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瑞

《本草撮要》~ 卷二 木部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木部 (4)

1. 【山梔子】

味苦。入手太陰經。功專除煩瀉火。得滑石治血淋溺閉。得川烏治冷熱腹痛。得香豉治腎燥。並吐虛煩客熱。得茵陳治五黃。生用瀉火。炒黑止血。薑汁炒止煩嘔。內熱用仁。表熱用皮。

白話文:

山梔子,味道苦。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它的功效專門在於消除煩躁和瀉除火氣。與滑石同用,可以治療血淋和小便不通。與川烏同用,可以治療因寒熱引起的腹痛。與香豉同用,可以治療腎陰虛引起的燥熱。以上搭配都能夠解除因虛煩而生的客熱(外來之熱)。與茵陳同用,可以治療黃疸病。生用山梔子可以瀉火,炒黑後則能止血。用薑汁炒過,可以止住煩躁嘔吐。體內有熱,就使用山梔子的種仁;體表有熱,就使用山梔子的外皮。

2. 【豬苓】

味苦甘。入足少陰太陽經。功專利水滲濕。得雞矢白治小兒溺閉。四苓散五苓散多用之。用宜去皮。

白話文:

豬苓,味道苦中帶甘。主要歸屬於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它的主要功效是能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排除濕氣。如果搭配雞屎白使用,可以治療小孩小便不通的問題。像是四苓散、五苓散等方劑中常常會使用到豬苓。使用豬苓的時候,最好去掉外皮。

3. 【黃柏】

味苦。入足少陰經。功專去濕熱。得肉桂治咽痛。得蒼朮治濕痿。加牛膝治濕熱上行。得細辛瀉膀胱火。得蛤粉治赤濁白淫。得參、朮、草、薑、附、桂治中氣不足。虛火上炎。致生口瘡。引火歸元。得知母滋陰降火。得竹瀝浸塗小兒重舌。尺脈弱者忌服。生用降實火。蜜炙則不傷胃。炒黑止崩帶。酒製治上。蜜制治中。鹽制治下。惡乾漆。得知母良。

白話文:

黃柏味道苦澀,主要進入足少陰腎經。它的主要功效是去除體內濕熱。如果和肉桂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咽喉疼痛;和蒼朮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因濕氣引起的痿軟無力;加上牛膝,可以治療濕熱向上引起的病症;和細辛一起使用,可以瀉膀胱的火氣;和蛤粉一起使用,可以治療小便赤濁、白帶過多等症狀;和人參、白朮、甘草、生薑、附子、肉桂一起使用,可以治療中氣不足、虛火上炎,導致口腔潰瘍等症狀,能引導虛火下行,使其回歸本源。和知母一起使用,可以滋陰降火。用竹瀝浸泡黃柏塗抹在小孩的舌頭下,可以治療重舌症。如果尺脈虛弱的人,不宜服用黃柏。生黃柏可以降實火,用蜂蜜炙過則不會傷害胃。炒黑的黃柏可以止崩漏、帶下。用酒炮製的黃柏,主要治療上部的疾病;用蜂蜜炮製的黃柏,主要治療中部的疾病;用鹽炮製的黃柏,主要治療下部的疾病。黃柏不宜與乾漆同用,與知母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4. 【枳實】

味苦。入手太陰陽明經。功專破積下痰。得白朮去痰飲。得栝蔞消痞結。得皂角通大便。得參、朮、乾薑則益氣。得硝、黃、牽牛則破氣。孕婦及氣虛人忌。陳者良。麩炒用。

白話文:

味道苦。進入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主要功效是破除積滯、消除痰液。與白朮同用可以去除痰飲。與栝蔞同用可以消除痞塊結滯。與皂角同用可以通利大便。與人參、白朮、乾薑同用則能補益氣力。與芒硝、大黃、牽牛子同用則會耗損氣力。孕婦以及氣虛的人要忌用。陳放過的枳實品質較好。通常會用麩皮炒過後使用。

5. 【枳殼】

即枳實之大者。其力稍緩。得枯梗治虛痞。得甘草治婦人體肥難產。

白話文:

枳殼就是比較大顆的枳實。它的藥力稍微緩和一些。如果搭配枯梗使用,可以治療虛弱造成的痞塊;如果搭配甘草使用,可以治療體型肥胖的婦女難產。

6. 【厚朴】

味苦。入足太陰陽明經。功專寬胸導濕。得蒼朮治濕滿。得黃連治滯下。得杏仁能下氣定喘。孕婦及脾胃虛者忌服。薑汁炒用。乾薑為使。惡澤瀉、硝石。忌豆。

白話文:

【厚朴】味苦,主要歸入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它的主要功效是寬暢胸膈、疏導濕氣。與蒼朮合用可以治療濕氣引起的腹脹;與黃連合用可以治療腸胃積滯、下痢;與杏仁合用可以降氣、平定喘息。孕婦以及脾胃虛弱的人忌服。通常會用薑汁炒過後使用,並以乾薑作為輔助藥引。它與澤瀉、硝石相剋,並且忌與豆類同食。

7. 【檳榔】

味苦辛。入手足陽明經。功專宣利臟腑壅滯。得枳實治傷寒痞滿。得木瓜治腳氣衝心。得橘皮治金瘡噁心。得木香調氣。得黃芩、枳殼寬腸。聤耳出膿為末吹之。遊丹從臍起者以醋調末塗之。陰毛生蝨。煎水洗即效。氣虛下陷者勿服。

白話文:

檳榔味道苦澀辛辣,主要作用於手足陽明經。它的功效專長在於疏通和化解臟腑的阻塞和停滯。搭配枳實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胸悶腹脹;搭配木瓜可以治療腳氣上衝到心臟的症狀;搭配橘皮可以治療外傷引起的噁心想吐;搭配木香可以調理氣機。搭配黃芩、枳殼可以寬鬆腸道。如果耳朵流膿,可以將檳榔磨成粉末吹入患處。若是從肚臍開始蔓延的丹毒,可以用醋調和檳榔粉塗抹。如果陰毛長蝨子,用檳榔煎水清洗就會見效。但是氣虛下陷的人不宜服用。