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撮要》~ 卷二 木部 (5)
卷二 木部 (5)
1. 【大腹皮】
味辛溫。入足陽明太陰經。功專泄肺和脾。下氣行水。通大小腸。主治水腫腳氣。痞脹痰膈。瘴瘧霍亂。氣虛者忌用。
白話文:
味道辛辣,藥性溫熱。歸屬於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主要功效是宣洩肺氣、調和脾胃,能使氣往下走、促進水分代謝,並疏通大腸和小腸。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病,以及胸腹痞悶、痰阻胸膈、瘴氣引起的瘧疾和霍亂。氣虛的人不宜使用。
2. 【槐角】
味苦寒。入足厥陰經。功專殺蟲。得牛膽明目通神。得地榆、當歸、防風、黃芩、枳殼治五種腸風瀉血。得苦參治內外痔。十月上巳。採槐角納牛膽中。陰乾百日。食後吞一枚。能白髮還黑。腸風血痔尤宜。惟性純陰。虛寒虛熱而非實火及孕婦均忌。去單子及五子者。銅槌捶碎。牛乳拌蒸。
白話文:
槐角,味道苦寒,主要歸屬於足厥陰肝經。它的主要功效是殺滅寄生蟲。如果與牛膽汁一起使用,能使眼睛明亮,精神清爽。配合地榆、當歸、防風、黃芩、枳殼等藥材,可以治療五種腸風下血的病症。與苦參合用,則能治療內外痔瘡。
在每年農曆三月上巳日採收槐角,將其放入牛膽汁中浸泡,然後在陰涼處風乾一百天。每次飯後吞服一枚,據說能使白髮變黑,特別適合腸風下血和痔瘡患者。但因為槐角藥性偏於陰寒,所以體質虛寒、虛熱,而非實火引起的病症,以及孕婦都應該避免使用。
使用槐角時,應去除其中的單子和五子,用銅槌搗碎,再用牛奶拌勻後蒸熟。
3. 【槐花】
味苦涼。入手足陽明足厥陰經。功專治腸風腸熱。得鬱金治小便血。得荊芥穗治大便血。得山梔治酒毒下血。得條芩治血崩。得牡蠣治赤白帶。舌上無故出血。名舌衄。炒槐花為末摻之效。含蕊而陳者良。微炒用。忌同槐實。槐枝洗瘡痔核並陰囊濕癢良。燒灰揩牙去蟲。
白話文:
槐花,味道苦,性寒涼。歸入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主要功效是治療腸風、腸熱的病症。搭配鬱金可以治療小便出血;搭配荊芥穗可以治療大便出血;搭配山梔子可以治療因飲酒中毒導致的下血;搭配條芩可以治療血崩;搭配牡蠣可以治療赤白帶下。如果舌頭無緣無故出血,稱為舌衄,將炒過的槐花磨成粉末塗抹,效果很好。花蕾含苞待放、存放時間較久的槐花品質較佳。使用時略微炒過即可。切記不要與槐實一同使用。槐樹枝可以清洗瘡瘍、痔核,以及治療陰囊濕癢,效果不錯。將槐枝燒成灰塗抹牙齒,可以去除牙蟲。
4. 【苦楝子】
味苦。入手少陰足厥陰少陰經。功專治諸疝。得延胡索治熱厥心痛。得吳茱萸治氣痛囊腫。得補骨脂、小茴香、食鹽治偏墜痛不可忍。有蟲耗其津液者。取根皮濃煎。少加麝服之。下其蟲而渴自止。脾胃虛寒者宜忌。酒蒸去皮。核肉不並用。用核捶碎。茴香為使。一名金鈴子。
白話文:
味道苦澀。藥性歸入手少陰心經、足厥陰肝經、少陰腎經。主要功效是治療各種疝氣。配伍延胡索可以治療因熱邪引起的厥逆、心痛;配伍吳茱萸可以治療因氣滯引起的疼痛、睪丸腫脹;配伍補骨脂、小茴香、食鹽可以治療偏墜(睪丸一側腫大下墜)疼痛難忍。如果是有蟲啃食它的汁液,就取苦楝子的根皮濃煎,加入少許麝香服用,可以驅蟲,口渴也會自然停止。脾胃虛寒的人不宜服用。應該用酒蒸後去皮,核和肉不要同時使用。用核時要搗碎,並以茴香作為輔助藥。苦楝子又名金鈴子。
5. 【蔓荊子】
味辛甘微涼。入足太陽厥陰經。功專涼諸經血。明目搜肝風。得皂莢、蒺藜治皮痹不仁。得羌活、防風治風熱頭痛。血虛有火者慎用。惡石膏、烏頭。
白話文:
蔓荊子味道辛辣帶點甘甜,性質稍微偏涼。主要歸入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厥陰肝經。它的功效專注於清涼各經脈的血熱,能夠使眼睛明亮,並能搜尋肝經的風邪。與皂莢、蒺藜搭配使用,可以治療皮膚麻木不仁的狀況。與羌活、防風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頭痛。血虛又有虛火的人應謹慎使用。不宜與石膏、烏頭一同使用。
6. 【石南葉】
味辛苦平有毒。入足厥陰經。功專治風痹腳弱。得藜蘆瓜丁共為末。吹入鼻少許。一日三度。內服牛黃平肝藥。治小兒通睛。炙用。五加皮為使。惡小薊。
白話文:
石南葉,味道辛辣帶苦,藥性平和但有毒。歸屬於足厥陰肝經。主要功效是治療風濕痹痛引起的腳軟無力。將石南葉與藜蘆、瓜丁一起磨成粉末,少量吹入鼻孔,一天三次。內服藥可搭配牛黃等平肝藥,可治療小兒眼睛斜視(通睛)。石南葉需要炙烤後使用,使用時可搭配五加皮,但不宜與小薊同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