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7)

1. 脅痛

經曰。左右者陰陽之道路。蓋左屬陰而右屬陽也。陰為血而陽為氣也。左者肝也。肝藏血。性浮。喜條達而上升。有以抑之。則不特木鬱而火亦郁。故為痛。治之宜疏肝清火理血。左金兼桃仁、紅花、鉤藤、青皮之屬。虛人及季脅下疼者。六味湯滋其水以潤之。乙癸同源之意。

亦由房勞所致也。右者肺也。肺主氣。性沉。喜清肅而下降。有以逆之。則肺苦氣上逆而為痛。治之宜降氣消痰。前、桔、枳殼、陳皮之屬。虛人歸脾湯去耆、術加延胡主之。以補其母。若香燥破血之藥。非其治也。且於中州無礙。不可克代。與外感無涉。不可發散。犯之則汗出發喘。

白話文:

經書上說:左右兩側是陰陽運行的道路。概括來說,左邊屬陰,右邊屬陽。陰主血,陽主氣。

左邊屬於肝臟,肝臟藏血,性喜浮揚,喜歡舒暢上升。如果受到抑制,不僅會導致木氣鬱結,還會導致火氣鬱結,因此會感到疼痛。治療方法應以疏肝清火、理血為原則,可選用左金丸、桃仁、紅花、鉤藤、青皮等藥物。體虛的人以及肋骨下方疼痛者,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滋養腎水,潤澤肝臟,體現乙癸同源的道理。

也可能是房勞所致。

右邊屬於肺臟,肺臟主氣,性喜沉降,喜歡清肅下降。如果受到逆行,會導致肺氣上逆而感到疼痛。治療方法應以降氣消痰為原則,可選用前胡、桔梗、枳殼、陳皮等藥物。體虛的人可以服用歸脾湯,去掉黃耆、蒼朮,加入延胡索,以補益脾臟。

如果使用香燥破血的藥物,則不符合治療原則。並且,對於中焦脾胃來說,這些藥物無妨礙,不可替代。與外感風寒無關,不可發散。如果服用這些藥物,會導致汗出氣喘。

促其斃矣。余每怪時流。一遇脅痛。不分左右陰陽。不彆氣血痰火虛實閃挫之因。動稱肝經受病。及用藥。又以外感法治之。致死不悟。深可悲憫。殊不知脅痛之候。治之一逆。貽禍甚速。即有知者。亦守痛無補法。害亦相等。幸臨症者慎焉。

王宇泰先生治一人。患左脅痛。外發紅丹數十顆。有投以龍膽瀉肝等湯。竟不效。先生曰。肝性燥苦急。宜甘以緩之。用單味栝蔞二兩。研霜煎飲。取其甘緩潤下。紅丹可一洗而愈也。果如先生言。余凡遇左脅疼。煩躁面赤。脈數痰色綠者。每加之輒驗。若無痰而陰虧脈虛數。

汗出無氣以動。六味湯加鉤藤。屢獲奇效。若血凝氣滯。以桃仁、紅花、枳殼、醋製青皮、香附、延胡等。或加生地、芍藥、鉤藤佐之。實火。左金丸亦可選用。

白話文:

這段古文講述了治療肋骨疼痛(脅痛)的醫學觀點。作者批評了當時一些醫者不辨病因,盲目用藥,導致病人死亡的現象。文章還介紹了王宇泰先生用栝蔞治療左側肋骨疼痛的有效經驗,並列舉了不同類型肋骨疼痛的治療方法,包括六味地黃湯加鉤藤、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的藥方,以及左金丸等清熱瀉火的中藥。

  • 括蔞:一種中藥,性甘寒,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利水消腫的功效。
  • 六味地黃湯:一種滋陰補腎的中藥方。
  • 鉤藤:一種中藥,性微寒,有平肝息風、清熱解毒的功效。
  • 左金丸:一種清熱瀉火的中藥方。

一友右脅痛。以自知醫。用發散藥。痛愈甚。氣息難布。余診其脈則微弱。特慮其不受補。以單味貝母一兩。研細煎湯飲之。保其肺氣。使清肅下行。痛即如失。蓋栝蔞色綠入肝。有解毒之功。貝母色白入肺。有保殘之力。故治各不同也。夫貝母亦能解毒。用之以平肝則無濟。栝蔞亦能潤肺。用之於誤汗則太寒。學者不可不知。

一人患右脅痛。凡旬日。醫者誤用香燥。致不得坐臥。又延一友。不能治。反曰胸中有滯。止宜消導。若痛止。必不可救。及服其藥。果愈甚。病者求死。比余適止。見其苦。慰之曰。不難療。可一劑而愈。病者喜。伊兄云。痛未可止。余怪問其故。則曰。頃醫者有是言。故云。

白話文:

一位朋友右邊肋骨疼痛,自己當醫生,用發散的藥物治療,結果疼痛更加劇烈,呼吸困難。我診斷他的脈搏非常微弱,擔心他無法吸收藥物。於是單獨用一兩貝母研磨成粉末,煎湯給他喝,保護他的肺氣,使清氣下降,疼痛就立刻消失了。因為栝蔞顏色是綠色的,入肝經,有解毒的功效;貝母顏色是白色的,入肺經,有保護殘餘肺氣的力量。所以治療方法不同。貝母也能解毒,但用它來平肝卻沒有效果;栝蔞也能潤肺,但用它來治療誤汗則太寒涼。學習中醫的人不能不知道這些道理。

另有一人患右邊肋骨疼痛,已經十天了,醫生誤用香燥的藥物,導致他無法坐卧。又找了另一個朋友看病,也治不好,反而說他胸中積滯,應該用消導藥物治療,如果疼痛停止,就無藥可救。服用藥物後,果然疼痛加重,病人求死。我剛好經過,看到他痛苦的樣子,安慰他说:“不難治療,一劑藥就能治好。” 病人很高兴。他哥哥說:“疼痛還沒有止住。” 我很奇怪,問他為什麼,他說:“剛才醫生說過,所以才這麼說。”

余笑曰。令弟苦痛不止欲死。醫者又苦痛止不治。何大相背也。檢其藥。仍用消導加半夏等燥劑。余即取素所歷效自制推氣散。加延胡索。命煎飲之。又適友人楊子武修至。余告其故。欣然同意。少頃。病者數日不解帶。不轉動。忽下榻曰。痛愈大半。欲解衣而睡矣。當晚遂安臥。

越三日。痛雖愈。但因前久坐。氣不歸原。不能安枕。余以六味湯加杜仲引氣下行。二劑知。四劑已。繼六味丸調理而康。蓋右脅痛者。肺氣之逆也。以其真陰虧損。肺不能歸藏於腎水之中。故理肺之後。繼以滋陰。亦一法耳。

白話文:

我笑着说:“令弟疼痛不止,想要死去,医生却又苦苦治疗,疼痛止不住,这何等矛盾啊!检查他的药方,仍然用消导、半夏等燥性药物。我便取出自己历经多年实践的有效方剂“推气散”,加入延胡索,命人煎煮给他喝。恰巧我的朋友杨子武正好来访,我将事情告诉了他,他欣然同意。过了一会儿,病人几天来一直紧绷着身体,无法动弹,突然下床说道:“疼痛减轻了一大半,想要解开衣服睡觉了。”当晚他便安然入睡。

过了三天,疼痛虽然减轻了,但因为先前久坐,气机不归原位,无法安枕入眠。我用六味汤加入杜仲引气下行,服用了两剂,就见效了,四剂之后,疼痛就完全消失了。接着用六味丸调理,使他恢复健康。这其实是右胁疼痛,是肺气逆乱造成的,因为他的真阴亏损,肺气无法归藏于肾水中,所以要先调理肺气,再滋阴补肾,这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一人患右脅前岐骨下軟肉處痛。醫者用破氣血藥加酒煎。投三四劑。遂叫號不絕。余亦以推氣散加延胡飲之。瘥緩。但面山楂數口乾。加入生地、茯苓。去前、桔。痛稍止。又因勞心。後加遠志、當歸、鉤藤、杜仲。去枳殼。乃愈。或問之曰。病名為何。余曰。此名閃肭痛。

肭在臍之旁。季脅之前。曰何以知之。曰。海狗腎乃海狗腎之別稱。則肭之命名。當在臍與腎之間也。若勞倦不節。色欲不謹。氣血有阻。則軟脅前痛。宜補而調之。勿投燥劑可也。

白話文:

有個病人右邊肋骨下方軟肉處疼痛,醫生用破氣血的藥方加酒煎服,服了三、四劑後,疼痛加劇,叫喊聲不斷。我用推氣散加上延胡索給他服用,病情緩解,但臉色發黃,口乾舌燥。於是在藥方中加入生地、茯苓,去掉前胡、桔梗,疼痛稍微減輕。後來因為病人操勞過度,又加了遠志、當歸、鉤藤、杜仲,去掉了枳殼,病就好了。有人問我這個病叫什麼名字,我說這是閃肭痛。肭在肚臍旁邊,靠近肋骨下方,有人問我怎麼知道呢?我說海狗腎其實就是肭,所以肭的命名應該是在肚臍和腎臟之間。如果勞累過度,縱欲無度,氣血不通,就會引起軟肋前痛,應該補氣調血,不要用燥熱的藥方。

疏肝飲,治左脅痛。

柴胡,當歸,黃連(各七分茱制),青皮(醋炒),枳殼(麩炒),白芍(各一錢酒炒),川芎,紅花(各五分),桃仁(九粒研如泥)

姜一片。水煎。如兼痰喘者。不用此藥。

推氣散,治右脅痛。神應勝原方。

枳殼(麩炒),前胡,山楂(各錢半),鉤藤(二錢),甘草(三分),廣皮,葛根,桔梗(各一錢)

白話文:

疏肝飲,用於治療左側肋骨疼痛,藥材包括:柴胡、當歸、黃連(各七分,用茱萸制)、青皮(醋炒)、枳殼(麩炒)、白芍(各一錢,酒炒)、川芎、紅花(各五分)、桃仁(九粒,研磨成泥),另加薑片一片,水煎服用。若同時伴有痰喘,則不適用此方。

推氣散,用於治療右側肋骨疼痛,效果比原方更佳。藥材包括:枳殼(麩炒)、前胡、山楂(各一錢半)、鉤藤(二錢)、甘草(三分)、廣皮、葛根、桔梗(各一錢)。

2. 中脘痛

胃脘近心之分。而與脾膜相連。故其疼也。俗指為心。而古則稱脾耳。蓋脾之脈貫於胃。而為之行其津液。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於是發為中脘痛。方書分為九種。一曰客寒犯胃。一曰寒鬱為熱。則新與久之別也。一曰痰涎在膈。一曰蟲積在中。

則嘔痰與清水之別也。一曰氣。一曰食。則脹與滿之分也。一曰血。一曰火。則喜熱與寒之分也。一曰虛。則與實殊者。喜手按不可按之分也。然此特其大概耳。要之胃氣。人之所賴而生者。依中焦以腐化。藉脾氣以消磨。一或阻隔。失其健運之常。則氣血食積痰飲。皆得乘之而為患。

白話文:

胃部靠近心臟,並且與脾臟的膜相連。因此胃痛時,俗稱心痛,而古代則稱為脾痛。這是因為脾臟的經脈貫穿胃部,負責輸送津液。因此,遇到外邪入侵時,陽氣受到影響;飲食不節、作息不規律時,陰氣受到影響。這就會導致胃脘疼痛。醫書將胃痛分為九種:

第一種是外寒侵犯胃部;第二種是寒氣鬱積化熱,這兩種又分為新舊之分。第三種是痰涎停滯在膈膜;第四種是蟲積在胃中,這兩種又分為嘔吐痰液或清水之分。第五種是氣滯;第六種是食積,這兩種又分為脹和滿之分。第七種是血瘀;第八種是胃火,這兩種又分為喜熱或喜寒之分。第九種是胃虛,與胃實不同,表現為喜按但不可按之分。

以上只是胃痛的概況,關鍵在於胃氣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本。胃氣依靠中焦消化食物,藉助脾氣消磨食物。如果其中一環出現阻礙,導致正常運行的失常,就會造成氣血、食積、痰飲等積聚,進而引起病症。

使徒知治標。而不探其本。將愈攻愈虛。雖或少寬於旦夕。實則致病於將來。以致觸而即發。久而彌劇者。未必非治之失宜故也。故凡療脾疼者。脈見耎弱。中氣已虛。即宜歸脾暫去當歸、耆、術。少加柴胡。或兼二陳。有食加枳實。有寒加炮姜。有熱加山梔。先固其中氣。

則痛不致於傷胃。脾陰不竭。而胃陽有助。心君寧而肝不敢乘。腎獨能凌乎。一舉而諸善備焉。若夫治實之法。方書具在。

一客寒犯胃。或過食生冷。中脘疼痛。手足厥逆。脈見弦緊。用草豆蔻湯。

白話文:

治療疾病只注重表面的症狀,卻不探究病根,只会越治越虛弱。雖然可能在短期內有些緩解,但实际上会导致病根更深,未来更容易复发,病情加重,这很可能就是治疗方法不当造成的。因此,治疗脾胃疼痛时,如果脉象虚弱,中气不足,就应该使用归脾汤,暂时去掉当归、黄芪、白术,少加柴胡,或者配合二陈汤。如果患者有食积,就加枳实;如果患者怕冷,就加炮姜;如果患者发热,就加山栀子。先要固本培元,补益中气。

这样一来,疼痛就不会伤及脾胃,脾阴就不会枯竭,胃阳也能得到帮助,心神安定,肝脏也不敢乘虚而入,肾脏自然能够发挥其作用。如此一来,便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至于治疗实证的方法,方书上都有记载。

比如,有人因为受寒犯胃,或者吃生冷食物导致胃脘疼痛、手足厥冷,脉象弦紧,就可以用草豆蔻汤治疗。

一心痛稍久。寒鬱為熱。煩躁嘔酸。面山楂數者。山梔仁湯。

一痰涎在胸膈。嘔逆大痛不可忍。脈來洪滑者。枳縮二陳湯。

一蟲痛時作時止。口吐清水。或如咬狀。用川楝子湯。

一心痛因怒而發。心膈脹悶。脈沉伏。四股冷者。木香湯。

一心痛因麵食堅硬等味。過用不化。用萊菔子湯。

一心痛素喜食熱物者。瘀血停於胃口也。桃仁玄胡湯。

白話文:

胸口疼痛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是寒氣鬱積化熱,導致煩躁、嘔吐酸水,臉色偏黃,可以用山梔仁湯。

如果痰涎停留在胸膈,嘔吐不止,疼痛難忍,脈搏洪滑有力,可以用枳縮二陳湯。

如果疼痛時有時無,口吐清水,或是像被咬一樣,可以用川楝子湯。

如果胸口疼痛是由於生氣引起的,心胸脹悶,脈搏沉伏,四肢冰冷,可以用木香湯。

如果胸口疼痛是由於食用過多堅硬、難消化的麵食引起的,可以用萊菔子湯。

如果胸口疼痛的人平時喜歡吃熱的食物,可能是瘀血停留在胃部,可以用桃仁玄胡湯。

一中氣不足。思慮過度。飢飽失時。勞役不節者。歸脾湯、六君子湯。

草豆蔻湯

草豆蔻(煨),高良薑,廣皮,陳神麯(炒),吳茱萸(湯泡五分),茯苓,半夏(各一錢),炙甘草(三分)

煨姜一片。水煎。非脈實症寒者。勿輕用。

山梔仁湯

山梔(炒黑),半夏,廣皮(各一錢),竹茹(一團),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黃連(七分茱制)

白話文:

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中醫對於一些常見病症的治療方法。

第一部分

說明了 中氣不足、思慮過度、飲食無度、勞逸不均 等情況,可以服用 歸脾湯六君子湯 來調理。

第二部分

介紹了 草豆蔻湯 的配方和用法。草豆蔻湯主要用於治療 脾胃虛寒 的症状,但要注意,此方只適合於 脈象虛弱且體質偏熱 的患者,切忌不分情況服用。

第三部分

介紹了 山梔仁湯 的配方。山梔仁湯主要用於治療 肝膽濕熱 引發的各種病症。

備註:

  • 括號內的文字是藥材的別名或加工方式。
  • “錢”是古代的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 3.75 克。
  • “分”是古代的重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 0.375 克。
  • “茱制”是指用茱萸來炮製藥材。

注意: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用藥請遵醫囑!

燈芯一握。水煎。

枳縮二陳湯

枳實(麩炒),熟半夏(各錢半),茯苓,砂仁(炒熟),廣陳皮(各一錢),炙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

川楝子湯

川楝肉(二錢),木香(七分),檳榔,熟半夏,枳實(曲炒),廣皮(各一錢),炙甘草(三分)

生薑水煎。入砂糖少許和服。

木香湯

木香,香附(醋炒),青皮,廣皮,枳實(麩炒),柴胡,蘇梗(各一錢),炙草(三分)

白話文:

枳縮二陳湯

枳實(用麩炒過),熟半夏(各半錢),茯苓,砂仁(炒熟),廣陳皮(各一錢),炙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

川楝子湯

川楝肉(二錢),木香(七分),檳榔,熟半夏,枳實(用曲炒過),廣皮(各一錢),炙甘草(三分)

生薑水煎。加入少許砂糖服用。

木香湯

木香,香附(用醋炒過),青皮,廣皮,枳實(用麩炒過),柴胡,蘇梗(各一錢),炙草(三分)

炒熟砂仁末一錢。水煎。

萊菔子湯

萊菔子(焙研),山楂(各錢半),厚朴(薑製),枳實,廣皮(各一錢),蓬朮(八分醋製),炙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

桃仁延胡湯

桃仁泥(十粒),木香,炮姜(各五分),炙甘草(三分),香附(醋炒),延胡索(醋煮),廣皮(各一錢),鉤藤,澤蘭(各錢半)

白話文:

將炒熟的砂仁末一錢用水煎服。另外,準備萊菔子(焙研)、山楂(各錢半)、厚朴(薑製)、枳實、廣皮(各一錢)、蓬朮(八分醋製)、炙甘草(三分),以及薑三片,用水煎服。最後,將桃仁泥(十粒)、木香、炮姜(各五分)、炙甘草(三分)、香附(醋炒)、延胡索(醋煮)、廣皮(各一錢)、鉤藤、澤蘭(各錢半)一起用水煎服。

砂仁五分。水煎。

歸脾湯

人參,石斛(鹽水炒),遠志內(甘草湯淨焙),茯神,棗仁(炒熟研),白退術(土炒各一錢),炮姜,木香,石菖蒲(各五分),柴胡,炙甘草(各三分),當歸身(七分)

桂圓肉五枚。水煎。

六君子湯

人參,半夏,白朮(土炒),茯苓,廣皮(各一錢),鉤藤(一錢),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

棗二枚。姜三片。水煎。

白話文:

人參、石斛(用鹽水炒)、遠志(用甘草湯浸泡後烘乾)、茯苓、棗仁(炒熟研磨成粉)、白術(用土炒)、炮姜、木香、石菖蒲(各五分)、柴胡、炙甘草(各三分)、當歸身(七分)

桂圓肉五枚,用水煎服。

人參、半夏、白朮(用土炒)、茯苓、廣皮(各一錢)、鉤藤(一錢)、木香(五分)、甘草(炙三分)

註解

  • 這裡的「分」指的是中藥計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0.3克。
  • 「錢」也是中藥計量單位,約等於現代的3.75克。
  • 文中一些藥材名稱後面的括號裡是藥材的炮製方法,例如「鹽水炒」、「土炒」、「炙」等。
  • 「歸脾湯」和「六君子湯」都是中醫常用的方劑,具有不同的功效。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