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徹》~ 卷之三 (10)
卷之三 (10)
1. 腿癰
人之脾主四肢。肝主筋。腎主骨。下部發地。三陰主之。則腰足是也。苟或勞乏罷極。傷筋骨皮肉而風寒濕乘間入之。則腿中作疼。發於肌肉者淺。入於筋骨者深。使復加以風藥。則愈耗其陰。進以寒涼。則愈傷其氣。將至於穿潰而不可支矣。故治此患者。仍補勿瀉。仍溫勿寒。
仍托勿斂。非比上三癰之喜攻喜瀉喜消也。如補中益氣湯八珍湯八味丸。或入木瓜肉桂杜仲牛膝等引經藥。氣血充裕。筋骨堅強。則易潰易斂也。若沾沾於解毒。則敗矣。
白話文:
人體的脾臟主導四肢,肝臟主導筋,腎臟主導骨,下半身發育來自於地氣,三陰經統管這些部位,也就是腰部和雙腳。如果過度勞累疲乏,傷了筋骨皮肉,風寒濕氣趁機侵入,就會導致腿部疼痛。疼痛表現在肌肉淺層的較輕,深入到筋骨的則較重。如果再用風藥治療,就會更加耗損陰氣;用寒涼藥治療,就會更加傷及陽氣,最終可能導致潰爛難以控制。所以治療這種病症,應該以補益為主,不要瀉泄;以溫暖為主,不要寒涼;以托散為主,不要收斂。這與上三種癰瘡喜用攻、瀉、消的治療方法不同。可以服用補中益氣湯、八珍湯、八味丸等補益氣血的方劑,或者加入木瓜、肉桂、杜仲、牛膝等引經藥物,使氣血充盈,筋骨強健,就能夠促進潰瘍癒合。如果只注重解毒,反而會導致病情加重。
治驗
一男子素勤苦。犯寒濕。腿中疼痛。半月餘。除濕解散藥太過。腿腫成癰。叫號不絕。余因謂曰。陳氏云此症從腎經受寒非桂附不能通關節。非羌活防風牛膝。不能行閉滯。非參朮甘草。不能使脾氣達四肢。非四物紅花。不能養血活血。令恪守其法而行之。果膿潰而痊。
大防風傷
人參(二錢),防風,白朮(土炒),附子,當歸,白芍(酒炒),川芎,杜仲(鹽水炒),黃耆,羌活,牛膝,熟地(各一錢),甘草(五分)
白話文:
治驗
一位男子平常勤勞辛苦,染上寒濕之氣,腿部疼痛已經半個月了。他服用祛濕藥物過量,導致腿部腫脹化膿,疼痛難忍,哀嚎不止。我便告訴他:「陳氏醫書記載,這種病症是因腎經受寒而引起的,必須用桂枝、附子才能疏通關節。也需要羌活、防風、牛膝來通暢閉塞不通之處。更需要人參、白朮、甘草,才能使脾氣運行到四肢。此外,還需四物湯加上紅花,才能養血活血。」我讓他嚴格按照這個方法治療,結果膿腫潰破,病症痊癒。
大防風傷
人參(二錢),防風,白朮(土炒),附子,當歸,白芍(酒炒),川芎,杜仲(鹽水炒),黃耆,羌活,牛膝,熟地(各一錢),甘草(五分)
姜一片。水煎。
按癰屬陽而外發。疽屬陰而內陷。陽緩而陰危。夫人而知之矣。然陽症過寒涼。則毒不外發而反危。陰症能溫托。則毒反克化而得緩。又夫人而知之矣。殊不知治陽症者。疏散為上。解毒繼之。調補繼之。勿犯苦寒。致令倒戈。治陰症者。升托為主。溫補繼之。調養繼之。勿過辛熱。
致令液竭。余雖不與是科。間嘗參觀其際。見有大溫大補。乃得膿成易斂。若血脈空虛。疼痛之久者。須氣血兼補。佐以養育心神。蓋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膿血去多。必藉資養。不可一味熱藥以復耗之。是或一道也。
凡瘡瘍一科。競執解毒之名。不論其發於何部。屬於何經。或陰或陽。或外感六淫。或內傷七情。概以解毒為辭。即用芩連花粉苦寒藥。致令毒不化而邪內伏。變異頃刻者有之。終不起發者有之。故敗毒散中。惟人參敗毒散為良。不知火鬱發之開之。蘊毒托之化之。血熱涼之。氣虛補之。水衰益之。火衰溫之。種種不同。奈何甘蹈苦寒而不悔也。
白話文:
將一片薑用水煎服。癰屬於陽性病症,外發於體表;疽屬於陰性病症,內陷於深層。陽性病症緩慢,陰性病症危險。這都是常識。然而,陽性病症如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則毒素無法外發反而更加危險。陰性病症如果能夠溫暖扶持,則毒素反而會被克化而轉危為安。這也是常識。然而,治療陽性病症時,應該以疏散為主,解毒為輔,調補為次,千萬不能使用苦寒藥物,以免病情惡化。治療陰性病症時,應該以升托為主,溫補為輔,調養為次,不能過度使用辛熱藥物,以免體液耗竭。雖然我並非專攻外科,但偶爾也會參觀學習,發現大溫大補的藥物能夠促進膿液形成,並容易收斂。如果是血脈空虛、疼痛已久者,則需要氣血雙補,並輔以養育心神。因為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膿血流失過多,必須藉助滋養,不可一味使用熱藥,以免再次耗損。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則。
所有的瘡瘍病症,都以解毒為名,不論其發病部位、所属經絡、陰陽屬性,也不管是外感六淫還是內傷七情,都以解毒為藉口,就使用黃芩、黃連、花粉等苦寒藥物。這樣會導致毒素無法化解,邪氣內伏,病變迅速,甚至完全不發作。因此,敗毒散之中,只有人參敗毒散是最佳選擇。要知道,火鬱之症應該疏導開之,蘊毒之症應該扶持化之,血熱之症應該清涼之,氣虛之症應該補之,水衰之症應該益之,火衰之症應該溫之,各種病症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為什麼要固執地使用苦寒藥物而不悔改呢?
人參敗毒散
人參,茯苓,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各一錢),川芎(八分),甘草(五分)
水煎。挾勞役者。倍用人參。加當歸芍藥。
化毒飲子,治七情怫鬱而發。
遠志肉(甘草制),當歸,甘草節(五分),連翹,川貝母(去心研),金銀花(二錢),白茯神,鉤藤(二錢),牡丹皮(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由人參、茯苓、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桔梗、枳殼(各一錢)、川芎(八分)、甘草(五分)組成,水煎服。勞役過度者,人參用量加倍,並加入當歸、芍藥。化毒飲子則用於治療七情鬱結所致的病症,由遠志肉(甘草制)、當歸、甘草節(五分)、連翹、川貝母(去心研)、金銀花(二錢)、白茯神、鉤藤(二錢)、牡丹皮(各一錢)組成。
姜一片。水煎。或加柴胡木香香附。
仙方活命飲
穿山甲(蛤粉炒黃),白芷,防風,赤芍藥,沒藥,甘草,當歸尾,乳香,貝母,天花粉,角針,陳皮(各一錢),金銀花(三錢)
酒煎服。
人參內托散
白話文:
用一片生薑加水煎煮,也可以加柴胡、木香、香附一起煎。
仙方活命飲:穿山甲(用蛤粉炒至黃色)、白芷、防風、赤芍、沒藥、甘草、當歸尾、乳香、貝母、天花粉、角針、陳皮(各一錢),金銀花(三錢)。用酒煎服。
人參內托散。
人參(錢半),黃耆(三錢),當歸,川芎,穿山甲,白芷,廣皮(各一錢),甘草(五分)
姜一片水煎。血虛。加熟地白芍藥。脾弱。加白朮茯苓。虛寒。加炮姜附子。化毒。加金銀花。
加減八味丸,治瘡疽發渴神效
懷熟地(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五味子,肉桂(各一兩)
為末。地黃和丸。薛氏書。五味用四兩。恐酸收太過也。
白話文:
人參半錢,黃耆三錢,當歸、川芎、穿山甲、白芷、廣皮各一錢,甘草五分,加薑片水煎,可用於治療血虛。若血虛,可加熟地、白芍藥;若脾弱,可加白朮、茯苓;若虛寒,可加炮姜、附子;若化毒,可加金銀花。
「加減八味丸」可治瘡疽發渴,效果顯著。其配方為:懷熟地八兩,山藥、山茱萸各四兩,牡丹皮、茯苓、澤瀉各三兩,五味子、肉桂各一兩。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地黃混合製成丸劑。薛氏書中記載,五味子用四兩,恐酸收過度。
2. 續腫脹論
嘗觀腫脹之疾。必發喘急。而喘病則有腫而不脹。脹而不腫者。又有先腫而後喘。先喘而後腫者。病情既殊。則治之者何可不為之別耶。試究詳之。大抵腫脹在脾。喘滿在肺。脹甚於腫。屬肝乘脾。腫甚於脹。屬腎乘肺。故治脹之法。先宜平肝。肝平則氣調。而不中滯。次用補脾斂肝。
土旺則能健運。土中瀉木。白芍藥酸以收之。若過於快氣。則中州亦傷。而不能復其職矣治腫之法。先宜清肺。肺清則氣降。而不上逆。次用淡滲益陰。淡滲則能利竅。金藏水中。生地黃苦以堅之。若過於疏泄。則有陽無陰。而亦不能以化矣。然由腫脹而至於喘者。則求其腫脹之因而調之。
白話文:
觀察腫脹的疾病,必定會引發喘急。而喘病也有腫而不脹、脹而不腫的情況。還有的先腫後喘、先喘後腫,病情各有不同,治療時怎麼能不區分對待呢?仔細研究之後,可以發現,腫脹屬於脾臟,喘滿屬於肺臟。脹比腫嚴重,屬於肝氣犯脾;腫比脹嚴重,屬於腎氣犯肺。所以治療脹的方法,首先要平肝,肝氣平息則氣機調和,不至於停滯。然後再用補脾斂肝的方法,脾土旺盛才能健運,脾土剋制肝木,白芍藥性酸,可以收斂肝氣。如果過於快速驅散氣機,則中焦脾胃也會受損,無法正常運作。治療腫的方法,首先要清肺,肺氣清淨則氣機下降,不至於上逆。然後再用淡滲益陰的方法,淡滲能利通竅道,金藏於水,生地黃藥性苦,可以堅固陰液。如果過於疏泄,則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也無法正常運作。但是,由腫脹而導致喘病的,則需要找到腫脹的原因,從根本上進行調理。
不治喘而喘自寧。若由喘而至於腫脹者。則求其致喘之因而理之。不治腫脹而腫脹自愈。木火之與金水。易而為治。比之操刃。況乎土位於中。四氣昏得乘之也哉。善治者。必審臟腑所屬。而以苦欲補瀉求之。庶得乎病之情。而不膠於成法也。
治驗
一女人年三旬余。得氣喘症。身發腫脹。他醫療已逾年。竟罔效。延余診之。脈細帶數。行動喘乏。所服破氣藥無遺。余見其腫甚。用大腹皮陳皮茯苓澤瀉車前中。獨入生地白芍藥牡丹皮。以陰濟陽。上收其逆氣。而下得以化。不三劑減半。數劑乃愈。繼以八珍調之。
白話文:
不必刻意治療喘症,喘症有時會自然痊癒。但如果喘症發展成腫脹,就要找出導致喘症的原因並加以治療。腫脹有時也會自行消退。木火與金水相生相剋,容易治療。這就好比操刀,更何況土位於中央,容易受到四氣的影響。善於治療的人,必須審慎判斷臟腑的病變,並運用苦甘酸辛鹹五味來補瀉,才能了解疾病的實情,而不被固定的方法束縛。
一位三十多歲的婦人患有氣喘,身體腫脹,經他人治療一年多,毫無起色。我診斷後發現她的脈搏細弱且略帶數,行動喘不過氣,之前服用的破氣藥物也都無效。我見她腫脹得很厲害,便在傳統的利水消腫方劑中加入生地、白芍藥和牡丹皮,以陰補陽,收敛上逆之氣,使下焦之水得以化解。不到三劑,腫脹就减轻了一半,幾劑藥後便痊癒了。之後再以八珍湯調養身體。
一男子年十六。近除得感寒症。余與發表消食。至新正四日。竟愈矣。余令之食粥。其家過慎。止與陳米湯飲。至二十日。復延治。上則發喘。下則發腫。由足跗至膝上。不惟腫。其色紅赤可怪。及按其脈。則微細。問其胸。覺飢甚。與粥飲入口便喘。余因謂曰。五氣養陽。
五味養陰。今半月餘。止用陳久米飲。有氣無味。陰不濟陽。其何能化。然兩足通紅奈何。余乃謂曰。此必過食鹹味。咸走血就下。隨其水而外發。故至此。詢之。乃因口淡。任啖醃菜而然。余以為不必治。急索飯及葷菜。與之半盞竟安。病者歡甚。少頃又進半盞。易以他葷亦安。
余竟教以如是調理。約旬日陰漸旺則陽化而腫自退果然。
白話文:
一位十六歲的男子,最近得了感冒。我給他開了發汗解表、消食的藥方。到正月初四,他終於痊癒了。我囑咐他吃粥,但他家人過於小心謹慎,只給他喝陳米湯。過了二十天,他又來找我醫治。他上氣不接下氣,喘不過來,雙腿從腳踝到膝蓋都腫脹,而且腫脹的部位紅得嚇人,看起來很不尋常。我診了他的脈,發現脈象微細。問他胸部感覺如何,他說很餓,吃粥喝水就喘。我於是對他說:「五氣養陽,五味養陰。現在已經半個月了,你只喝陳舊的米湯,雖然有氣卻沒有味道,陰氣不能滋養陽氣,怎麼能轉化呢?可是為什麼雙腿會通紅呢?」
我接著說:「這一定是吃太多鹹味的東西引起的。鹹走血就下,隨著水分往外發散,所以才會變成這樣。」我問他,他承認因為嘴淡,所以一直吃醃菜。我認為不用特別治療,趕緊找來白米飯和葷菜,讓他吃半碗,果然就舒服了。病人非常高興,過了一會兒又吃了半碗,換成其他葷菜也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