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5)

1. 喉痹

龍潛於海。雷藏澤中。則天以清。地以寧耳。及其發也。陰霾四際。光焰燭天。天氣閉塞。地氣冒明。所謂龍雷之火。迅不及掩。其勢疾暴可畏。一至風恬雨霽。則無所施其威矣。人之喉主天氣。咽主地氣。為身中之橐籥。水穀之道路。使無風火相扇。則金空而鳴。谷虛而納。

何窒塞之與有。惟火發於內。風鬱於外。水波洶湧。而聚為痰。在外則喉風。纏絡胸膈。在內則喉痹。壅結兩傍。疼痛而食不得入。聲不得出。旦夕之際。危亡可待。斯時也而以陰寒藥投之。則其勢愈甚而火彌熾。痰彌盛矣。急須驅風豁痰。開通鬱結。糾纏頓釋。閉塞立開也。

故喉風。殭蠶、半夏為君。佐以疏理。喉痹。射干、甘、桔為主。佐以辛涼。撤其風而火自息。祛其痰而風自寧。縱有龍雷之相火。安足患乎。此治之之要。首則探吐。次則解散。甚而從治。嚴用和蜜餞附子片。令吮其汁。因火不歸元。而足冷脈微。已成危險之候。有不得已而用者。

一喉痹。俗名乳蛾。生於兩傍。紅紫如錢。中黃如豆。或左或右曰單。左右俱有曰雙。嗌以上者可見。嗌以下者不可見。水穀難下。急須點破咯吐之。或以鵝翎蘸燈油腳攪吐之。

一喉痹。屬外感者。發散藥入射干。屬七情所傷者。歸脾、逍遙去耆、術。加射干、桔梗、薄荷開之。陰虛火動者。

六味湯入薄荷。

一喉痛久不愈。甚至潰爛。素曾患時瘡者。用萆薢散。

一喉風痰涎壅盛。聯布心胸。腫大紅赤。喘息難舒。用巴豆油染紙作捻子。點火吹滅。取煙透鼻內。即時口角流涎。並觸患處。急服殭蠶散。

射干湯,治喉痹。

射干(一錢),防風,荊芥,桔梗,薄荷(各一錢),大力子(錢半焙研),廣皮(八分),甘草(三分)

加燈芯一握。生薑一片。水煎。火甚。加玄參、天花粉。肺虛。加川貝母、茯苓。

殭蠶散,治喉風。

殭蠶(二錢湯淨),半夏,防風,前胡,荊芥,桔梗,葛根,枳殼,玄參,薄荷(各一錢),大力子(一錢半焙),甘草(三分)

生薑一片水煎。

萆薢散,治楊梅喉癬。

土茯苓(別名萆薢五錢),當歸,金銀花,皂角刺,米仁(各二錢),白鮮皮,白芷,木瓜,木通(各七分),甘草(五分)

水煎。

白話文:

龍潛伏在海底,雷隱藏在沼澤中,這時天空清朗,大地安寧。等到它們爆發時,陰霾籠罩四方,光芒照亮天空,天氣閉塞不通,地氣也顯得混濁不明,這就如同龍雷之火,迅猛得來不及遮掩,其聲勢猛烈可怕。一旦風平雨歇,它們就無處施展威風了。人的喉嚨主宰天氣,咽喉主宰地氣,是身體內的風箱,也是水穀食物的通道。如果沒有風火互相煽動,喉嚨就會像空洞的容器一樣發出聲音,咽喉也會像空虛的容器一樣容納食物。

那又怎麼會產生阻塞呢?都是因為火在體內發作,風在體外鬱結,導致水液翻騰,凝聚成痰。在體外就形成喉風,纏繞在胸膈之間;在體內則形成喉痹,阻塞在喉嚨兩側,導致疼痛難忍,無法進食,聲音也發不出來,早晚都有可能面臨死亡。這個時候如果投用寒涼的藥物,只會使病情更加嚴重,火勢更加旺盛,痰液也更加增多。必須要趕緊驅散風邪、化解痰液、疏通鬱結,這樣纏繞的症狀才能立即解除,阻塞的狀況才能馬上打開。

所以,治療喉風,以殭蠶、半夏為主藥,再佐以疏理氣機的藥物;治療喉痹,則以射干、甘草、桔梗為主藥,再佐以辛涼的藥物。祛除風邪,火自然就會熄滅;化解痰液,風自然就會平息。縱使有龍雷之類的相火,又有什麼可怕的呢?這是治療的要點。首先要催吐,其次要疏散,嚴重時要採取反治的方法,謹慎使用和蜜一起煎煮過的附子片,讓病人吮吸汁液。這是因為火不歸元,導致手足冰冷、脈象微弱,已經出現危險的徵兆,迫不得已才使用這個方法。

喉痹,俗稱乳蛾,生在喉嚨兩側,顏色紅紫如錢幣,中間黃色如豆子。長在單側的稱為單蛾,長在兩側的稱為雙蛾。長在喉嚨以上的可以看見,長在喉嚨以下的則看不見。導致水穀難以下嚥,必須要趕緊刺破膿腫,讓膿液吐出來。或者用鵝毛蘸上燈油腳攪拌後催吐。

一種喉痹,屬於外感風邪引起的,用發散藥物配合射干;屬於七情所傷引起的,用歸脾湯、逍遙散,去除黃耆、白朮,加入射干、桔梗、薄荷來疏通。屬於陰虛火旺引起的,則用六味地黃丸加入薄荷。

喉嚨疼痛久治不癒,甚至潰爛,而且之前患過瘡瘍的,則用萆薢散。

喉風導致痰涎壅盛,連帶胸部也充滿痰液,腫脹紅腫,呼吸困難,則用巴豆油浸過的紙捻子,點燃後吹滅,讓煙氣通過鼻腔進入,立刻會從嘴角流出涎水,同時也刺激了患處。然後立即服用殭蠶散。

《射干湯》:治療喉痹。

射干(一錢)、防風、荊芥、桔梗、薄荷(各一錢)、大力子(一錢半,焙乾研磨)、廣陳皮(八分)、甘草(三分)。

加燈芯一小把,生薑一片,用水煎服。火氣旺盛的,加入玄參、天花粉。肺虛的,加入川貝母、茯苓。

《殭蠶散》:治療喉風。

殭蠶(二錢,用湯水洗淨)、半夏、防風、前胡、荊芥、桔梗、葛根、枳殼、玄參、薄荷(各一錢)、大力子(一錢半,焙乾)、甘草(三分)。

加生薑一片,用水煎服。

《萆薢散》:治療楊梅喉癬。

土茯苓(又名萆薢,五錢)、當歸、金銀花、皂角刺、薏苡仁(各二錢)、白鮮皮、白芷、木瓜、木通(各七分)、甘草(五分)。

用水煎服。

2. 瘰癧

經云。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此言治法也。而余取以治瘰癧。尤不易之法也。東方者。木也。足厥陰肝足少陽膽屬之。陰不足。則陽有餘。肝膽主節。筋無血養。則火自甚而金不能平。木反侮之。於是喉之兩傍。厥陰少陽經筋之所過。則鬱給成核。始則一二。繼則三五。

或左或右。累累如貫珠。久則潰爛。膿血淋瀝。以致月消而敗矣。南方者。火也。實則瀉其子也。如夏枯草、連翹、黃芩、貝母、玄參之屬。清火消痰。使火不得以乘金。而金得以平木。將少陽之火。不復熾矣。而厥陰之血。從何養乎。則補北方是也。北方者。水也。水乃生木。

乙癸同源。肝氣不宜助而肝血宜滋。況腎水既旺。而不盜金之氣。西方不虛。東方獨得實乎。故瀉南方者。治瘰癧之始。補北方者。救瘰癧之終。余因是而悟古人立法之巧。非後人所幾及。類如斯。

一瘰癧女子多見之。男子間有。有血虛內熱所致。有鬱怒傷肝而作。或感大行暑熱。或啖煎炙醇酒。熱生痰。痰成核。初則瀉火消痰。開鬱解毒。潰則補中益氣。滋養腎水。庶成者可消。而潰者可斂也。

夏枯草湯

夏枯草(三錢),玄參,黃芩,土貝母,金銀花,連翹,天花粉,薄荷,桔梗(各一錢),甘草節(三分)

燈芯一握。水煎。鬱怒。加香附、柴胡、鉤藤、遠志。血虛。加當歸、白芍藥。血熱。加生地、牡丹皮。氣虛者。加味歸脾湯入夏枯草。或逍遙散加貝母、夏枯草。飲食不入者。四君子湯加廣陳皮、香附、陳神麯。飲酒太過者。前方內加葛根、澤瀉、青皮。去香附。腎陰不足者。六味地黃丸。

白話文:

古籍裡說:「東方為實,西方為虛,所以要瀉南方之火,補北方之水。」這說的是一般的治療原則。但我用這個原則來治療瘰癧(頸部淋巴結核),是一種比較特別的方法。

東方在五行中屬木,對應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如果陰液不足,陽氣就會過盛。肝膽主管筋的活動,當筋得不到血液的滋養,火氣就會更加旺盛,導致金不能平息木的過旺,反而被木所反制。於是,在喉嚨兩側,也就是肝經和膽經經過的地方,因為氣機鬱結而形成腫塊,剛開始只有一兩個,後來變成三五個,可能在左邊或右邊,一個個串連起來像珠子一樣。時間久了就會潰爛,流出膿血,最後可能會導致肌肉消瘦、身體衰敗。

南方在五行中屬火,所以當火氣旺盛時,就要瀉它的子,也就是要用像夏枯草、連翹、黃芩、貝母、玄參等藥物來清熱化痰,使火氣不能侵犯金,讓金能夠平息木的過旺,這樣少陽經的火氣就不會再過於旺盛。那厥陰肝經的血液要如何滋養呢?就要補北方,北方屬水,水可以生木,因為乙肝與癸腎同源。肝氣不宜再助長,但肝血需要滋養。而且腎水旺盛時,就不會消耗金的氣,這樣西方就不會虛弱,東方也就不會獨自過於強盛。所以說,瀉南方是治療瘰癧的開始,而補北方是治療瘰癧的最後階段。我因此領悟到古人設立治療方法的巧妙之處,這是後人難以企及的。

瘰癧這種病,在女子身上比較常見,男子偶爾也會有。有些是血虛內熱引起的,有些是因情緒鬱悶、發怒傷肝而造成的,也有些是因為感受了過多的暑熱,或吃了太多煎炸、燒烤、濃烈的酒類,導致生熱生痰,痰結成核。初期要瀉火化痰,疏肝解鬱、解毒,如果已經潰爛,就要補中益氣,滋養腎水,這樣腫塊有可能會消散,潰爛的也能夠癒合。

夏枯草湯

藥方組成:夏枯草三錢,玄參、黃芩、土貝母、金銀花、連翹、天花粉、薄荷、桔梗各一錢,甘草節三分,再加上燈芯草一把。用水煎服。

  • 如果因情緒鬱悶、發怒引起的,可以加香附、柴胡、鉤藤、遠志。
  • 如果是血虛引起的,可以加當歸、白芍藥。
  • 如果是血熱引起的,可以加生地、牡丹皮。
  • 如果是氣虛的,可以服用加味的歸脾湯,再加入夏枯草,或用逍遙散,加入貝母、夏枯草。
  • 如果食慾不振,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廣陳皮、香附、陳神麯。
  • 如果是因為飲酒過多引起的,可以在原方中加入葛根、澤瀉、青皮,並去除香附。
  • 如果是腎陰不足,可以用六味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