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

1. 鼻淵

鼻淵一名腦淵。以鼻之竅。上通腦戶。腦為髓海。猶天之星宿海。奔流到底。骨中之髓。發源於此。故髓減則骨空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李瀕湖云。鼻氣通於天。天者。頭也。肺也。肺開竅於鼻。而陽明胃脈。環鼻而上行。腦為元神之府。而鼻為命門之竅。人之中氣不足。

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然肺主皮毛。形寒飲冷則傷肺。治者但見其標。不求其本。往往喜於解散。散之過。則始流清涕者。繼成獨涕。漸而腥穢。黃赤間雜。皆由滲開腦戶。日積月累。而至尫羸矣。使非參耆益其陽。麥冬五味斂其陰。佐以辛荑透其竅。腦戶何由而固耶。

白話文:

李瀕湖說:鼻氣與天相通。這裡的天,指的是頭部,也是指肺。肺經的氣息從鼻子開竅,陽明胃經則環繞鼻子向上行進。腦是元神所在的宮殿,而鼻子則是人體的命門。如果人體的中氣不足,

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然肺主皮毛。形寒飲冷則傷肺。治者但見其標。不求其本。往往喜於解散。散之過。則始流清涕者。繼成獨涕。漸而腥穢。黃赤間雜。皆由滲開腦戶。日積月累。而至尫羸矣。使非參耆益其陽。麥冬五味斂其陰。佐以辛荑透其竅。腦戶何由而固耶。

陽氣不能上升,就會導致頭部歪斜,九竅也不利。然而,肺主宰著皮毛,如果受到寒涼侵襲,就會傷及肺臟。醫生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症狀,而不去探究病根,就喜歡用散寒的藥物。過度散寒,最初只是流清水鼻涕,之後會變成單邊流鼻涕,慢慢地鼻涕會變得腥臭,顏色混濁,這是因為腦戶被散開,日積月累就會導致身體虛弱。如果不服用人參、黃芪來補益陽氣,用麥冬、五味子來收斂陰氣,並輔以辛夷透開鼻竅,腦戶又如何能得到保護呢?

虛寒少入細辛。內熱監以山梔。又須六味丸加鹿茸枸杞等。下填腎陰。則精足者髓自充。尚何漏卮之足云。

補中益氣湯

黃耆(一錢半蜜水炒),人參,白朮(炒土),當歸,麥冬(各一錢去心),廣皮(七分),柴胡,炙甘草,升麻,辛荑,山梔(各三分炒黑),五味子(九粒杵)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寒,就少吃細辛,內熱就用山梔子來解。另外,可以把六味丸加上鹿茸和枸杞,滋補腎陰,這樣精氣充盈,骨髓自然也會飽滿,就不會再有漏精的情況了。補中益氣湯則可以用黃耆(蜜水炒)、人參、白朮(炒土)、當歸、麥冬(去心)、廣皮、柴胡、炙甘草、升麻、辛荑、山梔(炒黑)、五味子(研磨)來調製。

薑棗水煎。

補腦丸,治鼻淵久不愈者。神效。

人參,麥門冬(去心),茯苓,杜仲(鹽水炒),肉蓯蓉(酒淨),山藥(飯上蒸切),熟地,山茱肉(各二兩),黃耆(蜜水炒),枸杞子,菟絲子(各三兩),鹿茸(酒漿微炙切片),五味子(各一兩)

為末。另搗蓯蓉枸杞熟地麥冬。略添煉蜜和丸。如桐子。每服四錢。白滾湯下。

白話文:

薑棗水煎

將生薑和紅棗用清水煎煮。

[補腦丸],治鼻淵久不愈者。神效。

這方藥丸名為「補腦丸」,專治鼻淵久治不愈的患者,療效顯著。

[配方]:

  • 人參 二兩
  • 麥門冬 (去心) 二兩
  • 茯苓 二兩
  • 杜仲 (鹽水炒) 二兩
  • 肉蓯蓉 (酒淨) 二兩
  • 山藥 (飯上蒸切) 二兩
  • 熟地 二兩
  • 山茱肉 二兩
  • 黃耆 (蜜水炒) 三兩
  • 枸杞子 三兩
  • 菟絲子 三兩
  • 鹿茸 (酒漿微炙切片) 一兩
  • 五味子 一兩

[製法]:

  1.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
  2. 將肉蓯蓉、枸杞、熟地、麥門冬搗碎。
  3. 將粉末和搗碎的藥材混合,加入適量的煉蜜,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次服用四錢,用白開水送服。

2. 耳病

陰陽之用。互合成體。有如陽竅七。奇數也。而五臟開之。則主受。陰竅二。偶數也。而六腑輸之。則主化。然陽竅中。心肺為陰中之陽。則口鼻之氣。升降往來。無形而之有形矣。腎肝為陰中之陰。則耳目之竅。虛實交參。有形而之無形矣。故五色則目收之。五味則舌辨之。

五臭則鼻吸之。五音則耳納之。然目之光猶外發。木中有火也。耳之聰惟內受。水性潤下也。恆見腎氣足者。耳中之墨充塞。而聽愈聰。腎氣虛者。耳中空竅無礙。而聽愈背。明乎此理。可見少陰之氣。藏於耳中。而其外蔽者。則少陽之風火。擾亂相扇。驅其外邪斯得矣。若夫腎氣不充。

白話文:

陰陽相互作用,合而為一。陽竅有七個,為奇數,五臟開通它們,負責接收。陰竅有兩個,為偶數,六腑輸通它們,負責轉化。然而陽竅中,心肺屬陰中之陽,因此口鼻的呼吸,升降往來,無形而有形。腎肝屬陰中之陰,因此耳目的竅穴,虛實相參,有形而無形。所以五色由眼睛接收,五味由舌頭辨別,五臭由鼻子吸入,五音由耳朵接納。然而眼睛的光亮外發,如同木中藏火;耳朵的聰明則內受,如同水性潤下。經常看到腎氣充足的人,耳中的墨色充塞,聽力更敏銳。腎氣虛弱的人,耳中空竅無礙,聽力卻衰退。明白了這些道理,就可以理解少陰之氣藏於耳中,而外蔽它的是少陽之風火,擾亂相扇。驅除外邪即可。若腎氣不足,……

少陰之脈不至。惟峻補真陰。入以鎮墜之品。則氣不上亂。復其司聽之職。則虛而能受。如空谷之音。響應立赴矣。不知者。妄以外導法。欲令氣通。則陰內陽外。豈能越出而失其常經乎。或又曰。心開竅於舌。寄竅於耳。凡用心過度。火為之擾。然鳴則有之。聾則未也。究之心腎不交。

水不升故火不降耳。至痰火為患。耳如蟬鳴。降氣則痰下。益水則火息。亦不越攝氣歸元之旨也。

一色欲損腎。六味丸入杜仲牛膝沉香黃柏枸杞磁石。

一耳中乾結。耳鳴而聾。柴胡聰耳湯。

白話文:

少陰經脈不通,就要著重補益真陰。用鎮住下降的藥物,氣就不會上逆亂動。恢復它掌管聽覺的功能,則虛而不實,能接受聲音。就像空谷傳聲,響應立即而至。不懂的人,胡亂用外導的方法,想要讓氣流通,這樣陰氣在內、陽氣在外,怎麼可能越出經絡,失去正常的運行路線呢?有些人又說,心開竅於舌,寄竅於耳。凡是用心過度,就會被心火擾動,雖然有耳鳴,但還沒有聾。究其原因,是心腎不交,水不能上升,所以火也降不下來。到最後就會出現痰火為患,耳朵像蟬鳴一樣。降氣就能使痰液下降,滋養腎水就能使心火熄滅,這也不過是攝取元氣、歸於根本的原則而已。

凡是過度縱欲,都會損傷腎氣。六味丸中加入杜仲、牛膝、沉香、黃柏、枸杞、磁石。

如果耳朵裡乾燥緊結,耳鳴而且聾,可以用柴胡聰耳湯。

一上焦熱。耳鳴而聾。及出膿汁。蔓荊子散。耳痛生瘡。黍黏子湯

一停耳。耳中有膿。用桑螵蛸炒。入六味丸。

柴胡聰耳湯

連翹(四錢),柴胡(三錢),炙甘草,當歸,人參(各一錢),水蛭(五分炒),虻蟲(三個去殼足炒),麝香(少許)

白話文:

如果上焦發熱,耳朵會出現耳鳴和耳聾,甚至流出膿汁,可以服用蔓荊子散。如果耳朵疼痛並長出瘡,則可以服用黍黏子湯。

如果耳朵閉塞,耳朵裡有膿,可以用炒過的桑螵蛸加入六味丸服用。

也可以使用柴胡聰耳湯,其中包含連翹四錢、柴胡三錢、炙甘草、當歸、人參各一錢、炒水蛭五分、去殼足炒虻蟲三個、少許麝香。

上除後三味別研外。作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去渣。入三味末再煎。食遠服。

蔓荊子散

甘菊,蔓荊子,桑白皮,麥門冬,生地,赤茯苓,赤芍藥,前胡(各一錢),炙甘草,升麻,木通(各三分)

薑棗水煎。

黍黏子湯

昆布,蘇木,生甘草,蒲黃,龍膽草(各二分),黍黏子,連翹,生地,炙甘草,當歸,黃芩,黃連(各三分),柴胡,黃耆(各四分),桔梗(一錢半),桃仁(三個去皮尖),紅花(少許)

白話文:

將前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單獨備用。然後將其他藥材加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去除藥渣,再加入之前研磨好的粉末繼續煎煮。等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

蔓荊子散:甘菊、蔓荊子、桑白皮、麥門冬、生地、赤茯苓、赤芍藥、前胡(各一錢),炙甘草、升麻、木通(各三分)。用薑棗水煎煮。

黍黏子湯:昆布、蘇木、生甘草、蒲黃、龍膽草(各二分),黍黏子、連翹、生地、炙甘草、當歸、黃芩、黃連(各三分),柴胡、黃耆(各四分),桔梗(一錢半),桃仁(三個去皮尖),紅花(少許)。

水煎。

六味丸

懷熟地(八兩),山茱萸,淮山藥(各四兩),牡丹皮,澤瀉,茯苓(各三兩),磁石(一兩醋煅七次),沉香(五錢),牛膝,杜仲(鹽水炒),枸杞子(各二兩),黃柏(一兩鹽水炒)

為末。添煉蜜糊丸。每服三錢。青鹽湯下。

白話文:

六味丸是由以上12種藥材組成的中藥丸。將藥材研磨成粉,用煉蜜糊成丸子。每次服用三錢,用鹽水送服。

請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