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瑞

《本草撮要》~ 卷二 木部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木部 (9)

1. 【棕櫚】

味苦。入足厥陰經。功專泄熱收脫。得側柏卷柏炙灰存性服之。止遠年下血。以及吐衄下痢崩帶。腸風下血。凡九竅流溢及金瘡跌打諸血。燒灰塗之即止。惟用年久敗棕良。與發灰同用尤佳。

白話文:

棕櫚,味道苦澀。歸入足厥陰肝經。主要功效是清泄熱邪並收斂脫落。如果能搭配側柏、卷柏燒成灰並保留藥性服用,可以止住多年的下血,以及治療吐血、鼻出血、下痢、崩漏、帶下、腸風下血等症狀。凡是九竅出血或外傷跌打造成的各種出血,燒成灰塗抹在患處即可止血。其中以使用陳年腐敗的棕櫚效果最好。如果能與頭髮燒成的灰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2. 【茶葉】

味苦甘。入手足少陰太陰厥陰經。功專清心肺。滌腸胃。得甘菊治頭痛。得生薑水滯下。酒後飲之。引入膀胱腎經。患瘕疝水腫空心亦忌之。陳細者良。

白話文:

【茶葉】

味道苦中帶甘。藥性歸入手足少陰腎經、手太陰肺經和手厥陰心包經。主要功效是清淨心肺的火氣,洗滌腸胃的積滯。若與甘菊合用,可治療頭痛;若與生薑同用,則能排除體內的水濕停滯。酒後飲用茶,會將酒性引導至膀胱和腎經。患有瘕積、疝氣、水腫的人,以及空腹時也應避免飲用。陳年的細嫩茶葉品質較佳。

3. 【吳茱萸】

味辛苦。入足太陰陽明厥陰經。功專溫中下氣。得乾薑治吞酸。得黃連、白芍治赤白下利。得茯苓治痰飲。惟損氣動火。昏目發瘡。病非寒滯有濕者勿用。即有寒濕者亦宜少用。開口陳久者良。滾湯泡去苦汁。止嘔黃連水炒。治疝鹽水炒。治血醋炒。惡丹參、硝石。畏紫石英。

白話文:

味道辛苦。主要進入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功效專長於溫暖中焦、使氣向下運行。與乾薑合用可以治療吞酸(胃酸過多);與黃連、白芍合用可以治療赤白痢疾(腹瀉帶有紅白色黏液);與茯苓合用可以治療痰飲(體內水液代謝失常導致的痰多等症狀)。但它會耗損氣,助長火氣,導致眼睛昏花、長瘡。所以不是因為寒邪停滯、濕氣過重的人不要使用。即使有寒濕症狀的人,也應該少量使用。存放時間久的陳年吳茱萸藥效較好。用滾燙的開水浸泡可以去除苦味。為了止嘔,可以以黃連水炒製;為了治療疝氣,可以用鹽水炒製;為了治療血證,可以用醋炒製。它不宜與丹參、硝石同時使用。也畏懼紫石英。

4. 【蜀椒】

味辛。入足太陰陽明經。功專療心腹冷痛。傳屍勞疰。得地黃汁調養真元。得白茯苓補益心腎。得烏梅治蛔。陰虛火旺之人忌服。閉口者殺人宜去之。微炒去汗。搗去裡面黃殼。取紅用。名椒紅。得鹽良。杏仁為使。畏雄黃、附子、防風、款冬、涼水麻仁。中其毒者用涼水麻仁漿解之。

一名川椒。秦產俗名花椒。實稍大。子名椒目。味辛有小毒。專行水道。不行穀道。消水蠱。除脹定喘。及腎虛耳鳴。根辛熱。殺蟲煎湯。洗腳氣及濕瘡。

白話文:

【蜀椒】

味道辛辣。主要進入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腹部的寒冷疼痛,以及傳染性的癆病(肺結核)。如果搭配地黃汁,可以調養身體的元氣。與白茯苓同用,能補益心臟和腎臟。配合烏梅則可以驅除蛔蟲。陰虛火旺體質的人忌用。果實如果裂開(閉口)則有毒性,會導致人死亡,應該去除不用。使用時,稍微炒過以去除汗濕,搗碎後去掉裡面的黃色內殼,只取紅色的部分使用,稱為椒紅。與鹽同用效果更好。杏仁可以作為輔助藥引。它畏懼雄黃、附子、防風、款冬、涼水麻仁等藥材。如果中毒,可用涼水麻仁漿來解毒。

又名川椒。產於秦地的俗稱花椒。果實稍大,果實內的籽叫椒目。味道辛辣,帶有輕微毒性。主要作用是疏通水道,但不走腸道,能消除水腫病(水蠱),消除腹脹,平定喘息,以及治療腎虛引起的耳鳴。它的根部味辛性熱,可以殺蟲,煎湯後用來清洗腳氣和濕瘡。

5. 【畢澄茄】

味辛大熱有毒。入足太陰陽明經。功專治膀胱冷氣。得白豆蔻治噎食不納。得高良薑治寒呃。得薄荷、荊芥治鼻塞不通。得蓽茇為末。擦牙治齒浮熱痛。若蜈蚣咬傷。畢澄茄嚼敷即愈。畢澄茄即胡椒之大者。一類二種。胡椒殺魚肉鱉蕈毒。食料宜之。多食損肺發瘡。

白話文:

畢澄茄味道辛辣,藥性非常熱且有毒。它主要進入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它的功效專門治療膀胱寒冷之氣引起的病症。如果搭配白豆蔻,可以治療因噎食而無法進食的情況;如果搭配高良薑,可以治療寒性呃逆;如果搭配薄荷和荊芥,可以治療鼻塞不通。如果將畢澄茄與蓽茇一起磨成粉末,用來擦牙,可以治療牙齒浮腫發熱疼痛。如果是被蜈蚣咬傷,將畢澄茄嚼爛敷在傷口上就可以治癒。畢澄茄其實就是較大顆的胡椒。它們屬於同一類,但有兩種。胡椒可以解魚肉、鱉、蕈的毒。做為食材是適合的,但如果吃太多,會損傷肺部,並引起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