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二 (1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7)

1. 腳氣

昌黎謂軟腳病。江南之人。常常見之。則西北希有。蓋東方濱海傍水。魚鹽之地。其民食魚嗜咸。令人熱中。南方地下。水土弱。霧露所聚。其民嗜酸食胕。病則攣痹。此則濕與熱合而成病也。然濕者類水。喜就下。而熱往從之。注於足脛。則赤腫而疼。乃妨步履。甚則逆而上攻。

嘔惡不食。作寒熱而似外感。俗謂之腳氣傷寒。大可嗤也。夫寒傷經絡。從足走頭。故頭疼惡寒而名傷寒。濕從下受。害皮肉筋骨。故紅腫疼重而成腳氣。一天一淵。如風馬牛之不相及也。然有從內而感。則酒濕乳酪之所致。從外而入。則風雨霧露之所侵。不從內不從外而得。

則肥壯人氣之所及。或濕痰下注。或陰火下流。種種不一。而要以祛濕熱為主。養血涼血次之。舒筋除燥次之。使不辨其方宜。不別其居處。不觀其勇怯。不調其氣血。而概以二妙投之。恐不克副其名也。將若何。

蒼朮除濕湯

茅山蒼朮(一錢泔制),黃柏(七分酒炒),生地(一錢),宣木瓜(一錢),米仁(二錢),牛膝(一錢),當歸(一錢),獨活(七分),廣皮(八分),茯苓(一錢)

燈芯一握。生薑一片。水煎。飲酒人。加葛根澤瀉各一錢。或加漢防己。

白朮湯,治氣血虧損。足脛疼痛。

白朮(一錢土炒),人參(一錢),茯苓(一錢),牛膝(一錢),黃柏(一錢),蒼朮(七分泔制),當歸(一錢),白芍藥(一錢酒炒),木瓜(一錢),柴胡(五分),廣皮(一錢)

棗二枚。姜一片。水煎。

丹溪婦人足脛痛。用

紅花,牛膝(俱酒洗),生地,黃柏,蒼朮,南星,龍膽草,川芎

水煎服。

又治腳軟筋痛。用

牛膝(二兩),白芍藥(一兩半),龜板(酒炙),柏板(酒炒各一兩),知母(炒),甘草(各五錢)

為末。酒糊丸。

二妙丸

蒼朮(二兩米泔浸炒),黃柏(二兩酒炒)

為末。神麯糊丸。

換腿丸,治足三陰經為風寒暑濕之氣所乘。發為攣痹緩縱。或上攻胸背。下注腳膝。疼痛發熱。行步艱辛。

薏苡仁,南星,石楠葉,石斛,檳榔,萆薢(酒拌),牛膝(酒浸),羌活,防風,木瓜(各四兩),黃耆(蜜炙),當歸(酒拌),明天麻,續斷(酒炒各一兩)

右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下。

白話文:

腳氣,韓愈說它叫軟腳病。江南地區的人常常看到這種病,但在西北地區卻很少見。這是因為東方沿海地區靠近水邊,是魚和鹽的產地,那裡的人們吃魚並且喜歡吃鹹食,導致體內容易積熱。南方地勢低窪,水土較為薄弱,濕氣容易聚集,那裡的人們喜歡吃酸的和腐敗的食物,一旦生病就容易出現筋脈攣縮、麻木。這就是濕氣和熱氣結合而成的疾病。濕氣的特性類似於水,喜歡向下流動,熱氣也會跟著往下跑,停留在腳和小腿部位,就會出現紅腫疼痛,妨礙走路。嚴重的話,還會逆行向上侵犯,導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並且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看起來很像外感風寒。民間俗稱腳氣傷寒,真是可笑。風寒侵犯經絡,會從腳往頭走,所以頭痛怕冷才被叫做傷寒。濕氣從下方侵入人體,會損害皮膚、肌肉和筋骨,所以才會出現紅腫、疼痛、沉重的腳氣。這兩者一個天一個地,根本沒有關係。但是,有的腳氣是從體內產生的,是因為喝酒、吃太多油膩食物或乳製品造成的。有的則是從體外侵入的,是因為被風雨、霧露侵襲造成的。還有一些不是因為內在或外在原因導致的,是因為肥胖的人體內氣血運行不暢,或者濕痰下注,或者陰虛火旺下流造成的。總之,原因有很多種,但治療的重點應該是祛除濕熱,其次是滋養血液、清熱涼血,再次是舒展筋脈、消除乾燥。如果不仔細辨別病因,不考慮患者居住環境,不觀察患者的體質強弱,不調和患者的氣血,就一概使用二妙丸來治療,恐怕難以達到效果。那應該怎麼辦呢?

蒼朮除濕湯: 茅山蒼朮(一錢,用米泔水浸泡後製成),黃柏(七分,用酒炒過),生地(一錢),宣木瓜(一錢),薏苡仁(二錢),牛膝(一錢),當歸(一錢),獨活(七分),廣陳皮(八分),茯苓(一錢),燈芯草一小把,生薑一片。用水煎煮。如果患者有飲酒習慣,可以加入葛根和澤瀉各一錢,或者加入漢防己。

白朮湯:治療氣血虧損導致的足部和小腿疼痛。 白朮(一錢,用土炒過),人參(一錢),茯苓(一錢),牛膝(一錢),黃柏(一錢),蒼朮(七分,用米泔水浸泡後製成),當歸(一錢),白芍藥(一錢,用酒炒過),木瓜(一錢),柴胡(五分),廣陳皮(一錢)。大棗兩枚,生薑一片。用水煎煮。

丹溪治療婦女足部和小腿疼痛的藥方: 紅花,牛膝(都用酒洗過),生地,黃柏,蒼朮,南星,龍膽草,川芎。用水煎煮服用。

另外一個治療腳軟筋痛的藥方: 牛膝(二兩),白芍藥(一兩半),龜板(用酒炙烤過),柏板(用酒炒過,各一兩),知母(炒過),甘草(各五錢)。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糊製成藥丸。

二妙丸: 蒼朮(二兩,用米泔水浸泡後炒過),黃柏(二兩,用酒炒過)。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神麯做成藥丸。

換腿丸:治療足部三陰經受到風寒暑濕之氣侵襲,導致筋脈攣縮麻痹,或者向上侵犯胸背,向下侵犯腳膝,引起疼痛發熱,走路困難。 薏苡仁,南星,石楠葉,石斛,檳榔,萆薢(用酒拌過),牛膝(用酒浸泡過),羌活,防風,木瓜(各四兩),黃耆(用蜂蜜炙烤過),當歸(用酒拌過),明天麻,續斷(用酒炒過,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糊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鹽水送服。

2. 閉症

人之九竅。陽七陰二。皆五臟主之。而六腑亡有。然清陽出上竅。濁陰走下竅。則有形無形之別。今腎既開竅於耳。何以復開竅於二陰哉。或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乃腎之腑。三焦為命門之使。故隸之也。小腸者。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腎為胃關。下部法地。故隸之也。況肺主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則是又隸於手太陰矣。脾主消磨五穀。倉廩所司。則是又隸於足太陰矣。又何以獨主於腎也。不知北方黑色。開竅於二陰。入通於腎者。蓋陰竅不侔於陽竅。

五臟主藏而不瀉。故走空竅而無形。為精明之府。六腑主瀉而不藏。故走濁竅而有形。為傳化之路。究竟與腎何與。殆化之者陽。而所以化之者則陰。無陰則陽無以化。腎主五液是也。試觀之腎虛之人。小便必淋瀝。大便則燥結。又有腎泄遺尿之候。益信腎之主二便也彰彰矣。

而小便閉。又甚於大便閉者。大便止苦精血虧損。艱澀之患。小便則脹悶不堪。氣不化而形壞矣。然則治之者。專主於腎與。不專主於腎與。曰因腎虛而致者。治其腎。因他臟而致者。治他臟。陰陽者。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上有病。下取之。下有病。上取之。或實或虛。

或熱或寒。老少異病。久暫異候。緩急異宜。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可與知者道也。

一老人年七旬。酒後不謹。患小便閉。及旬日。點滴不通。少腹脹滿。連至腰胯。坐臥不可。始延治。按其脈。或促或結。參伍不調。檢其藥。則五苓八正六一補中腎氣。遍嘗罔應。余因思虞天民用地膚草自然汁。治百藥不應者曾驗。即令其童採取之。時值初夏。其草尚嫩。

遂收以搗汁。因以己意用鹽炒川萆薢一兩水煎。共汁飲之。以其能去膀胱宿水故也。試嘗之。小便湧決如泉。晝夜不止。其腹漸平。但陰囊為前醫所熏。赤腫如斗。延吾郡瘍科療之。用砭法出水。逾日復作。又延余治。余曰。小便不利。一劑取效。此囊癰之兆。當以六十劑約兩月全愈。

老人曰。日服二劑何如。余曰。則一月愈。遂以炒黑龍膽草柴胡山梔當歸芍藥熟地茯苓澤瀉牛膝丹皮之屬。瀉肝補陰。果日消一日。如期而痊。

一老人年六旬。因幼年曾參禪。習危坐運氣法。得小便閉症。比時士材笠澤兩先生。以金匱腎氣丸投之不受。反覺悶絕者三日。及晚年來。每至冬至前一日。小便遂閉。極力攻出。解血塊如蜆肉狀。頃之復閉。三日不通。則悶絕不醒。余曰。此少腹有瘀滯。極力欲解。則氣反不化。

故上攻而暈。余以人參三錢。琥珀一錢五分。牛膝一錢五分。丹皮一錢。車前子二錢。升麻五分。且攻且補。一降一升。用之取效。以後屢發。投此無不神應。若用他藥。便沒幹涉。

白話文:

人體的九個孔竅,陽性的有七個,陰性的有兩個,這些孔竅都由五臟主管,而六腑並沒有直接主管任何孔竅。陽性的清氣從上方的孔竅而出,陰性的濁氣則從下方的孔竅排出,這體現了有形和無形的區別。現在說腎開竅於耳,為什麼又說開竅於大小便的二陰呢?有人說膀胱是州都之官,儲藏津液,氣化後就能排出;三焦是決瀆之官,水道由此而出。膀胱是腎的腑,三焦是命門的使者,所以它們隸屬於腎。小腸是受盛之官,消化食物後排出;大腸是傳導之官,轉化食物後排出。腎是胃的關卡,下部與大地相應,所以也隸屬於腎。況且肺主管疏通調節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那麼這就又屬於手太陰肺經了;脾主管消化磨碎五穀,是糧倉主管,那麼這又屬於足太陰脾經了。為什麼單獨說腎主管二陰呢?不知道北方黑色對應二陰,與腎相通,這是因為陰竅不同於陽竅。

五臟主管儲藏而不排泄,所以走空的孔竅,以無形的方式運行,是精明之府。六腑主管排泄而不儲藏,所以走濁的孔竅,以有形的方式運行,是傳導變化的通道。這究竟與腎有什麼關係呢?大概是陽氣負責轉化,而陰氣則負責促成轉化,沒有陰就沒有陽氣的轉化,腎主五液就是這個道理。試觀察腎虛的人,小便一定會淋漓不盡,大便則會乾燥結塊,還有腎氣不固導致遺尿的情況,這更加證明了腎主管大小便的道理。

而小便閉塞,比大便閉塞更嚴重。大便閉塞只不過會導致精血虧損、排泄困難,小便閉塞則會導致腹脹難耐,氣機無法運行,身體狀況會惡化。那麼治療小便閉塞,是應該專注於治療腎,還是不專注於治療腎呢?應該說,如果是因為腎虛導致的,就治療腎;如果是因為其他臟腑導致的,就治療其他臟腑。陰陽是變化的父母,是產生和消亡的本源。上部有病,可以從下部治療;下部有病,可以從上部治療。病情有虛實、寒熱之分,老人和小孩病情不同,病程有長有短,病情有緩有急,治療方法應該因時制宜,靈活運用,這需要醫生自己領悟,這也是可以和明白人說的道理。

一位七十歲的老人,飲酒後不注意,患上小便閉塞,十多天小便點滴不出,少腹脹滿,連到腰胯,坐立不安。開始尋醫治療,診脈時,脈象時快時慢,不協調。試遍了五苓散、八正散、六一散、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藥方,都沒有效果。我想到虞天民曾經用自然的地膚草汁,治療各種藥都無效的病人,效果很好。就讓童子去採摘,當時是初夏,地膚草還很嫩。收集後搗汁,然後用自己的想法,用鹽炒過的川萆薢一兩煎水,一起混合服用。因為萆薢能夠排出膀胱積水。試了之後,小便像泉水一樣湧出,晝夜不停,腹部逐漸平坦。只是陰囊因為之前被庸醫熏烤過,紅腫如斗。又請了本地的瘍科醫生治療,用放血的方法排出積水,但過一天又復發。又請我治療。我說,小便不利,用一劑藥就見效,這是陰囊生癰的徵兆,應該用六十劑藥,大約兩個月才能痊癒。

老人說,每天服用兩劑藥怎麼樣?我說,那就一個月可以痊癒。於是開了炒黑龍膽草、柴胡、山梔子、當歸、芍藥、熟地、茯苓、澤瀉、牛膝、丹皮等藥,疏肝補陰,果然每天消腫一點,如期痊癒。

一位六十歲的老人,因為年輕時曾參禪,練習危坐運氣法,得了小便閉塞的病。當時士材和笠澤兩位先生,用金匱腎氣丸治療沒有效果,反而導致悶絕昏迷了三天。到了晚年,每到冬至前一天,小便就會閉塞,極力排出,會解出像蜆肉一樣的血塊,不久又會閉塞,三天不通就會悶絕昏迷。我說,這是少腹有瘀血阻滯,用力想排出,反而導致氣機不暢,所以向上攻擾而暈倒。我用了人參三錢、琥珀一錢五分、牛膝一錢五分、丹皮一錢、車前子二錢、升麻五分,邊攻邪邊補正,一降一升,用後就見效。以後多次發作,用這個方子都靈驗無比。如果用其他藥,就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