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瑞

《本草撮要》~ 卷二 木部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木部 (8)

1. 【山茶花】

味甘辛寒。入足厥陰手陽明經。功專涼血。治吐衄腸風下血。湯火傷。麻油調塗。鼻衄以之燒灰塞鼻效。用紅者良。

白話文:

味道甘甜、辛辣,性質寒涼。歸屬於足厥陰肝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功效專注於涼血止血,治療吐血、流鼻血、腸風下血(痔瘡出血)等出血症狀。對於燙傷、火傷,可以用麻油調和塗抹患處。鼻出血時,可以將山茶花燒成灰,塞入鼻孔,效果很好。其中,紅色的山茶花藥效較好。

2. 【杉木】

味辛溫。入手太陰經。功專去惡氣。散風毒。治腳氣腫痛。心腹脹滿。洗毒瘡。鄭洵美以柳子厚得腳氣。半夜痞絕。脅塊如石。昏困欲死。傳用杉木節一升。橘葉一升。無葉以皮代。大腹檳榔七枚。連子捶碎。童便三升。煮分二服。服一服。少頃大下。塊散氣通。名杉木湯。

白話文:

杉木,味道辛辣、性溫。主要歸入手太陰肺經。它的功效專門在於去除體內的邪惡之氣,驅散風邪和毒素。可以用來治療腳氣腫痛,以及心腹脹滿等症狀。也可以用來清洗毒瘡。鄭洵美記載柳宗元得了腳氣,半夜突然胸悶氣絕,脅肋出現像石頭一樣的硬塊,昏迷困頓到快要死亡。當時有人傳授一個藥方,用杉木的枝節一升,橘子葉一升(沒有葉子就用橘子皮代替),大腹檳榔七枚(連同種子一起搗碎),再加入三升童子小便,一起煎煮後分兩次服用。服用一次藥後,不久就大量排泄,硬塊消散,氣機也暢通了。這個藥方被稱為「杉木湯」。

3. 【木槿】

味苦涼。入手足太陰厥陰經。功專活血潤燥。治腸風瀉血。痢後熱渴。作飲服。令人得睡。以肥皂水浸。或浸汁磨拌雄黃擦頑癬及蟲瘡良。以槿皮二兩。酒碗半。煎一碗。空心服。治帶下。赤帶用白酒。白帶用紅酒最妙。川產者佳。不宜多服。湯劑不入為是。

白話文:

味道苦,性涼。主要進入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和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功效專門在於活血化瘀、潤澤乾燥。可以治療腸風瀉血(痔瘡出血),以及痢疾過後的發熱口渴。將木槿花煮水飲用,可以幫助入睡。用肥皂水浸泡木槿花,或者將浸泡後的汁液磨碎,拌入雄黃擦拭頑固的癬或蟲咬瘡,效果很好。使用木槿花皮二兩,加半碗酒,煎煮成一碗,空腹服用,可以治療婦女的白帶。如果是赤帶(白帶呈紅色),用白酒煎煮效果最好;如果是白帶(白帶呈白色),用紅酒煎煮效果最佳。四川產的木槿花品質最好。不適合過量服用。煎煮的湯劑不適合進入藥方,這樣才是正確的用法。

4. 【烏臼木】

味苦涼。性沉降。入手陽明經。功專利水通腸。功勝大戟。療疔腫。解砒毒。凡患腫毒中砒毒者。不拘根皮花葉。搗汁多飲。得大利即愈。蟲瘡以油塗之良。虛者忌服。子可作燭。

白話文:

味道苦,性屬寒涼。藥性趨於下行。主要作用於手陽明大腸經。功效專門在於利尿通便,效果比大戟還好。可以治療疔瘡腫毒,並能解除砒霜中毒。凡是患有腫毒或砒霜中毒的人,不論是根、皮、花、葉,都可以搗碎取汁大量飲用,如果能大量排泄就能痊癒。對於蟲咬瘡,用油調和塗抹患處效果很好。體質虛弱的人忌用。它的種子可以製成蠟燭。

5. 【水楊柳】

味苦平。入手太陰經。功專起痘瘡頂陷。用枝煎湯浴之神效。

白話文:

味道苦澀,性平。進入手太陰肺經。它的功效專門針對痘瘡頂端凹陷的情況。用柳枝煎煮成湯來沐浴,效果神奇。

6. 【西河柳】

味甘鹹平。入手太陰經。功專消痞解酒。利小便。療諸風。解諸毒。痧疹不出。嗽喘悶亂。以葉為末。服四錢。疹後痢。以沙糖調服最效。一名觀音柳。一名檉柳。

白話文:

西河柳,味道甘甜帶鹹,藥性平和,主要歸入手太陰肺經。它的主要功效是消除胸腹脹滿、解除酒醉,並能利小便。西河柳可以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以及各種中毒症狀。如果遇到痧疹發不出來,或是有咳嗽、氣喘、胸悶等不舒服的情況,可以將西河柳的葉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如果疹子出過之後又拉肚子,可以用砂糖調和西河柳粉末服用,效果最好。西河柳又叫做觀音柳,也叫做檉柳。

7. 【皂角】

味辛鹹。性燥。氣浮而散。入手太陰陽明足厥陰經。功專搜風泄熱。通關竅而吐痰涎。搐鼻立作噴嚏。治中風口噤。胸痹喉痹。除濕去垢。消痰破堅。殺蟲下胎。並治風濕風癩。喘腫痰壅。堅症囊結。得白礬治中風不省人事。口噤。單服炙灰。治老人風秘。誤吞鐵物。研末服之神效。

以皂角燒鐵鍋。鍋遂碎如粉。其化鐵可知。去皮子弦。或蜜炙酥炙。絞汁燒灰。柏實為使。惡麥冬。畏人參、苦參。皂刺味辛溫。功同皂角。治腫毒妒乳。乳癰。汁不出。內結成腫名妒乳。已潰勿服。肥皂莢。味辛溫微毒。除風濕。去垢膩不拘奇瘍惡毒。用生者子弦筋。搗爛醋和敷立愈。

不愈再敷。奇驗。忌鐵。

白話文:

皂角味道辛辣帶鹹,性質乾燥,藥性往上走且容易發散,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和足厥陰肝經。它特別擅長於驅散風邪、排除熱邪,能疏通身體孔竅,促使痰液排出。將皂角粉末吸入鼻中,能立即引起打噴嚏。可用於治療中風導致的口噤不開、胸痹、喉痹等症狀,還能去除濕氣和污垢,消除痰積、破除堅硬腫塊,殺蟲和催下胎兒。同時也能治療風濕、麻風病,以及喘息、水腫、痰多壅塞、堅硬腫塊和囊腫等病症。與白礬同用,可治療中風昏迷不醒、口噤不開的情況。單獨服用皂角的炙灰,可治療老年人便秘。誤吞鐵器時,將皂角研成粉末服用,效果顯著。

用皂角燒鐵鍋,鐵鍋會碎成粉末,可見其具有化解金屬的能力。使用皂角時,需去除皮、子弦。可將皂角蜜炙或酥炙,或者絞汁燒成灰使用。柏實可作為皂角的輔助藥材,但應避免與麥冬同用,同時也忌與人參、苦參同用。皂刺味道辛溫,功效與皂角相似,可用於治療腫毒、妒乳(乳房內結塊腫脹)、乳癰(乳房膿腫)。妒乳若膿汁無法排出,在乳房內結成腫塊,就稱為妒乳。若已潰爛則不可服用。肥皂莢味道辛溫,帶有微毒,能驅除風濕、去除污垢油膩,不論是奇特的皮膚病還是惡毒的瘡瘍都能使用。使用生的肥皂莢的子弦筋搗爛,用醋調和敷於患處,可迅速見效,若未痊癒,可再次敷用,效果奇佳。使用肥皂莢時,忌與鐵器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