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

《古今醫徹》~ 卷之一 (1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1)

1. 舌論

舌黑之症。有火極似水者。即林學士所謂薪為黑炭之意也。宜涼膈散之類。以瀉其陽。有水來剋火者。即曾醫士所療之人是也。宜理中湯以消陰翳。夫有是病。必用是藥。附子療寒。其效可數。奈何世皆以為必不可用之藥。寧視人之死而不救。不亦哀哉。至於火極似水之症。

用藥得宜。效應不異。不可便謂為百無一治而棄之也。

平胃散

蒼朮(米泔浸透切炒),厚朴(薑汁炒),陳皮(各一錢),甘草(炙四分)

水煎。

附子理中湯

人參,白朮(土炒),甘草(炙),附子(炮),乾薑(炒各等分)

水煎。

白話文:

舌頭發黑的病症,有的情況是火熱到了極點反而看起來像水寒的假象,就像林學士說的,木柴燒到極致反而變成黑炭的道理一樣。這種情況適合用涼膈散之類的藥方,來瀉去過盛的陽氣。還有一種情況是水寒之氣反過來剋制火熱之氣,就像曾醫士治療的那個人一樣。這種情況適合用理中湯來消除陰寒之氣。

凡是有這種病,就必須用對應的藥方。附子這種藥治療寒證,效果非常顯著,可是世人卻都認為是絕對不能用的藥,寧可眼睜睜看著病人死去也不救治,不是很可悲嗎?至於火熱到了極點反而看起來像水寒的病症,如果用藥得當,效果也是很明顯的,不可以就隨便說成是無法醫治的絕症而放棄治療。

平胃散的藥方組成是: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切片炒過)、厚朴(用薑汁炒過)、陳皮(各一錢)、甘草(炙烤過,四分),用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的藥方組成是:人參、白朮(用土炒過)、甘草(炙烤過)、附子(炮製過)、乾薑(炒過,各等量),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