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

1. 嘔吐

凡病皆有虛實寒熱。而嘔吐為尤甚。良由治之者。喜溫暖而利攻伐。熱者熱之無遺。火症臨之愈劇。攻者攻之殆盡。胃氣因而轉傷。於是有嘔之不止。而吐之勿絕。其不至危殆者幾希。蓋緣寒與實易辨。而虛與熱易淆也。寒與實者。或內傷生冷。或客寒犯胃。或醉飽無度。或飲食失節。

脈必沉緊弦滑。而中焦脹滿不安。不有以溫之。則寒不除。不有以攻之。則滯不化。宜乎藿香平胃之屬。奏績易易也。若夫寒鬱為熱。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嘔吐酸。皆屬於熱。人咸知之。唯是不察其因。而漫以止吐藥投之。往往喜用香燥。殊不知嘔屬少陽。木中有火。

火性炎上。肋之彌熾。甚至嘔綠水或如菜葉者。則膽中之汁也。使不急與梔連降之。則嘔逆何時而止耶。每見驚傷膽者。其病善嘔。先哲立溫膽湯。獨入竹茹。降氣降火。意可識矣。況乎胃屬土。畏木者也。木邪凌土。胃氣必傷。水穀不納。胃中之津液。竭盡無餘。而下焦之氣。

逆而上攻。比比胸膈痞塞。有似乎實。醫者從而伐之。則一線之氣立斷矣。故凡遇久吐傷胃。則必於清火中加人參以扶胃氣。然後徐進米飲。方能納也。嘗見古人治虛寒吐逆。用熱藥恐其捍格。反入黃連童便為嚮導。下安陰分。矧在熱症。而反以火濟火乎。雖其間聲物俱出謂之吐。

有聲無物謂之嘔。聲濁惡而長謂之噦。或七情之拂鬱。或六氣之交乘。或水土之不和。或關格之不利。種種懸殊。療非一致。然苟能於虛實寒熱體勘精切。亦可無遺蘊矣。

治驗

一女子積勞後。忽發寒熱。嘔吐不止。三日夜罔間。凡用藿香二陳伏龍肝之類。皆不效。嘔至如菜葉青汁。形神俱疲。余急進山梔人參神麯茯苓

一劑。其嘔漸止。後以人參調理而痊。

一女子因驚後。胃脘作疼。嘔逆不止。亦越三日矣。胸中時叫飢。但不能納穀味耳。且神昏譫妄。面見癍疹。及余按其脈則弦。而重取則空。弦者。驚傷膽之脈也。空者。胃氣虛之診也。癍疹者。火炎上之象也。余以遠志茯神棗仁安神養胃。木香陳皮止痛平氣。山梔童便降火。稍入柴胡引經。倍用鉤藤止驚。一劑嘔止癍退。神安思食。再劑而愈。

二陳湯

半夏,茯苓,廣皮(各一錢),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如脈數煩熱嘔酸。加黃芩山梔鉤藤。甚則入黃連。如停滯。加厚朴萊菔子枳實。如畏寒。加藿香木香。如因驚。加竹茹。如中氣虛。加人參石斛。虛寒入炮姜熟附。

2. 瘧疾

瘧之為言虐也。有如凌虐者然。故云瘧也。當其寒。則戰慄鼓頷。湯火不能溫。及其熱。則煩冤少氣。冰水不能寒。此無他。陰陽相併。邪正交爭也。並之陰則寒。並之陽則熱。正虛則怯。邪盛則肆。一身之內。有不聽令而任其摧殘者乎。然則何經主之。何藥制之。曰仲景傷寒少陽一經。

寒熱往來。用小柴胡湯。可假之治也。方中柴芩除表裡之熱。姜半除表裡之寒。參甘大棗和陰陽而扶正氣。非瘧之的方乎。余擴而充之。寒多熱少。則入藿香。寒少熱多。則入知母。獨寒不熱。則去黃芩。獨熱不寒。則去半夏。氣虛則加苓朮。血虛則加歸芍。即此方而出入之。

鮮不應手取效。以是知瘧之主少陽也明矣。其作有早晏。何也。經曰。衛氣一日夜。大會於風府。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客於脊膂。凡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故作日益早。邪在陽分輕。陰分重。引出於陽分則散。其有日作間日作何也。

經曰。邪入之淺則日作。入之深則間作。有三日作者。邪愈甚而正益衰也。有一日三四作。十數作。又何也。此不可作瘧論。而亦未始不可以瘧推之也。陽虛則寒。陰虛則熱。陰陽虛則寒熱交作。非大補氣血。則寒熱不止也。然經又言太陽之瘧。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少陽之瘧。

寒不甚。熱不甚。心惕惕然。汗出。陽明之瘧。先寒灑淅。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火光。太陰之瘧。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善嘔。少陰之瘧。嘔吐。熱多。欲閉牖而處。其病難已。厥陰之瘧。少腹滿。如癃。數便。意恐懼。則是六經又各有治法也。雖然。瘧之發也。

如火之熱。如風雨不可當。此時而欲止之。良工不能。必從未發時。陰未並陽。陽未並陰。因而調之。真氣乃安。邪氣乃出。此露姜飲所由設。可推而通之也。至於邪未盡。早截之。變必作。豈若調其陰陽之為愈乎。立齋治瘧發不止。用人參一兩。生薑五錢。未發前服之。瘧可立止則養正除邪勝著也。

豈能為瘧困哉。

按瘧有云是脾疾。長夏暑熱所傷。至秋新涼束之。瘧乃作。故其發也有候。而一以理脾為主。平胃散六君子補中益氣。審虛實而施之可也。不知脾畏木者也。柴胡非疏肝乎。脾喜甘者也。人參甘草非補中州乎。脾惡濕者也。半夏非燥濕乎。脾畏熱者也。黃芩非清熱乎。使果因風與食。

則疏之消之。寒與熱。則溫之清之。虛則補之。下陷則提之。學者神而明焉。又安得膠柱鼓瑟為也。

治驗

一儒者季秋發瘧。凡解表疏利之藥。遍嘗勿效。至四旬後。肢體俱冷。其汗如雨。猶是覆密不敢見風。此余診之。六脈皆弱。連進歸脾湯。大倍參耆。加熟附子五分。數劑而痊。繼以六君調理月餘。

一女子瘧疾。煩熱嘔吐。口乾飲水。獨熱不寒。有與和解不效。余診之。脈數且疾。此癉瘧也。得之肺素有熱。用門冬知母黃芩山梔花粉厚朴陳皮甘草。一劑而減。二劑而愈。

一人年五旬余。患痢半月。痢止瘧作。發則昏憒不支。余診之。脈空大無力。以補中益氣湯。倍人參加半夏。二劑而愈。

柴胡湯

柴胡(二錢),黃芩,人參,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

薑棗水煎。如口渴。加葛粉一錢。如右關有力。胸膈不寬。加厚朴萊菔子各一錢。煩渴。去半夏。脈不數。去黃芩。如氣虛。同四君子或補中益氣用。如陰虛。則以六味湯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