元氣
  • 溫經散寒: 溫暖經絡,驅散寒邪
  • 加意焉而不敢忽也: 要格外注意,不能輕忽大意

總結

這段古文主要闡述了陰寒證的危害性,以及及時使用附子等藥物的重要性。作者強調,面對陰寒證,醫生要積極治療,不可遲疑,否則會錯失救治良機。

面戴陽者。下虛也。加蔥七莖。黃連少許。用澄清泥漿水煎。臨服。入蜜五匙。頓冷飲之。

黃耆建中湯

黃耆(蜜炙一錢五分),芍藥(二錢炒),肉桂(一錢去皮),甘草(五分炙)加薑棗水煎。去渣。入餳一大匙。煎一沸服。若大便溏利。或嘔者。不用餳

參附湯

人參(半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分作三服。姜水煎。

白話文:

臉色發紅,表示下焦虛寒。可用蔥七根,黃連少許,用清水煎煮。服用前加入蜂蜜五匙,趁熱服用。

可以使用黃耆建中湯:黃耆(蜜炙一錢五分)、芍藥(二錢炒)、肉桂(一錢去皮)、甘草(五分炙),加入薑棗水煎煮,去渣,加入白糖一大匙,煎沸服用。如果大便稀溏或嘔吐,則不加白糖。

可以使用參附湯:人參(半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分作三服,用薑水煎煮。

2. 陰虛論

夫陰寒者。腎中之真火衰也。陰虛者。胃中之真水虧也。真火衰。則有寒而無熱。真水虧。則有熱而無寒。經曰。陰虛則發熱是也。世或不察。見其發熱。動曰傷寒。舛誤悖謬。莫可言狀。殊不知與傷寒二字。絕不相干。試診其脈。則不緊而數。不實而虛。驗其症。或頭目眩暈。

或引衣倦臥。或腰腿痠疼。或渴喜熱飲。身雖熱而未嘗惡寒。不喜食而未嘗脹滿。詢其因。非酒色過縱。必大勞大病後。不能謹欲。乃致此。急與六味地黃湯大劑飲之。則熱退而病卻矣。或畏寒口渴。則用七味湯。足冷脈弱。則與八味湯。或有畏其泥膈而不敢輕嘗者。蓋不知六味八味等湯。

白話文:

人體陰寒是因為腎臟的真火衰弱,陰虛則是胃裡的真水不足。真火衰弱,就會覺得冷卻不熱,真水不足,就會覺得熱卻不冷。古籍記載「陰虛則發熱」,但世人往往不察,見到發熱就說是傷寒,這是錯誤的,跟傷寒完全沒有關係。如果觀察其脈象,脈搏不緊湊卻很快,不充實卻虛弱。觀察其症狀,可能會有頭昏眼花,或懶得動,只想穿著衣服躺著,或腰腿酸痛,或口渴喜喝熱水,身體雖然發熱卻不畏寒,也不想吃東西卻沒有腹脹。詢問病因,如果不是因為縱欲过度,必定是勞累过度或大病之后,没有注意保养,才导致这种情况。此时应该服用六味地黄汤大剂量,热退病消。如果畏寒口渴,就用七味汤;脚冷脈弱,就用八味汤。有些人害怕这些药会损伤脾胃,不敢輕易服用,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六味、八味等汤剂不会损伤脾胃。

皆是腎經本藥。直達下焦。使果陰虛。急藉以益水補火。必不可缺。必不可緩之劑。更何疑之有。

治驗

一人年五旬。得發熱症。已曾服藥七八日矣。比予診之。脈來虛數。目赤唇焦。舌腫大無津。余曰。此腎陰水衰之候也。宜進地黃湯。彼家猶豫。復延醫者曰。脈虛甚矣。乃所用藥。則芩連梔粉清火之劑。余曰。若服此而津生。所不待言。服此而更甚。則非此藥所能療也。及服之愈甚。

始信予言。遂進地黃湯一劑。覺少寐而舌和。二劑而津果生。後與生脈散相間服之得痊。

白話文:

治療驗證

有一位五十歲的病人,得了發熱症,已經服藥七、八天了。我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虛數,眼睛紅赤,嘴唇乾燥,舌頭腫大且無津液。我說:「這是腎陰水衰的症狀,應該服用地黃湯。」病人家屬猶豫不決,又去請其他醫生診治。醫生說:「脈象很虛,應該用黃芩、黃連、梔子粉等清火藥物。」我說:「如果服用這些藥物後,津液能生長,那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服用後病情更嚴重,那麼這些藥物就無法治療了。」結果服用後,病情果然加重了。

於是,他們相信我的話,便服用了一劑地黃湯。病人感覺稍微好睡一些,舌頭也變得濕潤。服用兩劑後,津液就生長了。後來,我們再用生脈散與地黃湯交替服用,最終痊癒了。

一人年五旬余。素不謹欲。冒寒發熱。他醫曾與解散。及余視之。則脈微細。面色通紅。目赤唇焦。舌黑而枯。予曰。此真陰衰竭。水火兩虧。宜以八味湯加五味子峻補方可。其家雖信。未肯輕投。余曰。不用此藥。則無救矣。急延吾友唐子松聲驗之何如。比至診之。謂余曰。

此八味湯加五味子候也。其言若合符節。遂取而進服之。果舌有微津。連劑焦枯頓釋。又加人參。調理而安。後不守禁。半載後。犯房戒。用他藥以殞。

一徽商年二十八。病後不謹發熱。彼家以過啖厚味故復。醫者投小柴胡湯三劑。體倦。腰胯痛。不能轉側。余診之。脈微弱。曰此女勞復也。以七味湯加五味杜仲。連進二劑。即能轉側。又數劑。兼人參而痊。

白話文:

有個五十多歲的人,平時不太注意保養,冒寒受涼後出現發熱症狀,曾由其他醫生開處方進行治療。但當我接診時,他的脈搏微弱細細,面色通紅,雙眼紅腫,嘴脣乾裂,舌頭黑色且乾燥。我診斷這是他真陰衰竭、水火雙虧的表現,應使用八味湯加上五味子進行強力補救。他的家人雖然相信我的診斷,但還不是很願意立即接受治療。我告訴他們,如果不使用這些藥物,病情可能無法得到救治。他們最終同意請我好友唐子松聲來進行診治。當唐子松聲診治後,認為這是八味湯加上五味子的適用情況,果然,患者舌頭開始出現微潤的津液,服用藥物後,舌頭的乾燥狀況迅速得到緩解。接著又加入人參進行調理,最終病情得以康復。

再有一個二十八歲的徽州商人,病後不注意調養,再次出現發熱。他家認為是因為過量食用滋潤的食物導致的。醫生開了小柴胡湯三劑,但患者感到疲倦,腰部和胯部疼痛,無法翻身。我診治後發現他的脈搏微弱,診斷為女性勞累後復發。我建議使用七味湯加上五味子和杜仲,連服兩劑後,患者就能翻身了。再經過幾次治療,並加入人參,最終病情痊癒。

六味地黃湯

懷熟地(三錢),山茱萸(一錢五分去核),茯苓(一錢),淮山藥(一錢五分炒),牡丹皮(一錢),澤瀉(一錢)

水煎。

八味地黃湯(即前方),加熟附肉桂(各五分),去附子名七味湯

白話文:

六味地黃湯

藥材:

  • 熟地黃:三錢
  • 山茱萸:一錢五分,去核
  • 茯苓:一錢
  • 淮山藥:一錢五分,炒制
  • 牡丹皮:一錢
  • 澤瀉:一錢

用法:

用水煎服。

八味地黃湯:

即六味地黃湯再加上熟肉桂和附子,各五分,去掉附子則稱為七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