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1)

1. 中風論

竊嘗怪凡病皆以所感名之。惟中風則以其象名之。遂啟後人之惑也。試觀夫中風者。恆於密室中。行住坐臥之頃。卒然仆倒。或痰涎上湧。昏不知人。或肢體痿廢。足不任身。或手足癱瘓。身半不遂。或口眼喎僻。筋脈牽引。斯時未嘗有風。而何從中之。即令虛邪賊風偶犯。

亦不過現六經之症。侵冒肌膚已耳。何至昏倒不省。若斯之甚也。然則中風究何從而名焉。蓋人身譬猶樹也。人之四肢。猶樹之枝幹也。人之七情五志。猶天之疾風暴雨也。人之飢飽勞逸。猶樹之日剝月削也。人之憂愁思慮。猶樹之蠹蛀侵蝕也。人之恣欲不節。猶樹之斧斤砍伐也。

假令一樹也。而剝之削之。侵之蝕之砍之伐之。即不待夫疾風暴雨。而罔不傾僕矣。偶遇大風拔木。而咎之於風可乎。人之中風。不猶是乎。河間謂五志過極。言其因也。東垣謂本氣自病。言其本也。丹溪謂濕熱生痰。言其標也。而究其根。則在於腎元不足所致。蓋腎元無虧。

白話文:

我常覺得奇怪,各種疾病都以致病原因命名,唯獨中風卻以症狀命名,反而誤導後人。試想中風的人,通常是在密室中,無論是行走、站立、坐著或躺著,突然倒地,有的痰液上涌,昏迷不醒,有的肢體萎縮,腳步无力,有的手腳麻痺,半身不遂,有的口眼歪斜,筋脈抽搐。這些情況發生時,並沒有風,哪裡來的中風呢?就算有虛邪賊風偶爾侵犯,也只不過是出現六經的症狀,侵犯到皮膚而已,怎麼會昏倒不省人事,嚴重到這種程度呢?那麼中風到底為什麼這樣命名呢?

人就像樹一樣,人的四肢就像樹枝樹幹,人的七情五志就像天上的疾風暴雨,人的飢飽勞逸就像樹木受到日晒雨淋,人的憂愁思慮就像樹木被蟲蛀,人的縱慾無度就像樹木被斧頭砍伐。如果一棵樹,被剝皮、砍削、侵蝕、砍伐,即使沒有疾風暴雨,也難免傾倒。碰巧遇到大風拔樹,卻怪罪於風,這合理嗎?人中風也是一樣。河間先生說五志過極,指出了原因;東垣先生說本氣自病,指出了本源;丹溪先生說濕熱生痰,指出了表象。但追根究底,都是腎氣不足造成的。因為腎氣不虧,就不会中风。

五志過極。即顯五志之證。元氣不足。即顯虛損之證。濕熱生痰。即顯痰熱之證。惟根本既虧。而五志乘之。勞役乘之。痰熱乘之。而卒然仆倒。遂莫之支爾。斯時也。逐其痰。痰愈熾。降其氣。氣愈逆。惟牙關緊閉者。暫用稀涎散開之。究無當於實際。立齋用三生飲投人參一兩。

驅駕其邪而補助真氣。真斬關奪門之將也。河間立地黃飲子。治舌喑不言。足痿不行。專固其本。已頂門下一針矣。余每臨斯症。細求其故。未有不從心腎不交而得。蓋心不下交於腎。則用歸脾湯養育心神為主。而以八味丸為佐。腎不上交於心。則用地黃飲子補益真陰為主。

白話文:

五種情緒過度,就會顯現出五種情緒病的症狀。元氣不足,就會顯現出虛損的症狀。濕熱生痰,就會顯現出痰熱的症狀。但是,如果根本已經虧損,再加上五種情緒的刺激、勞累的加重、痰熱的侵襲,就會突然昏倒,無法支撐。這種情況,如果要驅除痰濕,痰濕反而會更加旺盛;要下降氣機,氣機反而會更加逆上。如果牙關緊閉,可以暫時服用稀涎散打開牙關,但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應該馬上服用三生飲,加入人參一兩,驅除邪氣,補充真氣,才是真正的斬關奪門之將。河間先生創立的地黃飲子,治療舌頭僵硬不能說話、腳軟不能走路,專注於固本,已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了。我每次遇到這種病症,都會仔細探究原因,沒有不是因為心腎不交而導致的。如果心不能向下交於腎,就應該以歸脾湯滋養心神為主,用八味丸為輔;如果腎不能向上交於心,就應該以地黃飲子補益真陰為主。

而以獨參湯為佐。又必令病人卻七情。絕幃幕。輕者可復。重者可延。繼以歲月。鮮不安痊。若以風藥痰藥間之。捨本求末。安望其能生哉。

按中風肥人多見之。而瘦者間有。然肥人多氣虛。氣虛則生痰。苟根本不實。猶樹之扶疏而中空。則易於倒僕矣。治之須大進參朮。佐以痰藥。後補其腎可也。瘦人多血虛。血虛則有火。苟憂愁太過。猶樹之枝枯而葉萎。則無以滋養矣。治之須培益真陰。佐以開鬱。後補其氣可也。

蓋脾肺腎肝。既有陰陽氣血之殊。自應分酌而治。矧心為神機開發之本。胃是穀氣充大之標。苟心思不遂。則飲食少用。而無以益其血脈。胃氣不充。則五臟少資。而無以灌其百骸。則是心與胃。又所宜講求者也。噫。中風一症。大率膏粱者多出於逸樂。則宜固其腎肝。蓋腎主閉藏而肝主疏泄也。

白話文:

中風患者多見於肥胖者,瘦者也偶爾會出現。然而肥胖者大多氣虛,氣虛則容易生痰。如果根本不牢固,就像樹木枝葉茂盛卻內部空虛,容易倒塌一樣。治療時,必須大量服用人參和白朮,輔以化痰藥,之後再補腎即可。瘦人則多血虛,血虛則容易上火。如果過度憂愁,就像樹木枝條枯萎,葉子凋落,沒有養分供給一樣。治療時,必須滋養陰氣,輔以疏解鬱結,之後再補氣即可。

第三段

蓋脾肺腎肝。既有陰陽氣血之殊。自應分酌而治。矧心為神機開發之本。胃是穀氣充大之標。苟心思不遂。則飲食少用。而無以益其血脈。胃氣不充。則五臟少資。而無以灌其百骸。則是心與胃。又所宜講求者也。噫。中風一症。大率膏粱者多出於逸樂。則宜固其腎肝。蓋腎主閉藏而肝主疏泄也。

脾、肺、腎、肝各有陰陽氣血的不同,理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別治療。尤其是心臟是神機開發的根本,胃是谷氣充盈的標誌。如果思慮不暢,飲食就會減少,無法滋養血脈。胃氣不足,五臟就會缺少營養,無法灌溉四肢百骸。因此,心臟和胃是治療中風時需要特別注意的。哎!中風大多發生在飲食豐盛、生活安逸的人身上,所以應該著重補腎固肝。因為腎主閉藏,肝主疏泄。

藜藿者每見於縈愁。則宜助其心脾。蓋心主憂而脾主思慮也。此孰非醫者之權衡。所當潛心而體會哉。不然一遇此症。不求其因。識淺技窮。輒進牛黃丸。幾曾見有用之而得生者。不大可悟也夫

一中風五絕之症。如口開眼合。手撒遺尿。聲如齁睡者不治。治之無益。

一中風喎僻癱瘓。分左右之道路。而大補氣血。佐以舒筋豁痰。十補勿一瀉之。

一中風痱痿不用。宜八味十補還少等丹丸選用。佐以補中六君歸脾等湯調之。慎勿誤治。以夭人命。

一中氣中寒中暑中食。分別以治。不可誤認作中風一例而看。

白話文:

吃藜麥和豆類的人,經常會感到憂愁。這時就應該幫助他們的心脾。因為心主憂,脾主思慮。這不是醫者應該仔細衡量、用心體會的事嗎?否則一遇到這種病症,不探究病因,醫術淺薄,就隨便開些牛黃丸。哪有見過用這種方法治好的呢?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中風有五種無法治癒的症狀,比如嘴巴張開、眼睛閉合、手撒尿、鼾聲如睡,這些情況是無法治療的,治療也無益。

中風導致面歪、口斜、癱瘓,分佈在左右兩側,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輔以舒筋豁痰,十補不瀉。

中風導致肢體麻木、痿弱無力,應當選擇八味丸、十補丸、還少丹等藥物,輔以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歸脾湯等湯劑調理。切勿誤治,以免喪命。

中氣不足、寒邪入侵、中暑、食物中毒,應該分別對症治療,不可誤認為中風而一概而論。

稀涎散

江子仁(六粒每粒分作兩半),牙皂(三錢細切),明礬(一兩)

先將礬熔開。入二味攪勻。待礬枯為末。每用三分。

三生飲

生南星(一兩),生川烏(半兩去皮),生附子(半兩去皮),木香(二錢)

每用共一兩。加人參一兩。水煎。

地黃飲子

懷熟地,巴戟(去心),山茱萸(去核),肉蓯蓉(酒淨),附子(制),石菖蒲,五味子(杵),茯苓,麥門冬(去心),遠志肉(去心甘草湯淨),石斛(鹽水焙),紫肉桂

各等分。每服五錢。入薄荷少許。薑棗水煎。

白話文:

稀涎散將江子仁分成十二份,牙皂切碎,明礬融化後加入江子仁和牙皂攪拌均勻,待明礬乾涸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分。三生飲將生南星、生川烏、生附子、木香混合,每次服用一兩,並加入人參一兩,用清水煎煮。地黃飲子則將熟地、巴戟、山茱萸、肉蓯蓉、附子、石菖蒲、五味子、茯苓、麥門冬、遠志、石斛、肉桂等量混合,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少許薄荷,用薑棗水煎煮。

2. 虛損論

虛損之症。越人言之詳矣。然有驟而損者。有漸而損者。驟而損者。如大勞大病脫氣脫血之診。其勢疾暴可畏。然苟察陰陽偏勝而調之。往往易於見功。此無他。形體雖壞。而臟真未竭也。漸而損者。如勞役所傷陰虛火動之候。其始若不經意。其繼猶或強持。日積月累。漸至於深入而不可救。

此無他。臟真先虧。而形體徐壞也。夫然。則虛損之要。莫有過於陰陽。而治之者。有五失焉。方其始也。陽虛則惡寒。陰虛則發熱。醫者見其寒。輒思解之。見其熱。輒思清之一失也。其繼也。陽虛宜補陽。而反滋陰。陰虛宜滋陰。而反補陽。則陰陽愈乖。二失也。且陽虛有火。

白話文:

一、

在病症初期,陽虛的人會怕冷,陰虛的人會發熱。醫生看到患者怕冷,就只想到要溫暖他,看到患者發熱,就只想到要降火。這是只看表面,不察本質的錯誤。

二、

陽虛的人應該補陽氣,卻反而滋養陰氣;陰虛的人應該滋養陰氣,卻反而補陽氣,這樣就會讓陰陽更加失衡。

三、

陽虛的人也會出現虛火。

則甘溫之中。不宜燥熱。陽虛無火。則甘溫之中。不宜涼潤。陰虛有火。則壯水之中。勿雜燥味。陰虛無火。則益火之中。切禁苦寒。治者不守大法。三失也。又有陽先病。而溫之大過。陰後病者。陰先病而涼之太過。陽後病者。治者不知變計。四失也。況陽虛則陰無所統。

病在陰而仍宜治其陽。陰虛則陽無所附。病在陽。而仍宜治其陰。治者不窺原本。五失也。此其間緩急進退之法。非可執一。宜深思而熟計之。不致變生而易轍。斯善爾。故治損之法。惟越人為最精。其曰損其肺者益其氣。即勞役所傷。而用補中益氣之類也。損其心者。調其榮衛。

白話文:

如果體質偏向溫熱,就不適合使用燥熱的藥物。如果陽氣不足,沒有火氣,就不適合使用溫熱的藥物,應該使用涼潤的藥物。如果陰氣不足,卻有火氣,就應該使用滋陰的藥物,不要加入燥熱的藥味。如果陰氣不足,沒有火氣,就應該使用溫補的藥物,絕對不能使用苦寒的藥物。治療疾病的人如果不遵循這些原則,就會犯下三個錯誤。

此外,如果陽氣先受到損傷,而用溫熱的方法過於猛烈,就會導致陰氣受損。如果陰氣先受到損傷,而用涼潤的方法過於猛烈,就會導致陽氣受損。治療疾病的人如果不知道變通,就會犯下四個錯誤。

更何況,陽氣不足,陰氣就沒有依託,即使疾病在陰氣方面,也仍然應該治療陽氣。陰氣不足,陽氣就沒有依附,即使疾病在陽氣方面,也仍然應該治療陰氣。治療疾病的人如果不能洞悉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會犯下五個錯誤。

這些治療疾病的方法,需要根據病情的緩急和發展方向來靈活運用,不能一成不變。應該仔細思考,認真計畫,避免出現偏差。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所以治療損傷的方法,只有越人是最精通的。他說,損傷肺部就應該補充氣血,也就是勞累過度造成的損傷,應該使用補中益氣類的藥物。損傷心臟,就應該調節營衛,也就是氣血運行失調造成的損傷,應該使用調和氣血的藥物。

即思慮過度。而用濟生歸脾之類也。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即飲食失節。而用四君六君人參理中之類也。損其肝者。緩其中。即七情怫鬱。而用加味逍遙之類也。損其腎者益其精。即真陰失守。而用六味八味之類也。矧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臟盛。乃能瀉脾運水穀之精而日生之。

以灌於臟腑可見先天之精。早已易竭。後天之精。生之實難而不知節者又妄用而不恤。於是精不能生氣。氣不能生神。而骨痿色悴。勞瘵之形成矣。雖有扁倉。能不卻走哉。

按虛損之症。未有不見於咳嗽。而咳嗽之因。則有多端。如形寒飲冷則傷肺。此時而即解之易易也。然有忽視而任之者。則邪內伏而正反虛有重視而屢發者。則氣益虛而嗽彌甚。於焉津液內亡。肺氣不能自固。而腎絕生化之源。更加之以不謹。而子母兩虧。陰益亡而竭矣。陰竭則火動。

白話文:

思慮過度會傷脾,應調整飲食,注意寒溫,飲食失節則要用四君六君參理中之類的藥物。七情鬱結會傷肝,要放鬆心情,可以用加味逍遙之類的藥物。腎受損則要滋補腎精,真陰不足要用六味八味之類的藥物。腎臟儲存五臟六腑的精氣,五臟強盛,才能將脾運化水穀的精氣輸送到全身,維持生命。

先天之精容易消耗,後天之精難以補充,不懂節制又胡亂使用,精氣不足,導致氣血虧虛,精神不振,身體虛弱,骨骼萎縮,面色蒼白,甚至出現勞瘵等疾病。就像倉庫裡糧食再多,也會被浪費殆盡。

虛損的症狀常表現為咳嗽,咳嗽的原因很多,比如受寒喝冷水傷肺,及時治療很容易治癒。但有些人忽視病情,任其發展,邪氣內伏,正氣虛弱,反复發作,氣血更加虧虛,咳嗽加重,導致津液損耗,肺氣不足,腎臟失去生化之源,再加上不注意保養,就造成母子精氣雙虧,陰氣耗竭。陰氣耗竭則陽氣亢盛,火氣上炎。

火動則金愈傷。燎原而不可遏。求其不為怯也難矣。於是療之者。始議降火。議清金。不知苦寒又壞胃。胃傷則脾亦傷。更絕其肺之母而死亡迫矣。故善治者。肺虛則補其氣。兼補其脾。使土得以生金。肺有火。則補其腎。使子不盜母之氣。而水足制火。火衰。則補其火。使不致金寒水冷而上泛為痰。

仲景謂陰虛咳嗽者。用腎氣丸補而逐之。東垣謂脾虛生痰者。六君子補中益氣培而養之。如憂慮而傷心脾。歸脾湯主之。鬱怒而傷肝脾。加味逍遙歸脾主之。氣血兩虛。八珍人參養榮湯主之。此皆治咳嗽之大法。亙古而不可易者也。奈何世之醫者。一見咳嗽。不求其因。不顧其本。

白話文:

火氣旺盛,金氣就會受到傷害。就像野火燒原,無法阻止。想要不畏懼火勢也難。因此,治療的人一開始想降火,想清金,卻不知道寒涼藥物會傷胃。胃傷就會連脾也傷,更會傷到肺的根本,導致死亡。所以,善於治病的人,如果肺虛,就會補肺氣,同時補脾氣,讓脾土能夠生金。如果肺有火氣,就會補腎氣,讓腎氣不搶奪肺氣,讓水氣充盈制火。火氣衰弱,就會補火氣,避免金氣寒涼,水氣冰冷,上泛成痰。

張仲景說陰虛咳嗽的人,可以用腎氣丸補氣驅寒。李東垣說脾虛生痰的人,可以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滋養脾土。如果憂慮過度傷了心脾,可以用歸脾湯治療。如果鬱怒傷了肝脾,可以用加味逍遙歸脾湯治療。如果氣血兩虛,可以用八珍湯治療。這些都是治療咳嗽的根本方法,歷經千年而不變。為什麼現在的醫生,一看到咳嗽,就不去探究原因,不顧病根呢?

嗽家藥品。蒐括無遺。發散不效。繼之消痰。消痰不效。繼之降氣。降氣不效。繼之清火。清火不效。待斃而已。不亦重可哀哉。

白話文:

在治療咳嗽的藥物上,古人已經收集了所有可用的藥材。如果最初的發散法沒有效果,就轉而使用消痰法。若消痰法也沒有效果,再試著用降氣法。若降氣法依然無效,接著用清火法。然而,即使所有的方法都嘗試過了,咳嗽仍然沒有好轉,最終可能只能等死。這豈不是讓人感到極度悲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