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撮要》~ 卷五 五穀部 (3)
卷五 五穀部 (3)
1. 【黑大豆】
味甘寒。色黑。入手足少陰厥陰經。功專補腎鎮心明目。得牯牛膽治肝虛目暗。得天花粉治腎虛消渴。得獨活治產後中風。搗塗一切腫毒。煮食利大便。緊小者入藥更佳。鹽水煮食。尤能補腎。畏五參龍膽豬肉。忌厚朴。得諸膽汁石蜜牡蠣杏仁前胡良。卒然中風不語。大豆煮汁煎稠如飴含之。並飲汁治喉痹。
白話文:
味道甘、性寒。顏色黑。能通過手少陰厥陰經進入體內。主要功能是補腎、鎮心、明目。配伍牛黃可以治療肝虛目暗;配伍天花粉可以治療腎虛消渴;配伍獨活可以治療產後中風。搗碎塗抹可以治療各種腫毒。煮熟後食用可以促進大便通暢。個頭較小的更加適合入藥。用鹽水煮熟後食用,特別能補腎。畏懼五參、龍膽、豬肉。忌諱厚朴。配伍各種膽汁、石蜜、牡蠣、杏仁、前胡都很好。突然中風不說話,可以用大豆煮汁,煎至濃稠如飴含在嘴裡。同時喝湯汁可以治療咽喉痹症。
2. 【黃大豆】
味甘溫。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腫。凡痘毒生在要處。恐致殘疾。令其母嚼爛生黃豆厚敷之即消。另生他處。豆油辛甘熱微毒。塗瘡疥。解發䐈。
白話文:
味甘,性溫。能入足太陰、陽明經。功能主要是寬中降氣,利大腸通便,消水腫。凡痘毒生長在要害部位,恐怕會造成殘疾,讓患者的母親將生黃豆嚼碎,厚厚敷在患處,則痘毒就會消退。如果痘毒生長在其他部位,可以用豆油塗抹,豆油性辛,味甘,性熱,微毒。可以塗抹瘡疥,治療發癬。
3. 【白豆】
味甘平。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補五臟。暖腸胃。調中。葉煮食。利五臟。下氣。
白話文:
這味藥性味甘淡。能夠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其功效主要在於補益五臟。溫暖腸胃。調理中焦。葉子可以煮熟食用。有利於五臟。並能降氣。
4. 【赤小豆】
味甘酸平。入手少陰太陽經。功專散血利水。得桑皮去濕腫。得通草能下氣。得雞子敷癰瘍。同鯉魚煮食消水腫。凡外瘍潰爛。為末敷之立效。性極黏。入苧根末則不黏。止渴解酒。通乳汁。下胞胎。久食令人瘦。半紅半黑者名相思子。一名紅豆。苦平有毒。吐心腹邪氣。風痰瘴瘧蟲蠱毒。研二十七枚服。
白話文:
中藥桑椹,味甘酸、性平。歸入少陰、太陽經。主要功效為化瘀血、利水。配伍桑皮可去濕、消腫。配伍通草可下氣。配伍雞蛋可敷治瘡瘍。配伍鯉魚煮食可消水腫。凡外傷潰爛,將桑椹研末敷於患處,可迅速起效。桑椹性極黏,加入薴根末可去除其黏性。桑椹可止渴解酒、通乳汁、下胞胎。長期食用桑椹會讓人變瘦。桑椹中半紅半黑者稱為相思子或紅豆。相思子性苦平、有毒。可吐出心腹邪氣、風痰、瘴氣、瘧疾、蟲蠱毒。將 27 枚相思子研磨後服用。
5. 【綠豆】
味甘寒。入足太陰陽明。通行十二經。功專解金石草木毒。得黑大豆黑小豆治天行痘瘡。得白麻骨治不寐。功在綠皮。去皮即壅氣。去浮風而潤膚。利小便以治脹。厚腸胃以和脾。痘瘡潰爛。以豆粉撲之良。手足折傷。以豆粉新銚炒紫色。井水調。厚敷紙上貼傷處。復用杉皮扎住。其效如神。惟胃寒者忌。
白話文:
綠豆味甘、寒。歸足太陰、陽明經。能通行十二經。功效特別用於解金石、草木之毒。用綠豆和大豆、小豆能治療流行性感冒和痘瘡。用綠豆和麻子能治療失眠。功效在綠色的表皮。去皮就會損傷脾氣。能去除浮風、潤膚。利於小便、治療脹氣。溫厚腸胃、和中益氣。痘瘡潰爛,用綠豆粉撲灑,效果很好。手腳折傷,用綠豆粉,新瓦罐炒成紫色。加上井水調和,敷在厚紙上,貼在傷處。再用杉樹皮包裹。它的效果非常好。但胃寒的人忌食。
6. 【豌豆】
味甘平。入足陽明經。功專治吐逆泄痢。消渴腹脹。研末塗癰腫痘瘡。
白話文:
這味藥性味甘淡。進入足陽明胃經。專門治療嘔吐腹瀉。也能治療口渴和腹部脹滿。研磨成粉末可以外敷用於治療癰腫和痘瘡。
7. 【蠶豆】
味甘澀溫。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補中益氣。澀精實腸。發芽則全不閉澀。香甘可口。誤吞針入腹。以蠶豆同韭菜多食之。莫食別物。其針自由大便出甚驗。亦有胡桃肉同食者。取其速下也。
白話文:
蠶豆的滋味甘甜、微澀,性溫。能入足太陰、足陽明經。它的功效專門於補益中氣,澀精防止遺洩,通腸潤便。蠶豆發了芽之後,滋潤性就不閉澀了。蠶豆芳香甘甜,可口好吃。如果誤吞了針進入腹中,可以用蠶豆和韭菜同食,且要多食。不要吃其他的食物。針會自然而然地從大便排出,效果非常顯著。也有用胡桃肉和蠶豆同食的,這是為了讓針更快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