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

1. 鼻淵

鼻淵一名腦淵。以鼻之竅。上通腦戶。腦為髓海。猶天之星宿海。奔流到底。骨中之髓。發源於此。故髓減則骨空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李瀕湖云。鼻氣通於天。天者。頭也。肺也。肺開竅於鼻。而陽明胃脈。環鼻而上行。腦為元神之府。而鼻為命門之竅。人之中氣不足。

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然肺主皮毛。形寒飲冷則傷肺。治者但見其標。不求其本。往往喜於解散。散之過。則始流清涕者。繼成獨涕。漸而腥穢。黃赤間雜。皆由滲開腦戶。日積月累。而至尫羸矣。使非參耆益其陽。麥冬五味斂其陰。佐以辛荑透其竅。腦戶何由而固耶。

虛寒少入細辛。內熱監以山梔。又須六味丸加鹿茸枸杞等。下填腎陰。則精足者髓自充。尚何漏卮之足云。

補中益氣湯

黃耆(一錢半蜜水炒),人參白朮(炒土),當歸,麥冬(各一錢去心),廣皮(七分),柴胡,炙甘草升麻,辛荑,山梔(各三分炒黑),五味子(九粒杵)

薑棗水煎。

補腦丸,治鼻淵久不愈者。神效。

人參,麥門冬(去心),茯苓杜仲(鹽水炒),肉蓯蓉(酒淨),山藥(飯上蒸切),熟地,山茱肉(各二兩),黃耆(蜜水炒),枸杞子,菟絲子(各三兩),鹿茸(酒漿微炙切片),五味子(各一兩)

為末。另搗蓯蓉枸杞熟地麥冬。略添煉蜜和丸。如桐子。每服四錢。白滾湯下。

2. 耳病

陰陽之用。互合成體。有如陽竅七。奇數也。而五臟開之。則主受。陰竅二。偶數也。而六腑輸之。則主化。然陽竅中。心肺為陰中之陽。則口鼻之氣。升降往來。無形而之有形矣。腎肝為陰中之陰。則耳目之竅。虛實交參。有形而之無形矣。故五色則目收之。五味則舌辨之。

五臭則鼻吸之。五音則耳納之。然目之光猶外發。木中有火也。耳之聰惟內受。水性潤下也。恆見腎氣足者。耳中之墨充塞。而聽愈聰。腎氣虛者。耳中空竅無礙。而聽愈背。明乎此理。可見少陰之氣。藏於耳中。而其外蔽者。則少陽之風火。擾亂相扇。驅其外邪斯得矣。若夫腎氣不充。

少陰之脈不至。惟峻補真陰。入以鎮墜之品。則氣不上亂。復其司聽之職。則虛而能受。如空谷之音。響應立赴矣。不知者。妄以外導法。欲令氣通。則陰內陽外。豈能越出而失其常經乎。或又曰。心開竅於舌。寄竅於耳。凡用心過度。火為之擾。然鳴則有之。聾則未也。究之心腎不交。

水不升故火不降耳。至痰火為患。耳如蟬鳴。降氣則痰下。益水則火息。亦不越攝氣歸元之旨也。

一色欲損腎。六味丸入杜仲牛膝沉香黃柏枸杞磁石。

一耳中乾結。耳鳴而聾。柴胡聰耳湯

一上焦熱。耳鳴而聾。及出膿汁。蔓荊子散。耳痛生瘡。黍黏子湯

一停耳。耳中有膿。用桑螵蛸炒。入六味丸。

柴胡聰耳湯

連翹(四錢),柴胡(三錢),炙甘草當歸人參(各一錢),水蛭(五分炒),虻蟲(三個去殼足炒),麝香(少許)

上除後三味別研外。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去渣。入三味末再煎。食遠服。

蔓荊子

甘菊,蔓荊子,桑白皮麥門冬,生地,赤茯苓赤芍藥,前胡(各一錢),炙甘草,升麻木通(各三分)

薑棗水煎。

黍黏子湯

昆布蘇木,生甘草,蒲黃龍膽草(各二分),黍黏子,連翹,生地,炙甘草,當歸,黃芩黃連(各三分),柴胡,黃耆(各四分),桔梗(一錢半),桃仁(三個去皮尖),紅花(少許)

水煎。

六味丸

熟地(八兩),山茱萸,淮山藥(各四兩),牡丹皮澤瀉茯苓(各三兩),磁石(一兩醋煅七次),沉香(五錢),牛膝,杜仲(鹽水炒),枸杞子(各二兩),黃柏(一兩鹽水炒)

為末。添煉蜜糊丸。每服三錢。青鹽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