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4)

1. 痢疾論

大凡治瘧之法。宜先緩而後急。治痢之法。宜先急而後緩。何哉。瘧之始發也。其勢猛悍。而遽欲以止之。則邪不伏而反熾。使及其既衰。即須急以培焉。除邪養正。乃不至於遷延。所謂避其來銳。擊其惰歸。此一法也。痢之始作也。其來瀰漫。而不急以奪之。則浸淫而潰決。

即當其少緩。尤須有以調焉。邪盡氣和。庶不成乎休息。所謂及鋒而用。善刀而藏。此又一法也。蓋痢古稱滯下。又名腸澼。分明指濕熱傷手太陽小腸。手陽明大陽。蘊釀而成。丙火自焚。庚金受囚。化物傳道之令俱廢。膿血稠黏。後重逼迫。滯而不舒也。仲景用大黃湯滌之。

取其滋潤輕快。一洗而空。誠妙法也。特恐元氣有不勝耳。河間芍藥湯。用芩連清火。歸芍調血。木香檳榔。理氣止痛。甘草和中。或加肉桂為引。所云調血則便血自愈。理氣則後重自除。無論赤白。皆當遵此為法。若夫虛寒一症。腹痛頻迸。下積純白。或時兼赤。滑而不禁。

脈微弱而畏寒。則人參附子理中湯。必不可少。至於久痢。元氣衰憊。下痢不止。肢體浮腫。脈來虛微。補中益氣。倍參加桂附肉果粟殼。又豈容須臾緩哉。更有下多亡陰。大腸不行收令。虛坐弩責。則於升提中。兼以滋陰為主。迨食積宜消。感寒宜發。暑濕宜清。又在臨症變通。

難以執一見也。

治驗

一徐太夫人六旬患痢。噤口不食。服開胃等藥轉劇。六脈虛數。余以人參二錢。黃連一錢。連進四五次。遂能食而痢止。

一人年五旬。向有冷積痛。一日患痢。初起便滑。下積純白。診其脈微細。余即以人參理中湯。連進而愈。此不可以常格拘也。

一儒者場後患痢。醫與解表消導清熱罔效。餘切其脈軟弱。兩尺倍甚。以八味湯四劑漸減。後以人參調理。蓋痢未有不傷腎。況年少不禁者乎。

芍藥湯

芍藥(一錢半),當歸,黃連,黃芩(各八分),炙甘草(三分),檳榔(一錢),木香(五分)

水煎服。痛不止或加桂五分。痢不減漸加大黃。

真人養臟湯,治虛寒痢疾。久而不愈。

人參(三錢),白朮(一錢半,土炒),當歸(一錢),白芍藥(一錢半),木香(八分),炙甘草(三分),肉桂(八分),肉果(麵裹煨),粟殼(醋炙),訶子肉(麵煨各一錢)

水煎服。

厚朴湯,治飲食停滯下積者。

厚朴(一錢薑製),枳實(一錢麩炒),萊菔子(一錢焙研),木香(五分),黃芩(一錢),廣皮(一錢),山楂(一錢半),豆豉(一錢),炙甘草(三分),柴胡(七分),檳榔(一錢)

加砂仁末七分。姜一片。水煎。

白話文:

痢疾論

一般來說,治療瘧疾的方法,應該先緩和病情,再採取積極措施;而治療痢疾的方法,則應該先採取積極措施,再緩和病情。為什麼呢?因為瘧疾剛發作時,來勢兇猛,如果馬上想制止它,邪氣不會被壓制反而會更加猖獗。等到瘧疾的勢頭衰弱時,就必須趕緊補養身體,去除邪氣、扶助正氣,這樣才不會讓病情拖延下去。這就是所謂的避開其來勢洶洶,攻擊其退勢疲軟,這是一種治療方法。而痢疾剛開始發作時,病情蔓延,如果不趕緊祛除邪氣,病情就會逐漸加重,甚至潰爛。即使病情稍微緩和,也必須加以調理。等到邪氣完全清除,氣血調和,才不會讓疾病復發。這就是所謂的趁著銳氣用藥,之後要好好調養,收斂藥效,這是另一種治療方法。

痢疾,古代又稱為「滯下」,也叫「腸澼」,明顯指的是濕熱侵犯手太陽小腸和手陽明大腸,積聚蘊釀而成。這種情況就像體內的丙火(陽熱)過旺,自行燃燒,導致庚金(陰金)受困,使身體的代謝功能失調。這時,腸道內會產生膿血,黏稠難以排出,還會有裡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乾淨)的感覺,讓人感到不舒服。張仲景使用大黃湯來清除體內積滯,取其滋潤輕快的特性,可以一次性將積滯排除乾淨,確實是個好方法。但唯恐病人的元氣不足,無法承受藥力。而河間的芍藥湯,則用黃芩、黃連來清熱解毒,當歸、芍藥來調和氣血,木香、檳榔來理氣止痛,甘草來調和脾胃,有時還會加入肉桂來引藥。所謂的調和氣血,便血自然會停止;理順氣機,裡急後重的感覺也會消除。無論是紅痢還是白痢,都應該遵循這個方法來治療。

至於虛寒型的痢疾,則會出現腹痛頻繁,排出的多是純白色的黏液,有時也會夾雜一些紅色,而且排便時滑脫不禁,無法控制。病人的脈搏微弱,而且會怕冷。這種情況就必須使用人參附子理中湯來治療。對於久病不癒的痢疾,病人元氣衰敗,持續腹瀉不止,肢體浮腫,脈象虛弱。這時就必須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倍人參、肉桂、附子、肉果、罌粟殼等藥材,一刻也不能耽擱。還有一種情況是腹瀉過多導致陰液虧損,大腸失去了收斂功能,病人虛弱地坐在便盆上,卻難以排便,這時就必須在升提陽氣的同時,以滋養陰液為主。至於因為飲食積滯、感受風寒、暑濕侵襲等原因引起的痢疾,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不能拘泥於一種方法。

治驗

有一位徐老夫人,六十歲時得了痢疾,什麼東西都吃不下,服用開胃藥後病情反而加重。診斷發現她的六脈虛數,於是我就用人參二錢、黃連一錢,連續服用四五次,病人就開始能進食,痢疾也停止了。

有一位五十歲的人,平時就有腹部冷積疼痛的毛病,有一天得了痢疾,剛開始排便滑脫,排出純白色的黏液,診斷發現他的脈搏微細,於是我立即給他服用人參理中湯,連續服用後就痊癒了。這說明不能被固有的方法所束縛。

有一位讀書人,在科舉考試後得了痢疾,醫生給他用了疏解表邪、消導積滯、清熱解毒的藥物,都沒有效果。我把脈發現他的脈象軟弱,尤其是兩尺脈更加微弱,於是就給他服用八味丸,四劑後病情逐漸減輕,之後又用人參來調理身體。因為痢疾沒有不傷腎的,更何況年輕人身體比較虛弱,更應該注意。

芍藥湯

芍藥(一錢半),當歸,黃連,黃芩(各八分),炙甘草(三分),檳榔(一錢),木香(五分)

用水煎服。如果疼痛不止,可以加肉桂五分。如果痢疾沒有減輕,可以逐漸加大黃的用量。

真人養臟湯:治療虛寒型痢疾,久治不癒者。

人參(三錢),白朮(一錢半,用土炒過),當歸(一錢),白芍藥(一錢半),木香(八分),炙甘草(三分),肉桂(八分),肉果(用麵裹著煨過),罌粟殼(用醋炙過),訶子肉(用麵裹著煨過,各一錢)

用水煎服。

厚朴湯:治療因飲食積滯引起的痢疾。

厚朴(一錢,用生薑製過),枳實(一錢,用麩皮炒過),萊菔子(一錢,焙乾研磨),木香(五分),黃芩(一錢),廣陳皮(一錢),山楂(一錢半),豆豉(一錢),炙甘草(三分),柴胡(七分),檳榔(一錢)

加砂仁末七分,生薑一片,用水煎服。

2. 泄瀉論

泄瀉之因多端。而要以脾胃為本。脾胃者土也。處於中州。澆灌四旁。清濁以分。水穀以別。皆藉此健運之能。而升降開闔。由之布化。尚何瀝瀉之虞哉。惟中氣稍弛。風勝則飧瀉而完穀不化。寒勝則洞瀉而澄澈清冷。濕勝則濡瀉而糟粕不實。熱勝則火瀉而暴注下迫。更有食積痰飲。

則腹中或痛或不痛。反得瀉而減也。大瘕瀉。則腹中有瘕。時作時止也。腎瀉。則每於子後發。余時則安也。蓋土旺則能制水。水旺亦足凌土。濕鬱則能成熱。熱鬱亦足助濕。濁氣則能侵上。清氣亦足陷下。故治瀉之法。不可一端而竟。扶脾正也。而有時乎平胃。分利常也。

而有時乎升提。溫補當也。而有時乎清熱。況於食積宜消。痰積宜降。瘕聚宜調。腎虛宜補。且有面色黃白。似乎脾虛。而補之不效者。以濕熱之未清也。亦有久瀉不止。習以為恆。而止之反劇者。亦積熱之不解也。苟執脾土喜溫惡寒。喜燥惡濕之說。而概以溫熱行之。知常而不知變。

知經而不知權。使遇中虛且寒者。誠然得矣。倘或蘊隆不解。不且益其邪而成痼疾也哉。至於治瀉九法。士材言之詳矣。余不及贅。

胃苓湯

蒼朮(米泔制),厚朴(薑製),陳皮(各一錢),甘草(三分炙),白朮(八分土炒),茯苓,澤瀉(各一錢),肉桂(三分),豬苓(一錢)

加薑棗水煎。或分用合用皆可。

薷苓湯,治暑瀉。

香薷,黃連(薑汁炒),厚朴(薑製),扁豆(炒),豬苓,澤瀉,白朮(土炒),茯苓(各一錢),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

四神丸,治脾腎兩虛。飲食不思。子後泄瀉。

肉果(麵煨二兩),補骨脂(胡桃制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炒一兩)

為末。生薑八兩。紅棗百枚。煮熟丸。

白話文:

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脾胃。脾胃就像土地,位於身體的中央,滋養周圍的器官。它負責分辨食物的清濁,並將水穀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物質。脾胃功能正常時,食物的運化、上升下降、開合都順利進行,就不會有腹瀉的問題。

一旦脾胃功能稍微減弱,就會出現各種腹瀉的情況:風邪過盛會導致吃下的食物未完全消化就排出(飧瀉);寒邪過盛會導致腹瀉如水般清冷(洞瀉);濕邪過盛會導致大便稀爛不成形(濡瀉);熱邪過盛會導致腹瀉急迫(火瀉)。此外,食物積滯、痰飲等因素也會導致腹瀉,有時腹痛,有時不痛,但腹瀉後反而感覺舒服些。大瘕瀉則是腹內有腫塊,腹瀉時好時壞。腎瀉則多在子時(晚上11點到1點)之後發生,其他時間則正常。

總而言之,脾胃強健就能控制水液的運行,但水液過多也會反過來影響脾胃;濕氣積聚會化為熱,熱氣積聚也會助長濕氣;濁氣可能會向上侵犯,清氣也可能會向下陷落。因此,治療腹瀉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論。要扶助脾氣,有時也要調和脾胃;要分利水濕,有時也要提升中氣;要溫補脾胃,有時也要清泄熱邪。另外,食物積滯要消除,痰飲要降下,腫塊要調理,腎虛要補益。還有些人面色發黃發白,看似脾虛,但補益效果卻不佳,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濕熱沒有清除乾淨。也有些人長期腹瀉,習以為常,但如果強行止瀉,反而會加劇病情,這也是因為體內積熱未解。如果只知道脾土喜歡溫暖、厭惡寒冷,喜歡乾燥、厭惡潮濕,而一味地用溫熱的藥物治療,只知道常規方法,卻不知道變通,只知道經典理論,卻不知道權衡利弊,那麼對於脾虛而且有寒的人來說,確實有效,但如果體內積熱未解,反而會加重病情,變成頑固難治的疾病。

至於治療腹瀉的九種方法,前人已經說得很詳細了,我就不再多說。

胃苓湯

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製過),厚朴(用薑汁製過),陳皮(各一錢),甘草(三分,炙過),白朮(八分,用土炒過),茯苓,澤瀉(各一錢),肉桂(三分),豬苓(一錢)

加入薑棗用水煎煮。可以分開服用,也可以合在一起服用。

薷苓湯,治療暑濕引起的腹瀉。

香薷,黃連(用薑汁炒過),厚朴(用薑汁製過),扁豆(炒過),豬苓,澤瀉,白朮(用土炒過),茯苓(各一錢),甘草(三分)

加三片生薑用水煎煮。

四神丸,治療脾腎兩虛,食慾不振,以及子時(晚上11點到1點)後腹瀉。

肉果(用麵包裹後煨過,二兩),補骨脂(用胡桃肉製過,四兩),五味子(二兩),吳茱萸(浸泡後炒過,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八兩,紅棗一百枚,煮熟後做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