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5)

1. 血症

生地丹皮湯,治脈數內熱咳嗽痰血者。

懷生地,牡丹皮,川貝母(去心研),麥門冬(去心),廣陳皮(各一錢),炙甘草(三分),沙參(一錢),(如不止加阿膠一錢蛤粉炒成珠)

加焙扁柏葉一錢。水煎服。如吐血。去門冬加荷葉艾葉。或加藕節童便。

當歸止血湯,治脈弦脅痛氣逆者。

當歸(一錢),香附(一錢便制),生地(一錢),白芍藥(一錢酒炒),牡丹皮(一錢),蘇子(一錢),炙甘草(三分),廣陳皮(一錢)

加焙扁柏葉一錢。水煎服。

白芨湯,治內傷吐血。

白芨,茜草,生地,丹皮,牛膝,廣皮,歸尾(各一錢)

加荷葉蒂五個。水煎服。

補方見論內

白話文:

血症

生地丹皮湯,用來治療脈搏跳動快速、體內有熱、咳嗽帶有痰血的病症。

藥方組成:懷生地、牡丹皮、川貝母(去除內心後研磨)、麥門冬(去除內心)、廣陳皮(各一錢)、炙甘草(三分)、沙參(一錢)。如果血仍止不住,可以加入阿膠一錢,用蛤粉炒成珠狀。

可額外加入焙過的扁柏葉一錢。用水煎服。如果出現吐血,則去除麥門冬,改為加入荷葉和艾葉。也可以加入藕節和童子小便一起煎服。

當歸止血湯,用來治療脈象弦硬、胸脅疼痛、氣逆上衝的病症。

藥方組成:當歸、香附(用鹽水炮製過)、生地、白芍藥(用酒炒過)、牡丹皮、蘇子、炙甘草、廣陳皮(各一錢)。

可額外加入焙過的扁柏葉一錢。用水煎服。

白芨湯,用來治療因內傷引起的吐血。

藥方組成:白芨、茜草、生地、丹皮、牛膝、廣陳皮、當歸尾(各一錢)。

可額外加入荷葉蒂五個。用水煎服。

關於其他補養的藥方,可以參考相關的論述。

2. 咳嗽

咳嗽。微疾也。連綿不已,則又痼疾也。夫豈容渺視哉?然咳則有聲無痰,虛怯者恆見之。或時咳一聲,或連咳二三聲,日以為常,初不經意,而尫羸已成矣。蓋肺出氣,腎納氣,升降往來,舒徐不迫,惟縱欲以竭之,以耗散之,而真氣餒,於是假咳而上達,豈可久之道哉?

嗽則有聲有痰,其因多端。外則六淫,內則七情,咸足以致之。經謂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而肺為之總司。然六淫之中,風寒尤易犯,以肺主皮毛,而開竅於鼻,形寒飲冷則傷之,留而不去,為寒為熱,變遷不一,須審其風則解之,寒則散之,中病即止。若過於解散,則腠理疏而邪復襲,愈襲愈解,愈解愈襲,脾肺虛而元氣憊,反變成他症而難療矣。況乎暑濕七情等因,又當隨感而施治者哉?竊思痰者,身之液也,外充皮膚,內滋臟腑,氣為之化,血為之輔,相為灌溉而不可竭者。若久嗽不已,則腑腑精華,肌肉血脈,俱為耗引,消竭於痰,比之脫氣脫血,何多遜焉?獨不觀久嗽者,始而色瘁,繼而肉消,繼而骨痿,皆津液不能敷布乃至此。夫豈容渺視哉?故療之者,乾咳,用地黃丸峻補其腎,兼進人參以滋化源。痰嗽,風則解以辛涼,寒則散以辛溫,暑則清之,濕則燥之,燥火則潤之,七情則隨所因而調之,而總以扶脾保肺為首務,幸毋沾沾於逐痰也。

按痰又有酒濕而生者,六君子加葛粉澤瀉之類;有食積而生者,枳朮加半夏曲陳皮甘草之類;有痰火而生者,二陳加栝蔞山梔黃芩之類;有肺燥而生者,二冬加貝母栝蔞百合之類;有氣逆而生者,二陳加蘇子桑皮杜仲之類。此皆治標之治法,隨症以投,第不可過甚耳。

白話文:

咳嗽,算是小毛病。但如果持續不斷,就會變成頑固的疾病,怎能輕忽呢?咳嗽如果只有聲音沒有痰,通常是身體虛弱的人才會這樣。有時只咳一聲,有時連續咳兩三聲,每天都這樣,一開始不在意,久了身體就變得非常虛弱。這是因為肺負責呼氣,腎負責納氣,兩者一升一降,運作應該是順暢不急迫的。但如果因為縱慾過度而耗竭精氣,導致真氣不足,就會藉由咳嗽來向上傳達。這種情況怎麼可以拖太久呢?

而有聲音又有痰的咳嗽,原因就很多了。外在可能是風、寒等六種外邪侵襲,內在可能是情緒波動等七種內傷所引起,這些都可能導致咳嗽。中醫說五臟六腑都可能引發咳嗽,雖然不只是肺的問題,但肺是主要負責的。六種外邪中,風寒最容易侵犯。因為肺主導皮膚毛孔,並開竅於鼻子,如果身體受寒或喝冷飲,就容易受傷。這些邪氣如果累積不散,就會變成寒或熱,變化多端。要仔細辨別是風就用祛風的方法,是寒就用散寒的方法來治療,病好了就停止用藥。如果過度發散,反而會使皮膚毛孔鬆弛,導致邪氣再次侵入,如此反覆,會使脾肺虛弱,元氣衰竭,甚至變成其他難以治療的疾病。更何況還有暑、濕、情緒等各種原因,都應該針對病因來治療。

我認為痰,其實是身體的津液,它在外滋養皮膚,在內滋潤臟腑。氣使津液化生,血輔助津液運行,彼此互相灌溉,不能枯竭。如果長期咳嗽不止,五臟六腑的精華、肌肉和血脈都會被消耗,變成痰液排出。這跟氣血耗竭相比,也不遑多讓。難道沒看到長期咳嗽的人,一開始臉色憔悴,接著肌肉消瘦,最後連骨頭都衰弱,這都是因為津液不能正常輸送所導致的嗎?怎麼可以輕忽呢?

所以治療咳嗽,乾咳的要用六味地黃丸來峻補腎氣,同時用人參來滋養化生氣血的源頭。有痰的咳嗽,如果是風邪引起的,就用辛涼的藥物來解表;寒邪引起的,就用辛溫的藥物來散寒;暑邪引起的,就用清熱的方法;濕邪引起的,就用燥濕的方法;燥熱引起的,就用滋潤的方法;情緒引起的,就針對情緒來調解。但總而言之,扶助脾胃、保護肺氣才是最重要的,千萬不要只執著於化痰。

另外,痰也有可能是因為喝酒或濕氣引起的,這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葛粉、澤瀉等藥物來治療;也有可能是因為消化不良引起的,可以用枳朮丸加上半夏、神曲、陳皮、甘草等藥物來治療;也有可能是因為痰火引起的,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瓜蔞、山梔、黃芩等藥物來治療;也有可能是因為肺燥引起的,可以用二冬湯加上貝母、瓜蔞、百合等藥物來治療;也有可能是因為氣逆引起的,可以用二陳湯加上蘇子、桑白皮、杜仲等藥物來治療。這些都是治標的方法,應該根據具體的症狀來用藥,但不可過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