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徹》~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產後論
新產之後。丹溪謂大補氣血。雖有他症。以末治之。其說甚善。然此謂惡露下盡而言則可。惡露未盡而言。則不可也。妊娠十月依經而養。其精粹則為孕育。其滓穢則為惡露。分娩之日。年壯氣旺。惡露易行。以六七日為期者有之。雜病相侵。或為阻滯。以一二十日未盡者有之。
多產氣弱。時行時止。以一月淋瀝者有之。故其為患也。兩脅作疼。少腹脹滿。兒枕成塊。寒熱時作。甚至心神恍惚。發嘔不食。敗血流經等候。其害不一。故產後首重於此。其自行者所不待言。一或有阻而致他病。或因他病而致凝阻。必須芎歸益母楂肉去瘀為主。而佐以他藥。
無論虛實。皆不可缺。而參耆補氣之藥。切勿早投。恐惡露上攻。變異頃刻。若去血過多。惡露已盡。腹無疼痛硬滿之處。半月一月以來。但見虛候。又須大補氣血。兼溫暖藥。以復其生氣。則又何疑之有哉。
一產後惡露不下。少腹疼痛。用芎歸益母楂肉香附陳皮玄胡索。或加桃仁紅花丹皮五靈脂。腰痛。加杜仲續斷。外感。加紫蘇。嘔惡。加藿香半夏茯苓甘草砂仁生薑。
一產後惡露少去。用四物湯加牛膝山楂杜仲益母茯苓陳皮香附。
一產後惡露未盡。脾氣又虛。破血則礙脾。補脾則礙血。用二陳湯入川芎益母香附木香。少加炒當歸。或倍入車前子。
一產後惡露未止。血虛發熱。四物湯加炮姜肉桂茯苓甘草廣皮杜仲續斷。
一產後脾虛。不進飲食或浮腫。用白朮茯苓炙甘草炮姜。入芎歸益母陳皮。
一產後心神恍惚。用遠志茯神棗仁丹參木香及芎歸益母杜仲甘草。
一產後外感。頭痛身熱。用荊防紫蘇川芎陳皮香附山楂。仍入當歸茯苓。
一產後停食。或因臨產不化。用厚朴枳殼陳皮山楂青皮香附萊菔子木香等。以輕重加減。仍入芎歸益母紅花。
一產後瘧疾。或因胎前所致。用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加芎歸益母山楂。
一產後痢疾。或因胎前所致。用當歸芍藥川芎木香肉桂白朮茯苓炙甘草廣陳皮阿膠。
一產後諸症。惡露未盡。必須遵以上法萬無一誤。但寒涼之藥。切不可用。恐伐其生生之氣也。
一產後惡露已透。凡有雜症。隨病制宜。血氣虧損。或發寒熱。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怔忡驚悸。自汗不寐。歸脾湯。中氣虛寒。飲食不進。六君子加炮姜益智。或人參附子理中湯。血虛大便難。八珍湯加杜仲續斷。或六味湯加蓯蓉牛膝。
一胎前脈洪大滑疾為順。微小澀滯為逆。產後脈虛軟柔弱為順。弦大急疾為逆。故胎前宜清熱。而亦有用溫藥者。病之變也。產後宜溫補。而亦有用涼潤者。亦病之變也。治者守其常。而達其變。則病無遁情矣。
一丹溪云。雖有他症。以末治之。非不治也。如實症多。則瀉中帶補。虛症多。則補中帶瀉。如此則正氣不脫。而邪氣不熾矣。此用藥之權衡也。
益母草湯,產後惡露未盡。腹疼痛者。
益母草(一錢五分),當歸(一錢),杜仲(一錢鹽水炒),牛膝(一錢),川芎(五分),丹皮(一錢),香附(一錢醋炒),茯苓(一錢),山楂(一錢半),廣皮(一錢)
炒熟砂仁末一錢。姜一片。水煎。甚者加桃仁延胡紅花。
黑神散,治產後發熱。惡露不下。
黑豆(三錢),黑姜(一錢),牛膝(二錢),當歸(一錢),川芎(五分),熟地(二錢)
水煎。
加味六君子湯,治產後中氣大虛。惡露不下。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土炒),肉桂(一錢),牛膝(一錢半),茯苓(一錢),炙甘草(三分),半夏(一錢),廣皮(一錢),益母草(二錢)
砂仁末七分。姜一片。水煎。
遠志湯,治產後心神恍惚。惡露未盡。
遠志肉(一錢),棗仁(一錢半),茯神(一錢),丹參(一錢),石菖蒲(五分),牛膝(一錢半),廣皮(一錢),杜仲(一錢),益母草(一錢半)
桂圓肉五枚。姜一片。水煎。
黃耆補氣湯,治產後去血過多。自汗體倦。
黃耆(一錢半蜜炙),人參(二錢),白朮(一錢半土炒),當歸(一錢),芍藥(一錢),炙甘草(三分),茯苓(一錢),肉桂(五分),附子(五分制)
棗二枚。煨姜一片。
貝母湯,治產後內熱咳嗽。心神不寧。
川貝母(一錢半),茯苓(一錢),車前子(一錢半),當歸(一錢),炙甘草(三分),廣陳皮(七分),遠志肉(一錢),棗仁(一錢),鉤藤鉤(一錢),牡丹皮(七分)
桂圓肉五枚。燈芯一握。
八珍湯,治產後氣血兩虛。四肢乏力。
人參(一錢),白朮(一錢土炒),茯苓(一錢),炙甘草(三分),川芎(五分),熟地(一錢),當歸(一錢),白芍藥(一錢酒炒),杜仲(一錢鹽水炒),川續斷(一錢酒炒)
棗二枚。姜一片。水煎。
八味湯,治產後陰虛發喘。氣上逆者。
懷熟地(三錢),山茱肉(二錢),肉桂(五分),熟附子(五分),牡丹皮(一錢),山藥(二錢),川牛膝(一錢半),茯苓(一錢),澤瀉(一錢)
水煎。如汗出不止。兼進生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