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撮要》~ 卷四 蔬部 (6)
卷四 蔬部 (6)
1. 【胡瓜】
味甘寒有小毒。入手足太陰經。功專清熱解渴。利水道。根搗數狐刺腫毒奇驗。一名黃瓜。
白話文:
胡瓜,味道甘甜,性質寒涼,帶有些微毒性。主要歸入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它的功效主要在於清熱、解渴,並能幫助身體排除多餘水分。胡瓜的根搗爛後,外敷在像是狐狸咬傷或其他皮膚紅腫的毒瘡上,有非常好的療效。胡瓜又名黃瓜。
2. 【絲瓜】
味甘冷。入足厥陰經。功專涼血解毒。除風化痰。通經絡。行血脈。得槐花治陽風下血。得蘆根桃仁治癰痘瘡出不快者。燒存性。入硃砂蜜水調服良。一名曰天羅。一名蠻瓜。
白話文:
絲瓜,味道甘甜性寒涼。主要歸入足厥陰肝經。功效專長在於涼血解毒,祛除風邪化解痰液,疏通經絡,運行血脈。如果與槐花一同使用,可以治療因陽氣過盛導致的下血症狀。如果與蘆根和桃仁一同使用,可以治療癰瘡痘疹發不出來的情況。將絲瓜燒成灰燼,加入硃砂和蜂蜜水調和服用,效果良好。絲瓜又名天羅,也叫蠻瓜。
3. 【茭白】
味甘冷。入手足太陰經。功專利五臟。去煩熱。除目黃。解酒毒。利二便。治酒皶面赤白癩瀝瘍風熱目赤。惟滑利而冷。甚不益人。宜少吃為妙。有病者尤忌。實名雕胡米。飢可作糧。
白話文:
茭白,味道甘甜,屬性寒涼。主要進入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它的功效專長於疏通五臟之氣,消除煩躁和熱感,去除眼睛發黃的症狀,化解酒毒,通利大小便。可以治療因喝酒引起的紅鼻子、面部潮紅、皮膚生瘡、風熱引起的眼紅等症狀。但因為它性滑潤而寒涼,多吃對身體沒有好處,最好少吃。有疾病的人尤其要避免食用。茭白的果實又名雕胡米,饑餓時可以作為糧食食用。
4. 【紫菜】
味甘寒咸。入手太陰經。功專消癭瘤積塊。治熱氣煩塞咽喉。多食令人腹痛發氣吐白沫。飲熱醋少許即止。
白話文:
紫菜,味道甘甜、帶有寒性及鹹味。它的藥性歸屬於手太陰肺經。主要功效是消除癭瘤、腫塊等積聚的病症。能治療因熱氣引起的胸悶、咽喉不適。但是,如果食用過多,會導致腹痛、脹氣,甚至吐出白色泡沫。若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喝少量熱醋就能緩解。
5. 【海粉】
味甘寒咸。入手太陰足陽明經。功專清堅頑熱痰。消癭瘤積塊。治熱煩。養陰氣。
白話文:
味道甘甜、寒涼、帶鹹味。主要歸入手的太陰肺經和足的陽明胃經。功效專長於清除堅硬頑固的熱痰,能消散癭瘤、積聚的腫塊,治療因熱引起的煩躁不安,並能滋養陰氣。
6. 【石花菜】
味甘鹹大寒滑。入手足太陰陽明經。功專去上焦浮熱。發下部虛寒。
白話文:
石花菜,味道甘甜帶鹹,性質非常寒涼且滑潤。它的藥性主要歸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以及足陽明胃經。主要功效是清除上焦(指胸膈以上)的虛浮熱邪,並且能夠將下部(指腰部以下)的虛寒之氣發散出來。
7. 【龍鬚菜】
味甘寒微咸。入足太陽太陰經。功專清熱消癭。利小便。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寒涼,帶有一點點鹹味。主要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太陰脾經。主要功效是清熱、消除癭瘤,以及促進小便。
8. 【木耳】
味甘平有小毒。入手足陽明足厥陰經。功專利五臟。宣腸胃。治五痔及一切血證。生古槐桑樹者良。柘樹者次之。地耳甘寒明目。石耳甘平明目益精。
白話文:
【木耳】
味道甘甜平和,但帶有少量毒性。主要進入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和足厥陰肝經。功效專長於疏通五臟、宣通腸胃,可以治療痔瘡及各種出血症狀。生長在古老槐樹和桑樹上的木耳品質較好,生長在柘樹上的則次之。地耳味甘性寒,能明目。石耳味甘性平,能明目且有益精氣。
9. 【香蕈】
味甘平。入足厥陰經。功專破血治風。松蕈治溲濁不禁。
白話文:
【香蕈】味道甘甜平和。歸屬於足厥陰肝經。主要功效是破除瘀血、治療風邪。松蕈則可以治療小便混濁、尿失禁。
10. 【蘑菇】
味甘寒。入手足太陰經。功專益腸胃。理氣化痰。土菌一名地蕈有毒。燒敷瘡疥良。
白話文:
【蘑菇】
味道甘甜,性寒涼。主要進入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功效專長於增進腸胃功能,調理氣機、化解痰液。土菌又名地蕈,有毒性。燒過後外敷可以治療瘡和疥癬,效果不錯。
11. 【雞㙡】
味甘平。入手足太陰經。功專益胃。神於治痔。一名雞菌。出雲南沙地者較他處佳。廣西出者名雷菌。
白話文:
雞㙡,味道甘甜平和,歸屬於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它的功效專長在於增強腸胃功能,治療痔瘡的效果非常神奇。它又名雞菌,產於雲南沙地的品質比其他地方好。廣西產的則稱為雷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